據央視新聞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10月16日在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發表演講,詳細介紹了烏方包括五大關鍵點以及3個秘密附件的“勝利計劃”。

當地時間2024年10月16日,烏克蘭基輔,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向議員發表講話。視覺中國 圖
澤連斯基提出的“勝利計劃”包括軍事、政治、外交和經濟要素,被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是烏克蘭未來與俄羅斯進行停火談判時增加籌碼的最后手段。在醞釀多月并在近期攜“勝利計劃”接連訪問美歐后,澤連斯基終于在16日的演講中首次對外詳細闡述了這一計劃。
目前,西方國家尚未對此計劃及其可行性做出明確回應,澤連斯基預計將于17日在歐洲理事會會議上對計劃做出進一步闡釋。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回應稱,烏克蘭應該認識到所謂的“勝利計劃”將徒勞無功,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更是將該計劃稱為“一堆不連貫的口號”,指責其將“把北約推向與俄的直接沖突”。烏克蘭國內則有質疑聲音認為,該計劃模糊、缺乏實際步驟、不切實際,且過于依賴盟友,難以被西方國家所接受。
以“無條件入約”為起點,秘密附件僅發至部分盟國
“這是我首次公開提出這一計劃……該計劃是可行的。這取決于我們的合作伙伴。如果我們現在就開始遵循這一計劃,就有可能在明年之前結束戰爭。”澤連斯基說道。
在這份“勝利計劃”中,要求北約向烏克蘭發出“無條件入約邀請”被列為第一要點。在解釋這一安排時,澤連斯基表示:“邀請烏克蘭加入北約可以成為和平的真正基礎。我們知道加入北約是以后的事,而不是現在的事。但普京必須看到,他的地緣政治算盤正在落空……這就是為什么它是勝利計劃的起點,也將明確盟國如何看待烏克蘭在安全架構中的地位。”
“勝利計劃”第二要點則涉及加強烏防御力量。澤連斯基稱,實現此舉的現實做法是捍衛烏軍在前線的戰果,并“將戰爭帶回俄境內”。為此,澤連斯基列出以下措施:在俄部分地區繼續推進行動,以阻止俄在烏建立緩沖區;摧毀俄進攻潛力;盟國為烏武裝部隊配備后備力量;與歐洲鄰國開展“聯合防御行動”以加強防空;擴大對烏本土制造導彈、無人機的投資及使用;盟國解除對烏使用西方援助的遠程武器打擊俄領土的限制等。
澤連斯基指出,“勝利計劃”第二要點下還包含一個秘密附件,“擁有適當軍事援助能力”的合作伙伴可以查閱。
第三要點則是“全面的非核戰略威懾一攬子計劃”,澤連斯基稱該計劃將“足以保護烏克蘭免受俄羅斯的任何軍事威脅”,并迫使俄僅能選擇開啟和談、結束戰爭,或喪失繼續戰斗的能力。該要點同樣包含一個秘密附件,并已發至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德國領導人。
在第四要點中,澤連斯基特別強調了“烏克蘭擁有大量自然資源”,特別是價值數萬億美元的鈾、鈦、鋰等重要金屬及其他具有戰略價值的資源,以及在能源和糧食生產方面的全球重要潛力。澤連斯基建議美歐達成特別協議以“共同保護、投資和利用”烏相應的經濟潛力。該要點的秘密附件“只與某些合作伙伴共享”。
與此前四個關注戰時情況的要點不同,“勝利計劃”的第五要點將目光投向了戰后。澤連斯基表示,在這場戰爭之后,烏克蘭將擁有一支“經驗最豐富、規模最大的軍隊”,擁有現代戰爭的實際經驗、使用西方武器的成功經驗以及與北約軍事合作的豐富經驗。澤連斯基還建議,戰后應由烏克蘭部隊取代部分美國駐歐洲部隊,利用烏軍的經驗來確保歐洲的安全。
