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讓商業更具價值 市界

五一是勞動者的節日。作為無數打工人中的一員,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從一名基層打工人干到企業掌舵人,需要付出什么,邁過哪些關口,又需要花費多長時間。為此,「市界」在五一假期特別推出「最牛打工人」專題,與你一起見證他們的商業故事,本篇是第二篇,講述的是小米手機總裁盧偉冰,從一位空降高管,做到雷軍沖刺造車背后的壓艙石和“錢袋子”的故事。
作者 | 曾 廣
編輯 | 孫春芳
運營 | 劉 珊
2019年1月2日,雷軍的一條微博,正式宣布前金立總裁盧偉冰加入小米。幾天后,盧偉冰被任命為小米集團副總裁,并擔任紅米Redmi品牌總經理,全面負責Redmi的品牌打造、產品設計和生產銷售工作。
時隔五年,從紅米總經理起步的盧偉冰,已經正式成為了小米手機的掌舵人。他名字后面的頭銜也變得越來越長,同時擔任了小米集團合伙人、小米集團總裁、小米品牌委員會主席、小米國際部總裁等職務,并在不久前接替雷軍成為小米品牌總經理。
和大多數職業經理人一樣,盧偉冰靠“戰功”上位,在他接手紅米之后,一手打造了紅米中高端“K系列”旗艦,并將其做成了國內2000元至3000元檔最具代表性的機型,他為紅米打造的首款旗艦機型K20系列銷量突破了500萬臺。
與此同時,他還將紅米Note系列打造成為全球最成功的千元檔機型,紅米Note7系列開售半年全球銷量超過了2000萬臺,紅米Note8系列上市八個月全球銷量超過3000萬臺,紅米Note9系列發布半年,全球銷量突破4520萬臺。
從199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化學系起,盧偉冰在手機行業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歷經四家企業,從康佳、天語、金立到小米,可以說見證了整個國產手機行業的興衰起落。而他也在這個過程中,一步步成長為中國手機行業最知名的職業經理人之一,堪稱手機行業最強打工人。

小米手機新掌門
提到紅米,已經很少有人能將盧偉冰這個名字忽略過去。不久前,雷軍攜“小米天團”入駐抖音,在盧偉冰的第一條抖音視頻下,高贊評論表示:“盧總,說真的,你甘心一直被雷總壓一頭嗎?”
類似的評論,既是對小米高度包容文化的調侃,也是對盧偉冰過往幾年“戰績”的認可。尤其是在小米主品牌不斷高端化之后,一直堅持極致性價比的紅米,成為了不少米粉心中的“白月光”。
作為小米旗下子品牌,起初紅米只是小米的低端產品線,主要做各種千元機,2019年盧偉冰剛剛入職,小米就宣布將紅米升級為獨立品牌,并召開了品牌獨立發布會。
2019年3月18日,盧偉冰在紅米發布會上發表“Redmi品牌獨立宣言”,在這場作為個人首秀的發布會上,他給Redmi品牌定下了五大戰略和目標,除了堅持極致性價比、高品質以外,還特別提到,未來將布局中高端產品,并拓展多品類AIoT生態圈。

此外,他還在發布會上帶來了執掌紅米后的第一款產品紅米Note 7 Pro。Note7系列上市以后,很快在市場上一炮而紅,上市129天銷量突破1000萬臺,截止2019年8月17日,Redmi Note 7系列全球銷量突破2000萬臺。
不久后的五月份,盧偉冰又緊接著推出了Redmi K20系列,該機型作為紅米首款2000元檔中高端產品,不僅搭載了升降式攝像頭和真“全面屏”,同時帶來了最新的高通驍龍855處理器、屏下指紋等旗艦配置。
憑借極致性價比和驚人配置,Redmi K20系列生命周期銷量超過了550萬臺,成為紅米中高端旗艦的開山之作,甚至因為產品綜合能力過于出色,被不少米粉視為對當年小米旗艦小米9的“背刺”。
此后,紅米K系列機型更是一步步成長為國內2000元檔中端機型的標桿作品,先后推出的K40、K60等產品,都在2000元至3000元檔極具號召力。并且隨著K系列機型的不斷豐富,盧偉冰更是首次將紅米的價位段提升至3000元以上,最高超過4000元,不再只是一個低端走量品牌。
2024年4月10日,原紅米產品總監、紅米市場總經理王騰接任紅米品牌總經理一職后,首次主講紅米發布會,在發布會上他總結了盧偉冰接手紅米品牌五年來最主要的成就,是普及旗艦體驗,將高端體驗大眾化。

在執掌紅米期間,盧偉冰推動了屏幕指紋、OLED屏幕、1億像素、百瓦快充等旗艦配置在1000元至2000元價位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盧偉冰成功推動了紅米品牌的轉型,成功將其做成了國內線上最成功的獨立手機品牌,讓紅米接替小米成為了極致性價比的代名詞。
除了手機業務表現出色,在過去五年,盧偉冰還在不斷推動紅米品牌的全品類拓展,如今Redmi品牌除了手機以外,還包括了PC、手表、手環、電視、耳機等全品類產品,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AIoT生態。
而在今年年初,隨著雷軍將更多精力放到汽車業務,并且小米聯合創始人大多都已退居幕后的情況下,盧偉冰正式成為了小米手機業務的實際掌舵人,在擔任小米集團總裁的同時,接手雷軍成為小米品牌總經理,而紅米品牌則交給王騰接任。