目前尚不清楚澤連斯基此次講話涉及“勝利計劃”中的多少內容。烏總統顧問列先科此前表示,澤連斯基會“完全公開”該計劃,另有烏官員認為澤連斯基不會透露“最敏感的內容”。
《紐約時報》16日報道稱,烏盟友對“勝利計劃”反應冷淡。另有烏專家認為,澤連斯基在此時就“勝利計劃”發表講話,或是為了向對戰爭感到疲憊的烏國內民眾發出政治和心理信號,以爭取更多信任和支持。但有烏國內聲音指出,該計劃更像是對合作伙伴的一份要求清單,而不是贏得戰爭的戰略,也沒有新的內容。烏反對派議員則指責計劃不切實際,缺乏實際措施、過于依賴盟國,且忽略了推動民主、打擊腐敗等重要的烏國內改革問題,而這些才是加入北約的重要條件。
美提供更多軍援,但烏未獲各方承諾
澤連斯基原本希望在原定10月12日于德國舉行的烏克蘭防務聯絡小組會議上向美歐領導人闡述“勝利計劃”,但該會議在美國總統拜登因颶風推遲訪德行程后臨時取消。白宮隨后表示,會議將于下月以線上方式進行,拜登將主持會議。此外,拜登擬于10月17日訪問德國并與德國總理朔爾茨會面,俄烏沖突屆時將成為雙方會談的重要議題,而這也可能是拜登任內對歐洲的最后一次訪問。
此前,澤連斯基已在9月和10月攜“勝利計劃”接連訪問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但未得到明確支持。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朗曾質疑稱,該計劃只是重復了烏方此前一些要求盟友加大軍援力度的呼吁。另據美聯社報道,澤連斯基在9月底僅給予盟國3個月的時間來確認“勝利計劃”的要點內容,這一緊迫期限在一些盟國引發擔憂。
澤連斯基于16日公開闡述“勝利計劃”之后,北約新任秘書長呂特表示,北約各國防長將在17日開始、為期兩天的防長會談中討論烏方計劃。但他沒有評論該計劃的具體內容,對烏方提出的“入約”邀請也未給出明確回應,并稱計劃中有許多方面需要北約國家和烏克蘭之間進行持續的閉門討論。不過,呂特強調北約正按計劃兌現今年對烏400億歐元軍事援助的承諾,上半年已提供209億歐元。
拜登也在16日與澤連斯基通電話后宣布將向烏提供新一筆4.25億美元的安全援助,其中包括額外的防空能力、空對地彈藥、裝甲車和關鍵彈藥,以滿足烏克蘭的緊急需求。未來幾個月內,美國還將向烏克蘭提供數百個防空攔截器、數十個戰術防空系統、額外的火炮系統、大量彈藥、數百輛裝甲運兵車和步兵戰車以及數千輛額外的裝甲車等一系列援助。此外,澤連斯基在與拜登通話時介紹了最新版的“勝利計劃”,但白宮并未作出具體評價,僅稱雙方已責成各自團隊“就下一步措施進行進一步磋商”。
美國駐北約大使朱麗安·史密斯則在16日表示,北約目前沒有計劃在短期內邀請烏克蘭加入該聯盟,但重申基輔“正走在加入北約不可逆轉的道路上”。
澤連斯基此次公開披露“勝利計劃”,正值距離美國大選僅剩半個月之時。膠著戰事之下,對前總統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宮的“焦慮”正籠罩在歐洲上空。美國《國家利益》雜志曾在9月的一篇評論文章中指出,對于“獲勝意味著什么”,西方國家內部以及西方與烏克蘭之間都尚未達成共識。
美國紐約城市學院政治學榮譽教授、哥倫比亞大學薩爾茨曼戰爭與和平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拉詹·梅農(Rajan Menon)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表示,在美國的外交政策中,關于是否應該繼續支持烏克蘭的爭論一直很激烈。一方認為,戰爭使得烏民主和歐洲力量平衡岌岌可危,讓烏“入約”非常重要。另一方認為,美國在烏沒有重大利益,北約擴張是一個錯誤。
“特朗普更接近第二種觀點。而即便是哈里斯勝選,如果戰爭看不到盡頭,她也必須決定還準備為烏提供多長時間的支持。”梅農補充說,到未來俄烏和談之時,除去領土外,烏能否加入北約也勢必將成為引發激烈爭論的關鍵問題。
一位北約高級官員對《華盛頓郵報》透露,基輔希望北約在2025年夏天之前就烏克蘭“入約”做出決定。這在美國即將大選的情況下很難實現,不過“這一領域正在發生一些變化,因此有了更多嚴肅的討論”。但該官員也坦言,加入北約“非常復雜”,因為俄羅斯發起軍事行動“就是為了阻止這種情況發生”。
戰事吃緊、焦點轉移,盟友頻繁提及“談判”
當前,烏克蘭正在為冬季可能面臨的艱難局勢做準備。幾個月來,俄羅斯重創了烏克蘭的能源基礎設施,一度導致大面積停電。隨著冬季氣溫驟降、供暖需求上升,烏克蘭可能面臨更多此類停電。
在前線,俄軍近期持續向烏東重鎮波克羅夫斯克和托列茨克推進,當地的大多數平民已經撤離。17日,俄國防部宣稱在烏東控制兩處村莊,其中一處距離波克羅夫斯克僅有約10公里。《外交政策》雜志指出,該市不僅是烏軍重要后勤交通樞紐以及通往頓涅茨克其他地區的門戶,也是烏經濟重要支柱鋼鐵工業所用大部分煤炭的產地,一旦淪陷將對烏持續作戰能力產生嚴重影響。
在烏軍8月突襲俄庫爾斯克州、欲以此作為和談籌碼后,來自車臣的俄軍少將阿普季·阿勞季諾夫日前表示,“大約一半被敵人占領的領土已經解放”。總部位于芬蘭的開源情報機構黑鳥集團10月15日稱,烏軍當前控制俄約700平方公里的領土,較9月初減少了三分之一。俄反擊正不斷降低烏控制庫爾斯克的政治意義。如果當前趨勢繼續,烏或需要重新考慮整個行動的未來。
美國戰爭研究所(ISW)評估認為,俄軍很可能將把保住全戰區主動權視為戰略重點,消除烏軍突襲庫爾斯克造成的影響,同時在烏東保持進攻強度。但這種消耗戰可能會面臨嚴重的中長期限制,大大削弱俄軍的可用人力和物資,以至于俄軍不得不至少在前線的部分地區降低進攻節奏。
烏軍的兵力困境也正日益凸顯。烏總統顧問列先科日前透露,美國兩黨政客日前向烏方暗示“僅有西方武器援助是不夠的”,并向澤連斯基施壓,要求其動員18-25歲的男性,但澤連斯基沒有同意。此前,烏已于今年5月將征兵年齡從27歲降至25歲。
在烏軍于前線承壓之際,近期中東局勢持續升級、美國加大對以色列援助力度在烏引起不滿。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 10月15日報道稱,美國近期部署了先進的防空系統和士兵以保護以色列免受伊朗彈道導彈的襲擊,但對烏卻沒有類似程度的幫助。在基輔,這種做法被認為是“雙重標準”。另有不具名美政府官員坦言,美在以大膽行動但在烏謹慎的原因顯而易見,即俄羅斯擁有核武器,而伊朗沒有。美官員承認,他們已意識到烏國內日益加劇的不滿情緒,同時表示正在研究新的軍援方案,希望能緩解此類擔憂。
在16日的講話中,澤連斯基還提到,在與烏克蘭的私下溝通中,烏克蘭的合作伙伴越來越多地提及“談判”,而較少使用“正義”一詞。此前曾有外媒披露,基輔方面正在進行有關向俄出讓部分領土,以換取烏克蘭加入北約或獲得其他安全保障的秘密討論。但澤連斯基16日重申,烏克蘭不準備進行“凍結沖突”或任何“涉及領土或主權的權衡”。
也是在16日,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有意在與烏克蘭協調一致的前提下通過與俄對話結束俄烏沖突。在此之前,他曾在6月表示有意與普京通話,但克宮當時回應稱俄暫無此計劃。有德政府消息人士此后稱,朔爾茨仍有意在11月G20峰會前與普京通話,隨時準備在“合適的時機”或出現“具體問題”時與普京接觸,并稱朔爾茨“將這一切都置于結束戰爭的目標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