職業生涯三次轉向
2019年至2020年,雷軍曾經挖來不少來自友商的手機行業大佬擔任高管,除了金立前總裁盧偉冰以外,那段時間入職小米的高管還包括聯想前副總裁常程、小辣椒手機創始人王曉雁、華為前首席營銷官楊柘、中興前CEO曾學忠等人,被網友戲稱為“復仇者聯盟”。
但從2024年回過頭來再看,這些從友商挖來的高管,除了盧偉冰以外,大部分都已淡出了大眾視野,而盧偉冰在小米的地位則越發穩固,這也讓不少人好奇,為什么是盧偉冰成為了雷軍的接棒人。
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能從盧偉冰過往的職業履歷中得到解釋。
1998年,從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以后不久,盧偉冰便開始南下深圳闖蕩,并加入了康佳集團。后來康佳集團開始做手機,盧偉冰作為手機業務的核心人員,一步步做到了康佳通信銷售公司總經理。
但在康佳手機當年還如日中天之時,盧偉冰卻很早就意識到,國產手機未來的趨勢不是國有企業,更不在大型集團的分支業務版塊,而是專注于手機業務的民營企業。
所以在2007年,盧偉冰從康佳跳槽到了天語手機,并且很快得到天語手機掌門人榮秀麗賞識。一開始他負責的是國內事務,后來被任命為天語手機GSM及海外事業部總經理。
那一年,天語手機在國內市場攻城拔寨,憑借著低廉的價格和綁定運營商,很快登頂國產手機銷量冠軍。不僅國內形勢大好,當時國產手機在全球市場份額一度擴張至超過三成,天語、康佳甚至在印度市場不斷擠占諾基亞的份額。
但是在加入天語手機后不久,手機行業再次迎來一次巨大變革,隨著iPhone的橫空出世,智能機時代來襲,手機行業再次開始大洗牌。而像康佳、天語手機的打法,基本還是延續了功能機、山寨機時代的戰術。
2010年,面對行業巨變,盧偉冰再次轉向,從天語手機加盟金立,擔任金立總裁一職。加入金立手機之后,金立開啟智能化轉型,這一重任被交到了盧偉冰身上,并且延續自己過往在海外市場的積累,幫助金立在海外攻城略地。

不過可惜的是,金立品牌好景不長,在幾年后就陷入了破產風波。盧偉冰作為二把手,未能完成對這家企業的改造,在大廈將傾之前,帶著遺憾離開。
在金立陷入欠款風波之前的2017年6月,盧偉冰選擇自立門戶,在深圳成立誠壹科技有限公司,金立創始人劉立榮參與投資并持有24%的股份。
這次創業,也讓盧偉冰和小米有了一次公開交集。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當時誠壹科技股東之一,就是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而盧偉冰本人則在后來透露,他和雷軍早在2013年就結識,兩人保持了多年溝通。
但當時的手機行業,創業顯然已經不再是一個好的選擇,行業馬太效應越來越強。市場最頭部的幾大品牌瓜分了大部分市場份額,盧偉冰本人也在后來坦承,“創業公司已經沒有任何機會了”。
就在這時,雷軍找到了盧偉冰。2018年9月31日的晚上,雷軍和盧偉冰借著酒勁兒,聊了整整三個小時,從晚上12點多聊到凌晨2點。這次聊天之后,盧偉冰被雷軍的夢想打動,選擇了加入小米。
而雷軍之所以找到盧偉冰,背后和他二十年來在手機行業的積累離不開關系。2020年,在接受懂懂筆記專訪時,盧偉冰曾這樣總結自己的優勢:
“按照雷總的說法,小米還是一個偏外行進入到手機行業,制造業有它的規律和常識在里面,相對而言小米對真正手機行業的經驗還是有一些缺乏。我在手機行業這么多年,手機行業五大重要環節(技術、供應鏈、產品、市場、銷售)我全部做過,行業資源我也非常熟悉,這些正是小米需要的,或者說很多的動作可以非常快的見效。”
而在接手紅米品牌之后,盧偉冰確實也不辱使命地承接了小米的基本盤,為小米品牌的高端化打下基礎。在后來小米高端化受阻的關頭,也是紅米完善的產品布局,幫助小米保住了市場地位,在市場份額上沒有掉出主流,直到迎來小米13和小米13系列在高端上的大成。

守成者的難關
過去五年,盧偉冰用實打實的成績證明了自己作為手機行業老將的戰斗力。尤其是在海外市場,盧偉冰憑借多年來在海外的積累和深耕,幫助小米進一步打開了市場。雖然手機市場早已成為存量市場,但在雷軍開啟造車以后,盧偉冰擔起養家重任,開始在全球市場為小米尋找增量。
作為小米國際部總裁,盧偉冰一直頻繁前往海外市場調研。就在剛剛過去的三月,盧偉冰前一刻還在歐洲參加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前往西班牙馬德里等地調研,后一刻又到了非洲市場的尼日利亞巡店。進入四月以后,他又馬不停蹄前往香港開啟新零售調研。
從目前來看,盧偉冰在全球市場奔走的效果還是很顯著的,小米在拉美、東南亞等市場依舊保持了比較好的增長。與此同時,在小米汽車開啟交付之后,小米SU7和雷軍的“潑天流量”也在反哺手機業務。就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在全球的銷量增長了33%,和傳音一起成為市場的最大贏家。
但戰功畢竟都是過去的了,手機行業早已迎來了“守成”時代。
就在4月初,紅米總經理王騰在發布會上表示,盧偉冰當上小米總裁以后,給集團下的一個重任,就是勤儉持家過日子。尤其是在雷軍開啟小米汽車的“豪賭”之后,小米集團養家的重擔,最終被交到了這個男人的肩上。
但小米造車畢竟是九死一生的一場豪賭,尤其是在前期虧損期,盧偉冰執掌的手機業務承擔了向汽車業務源源不斷輸血的壓力。
4月28日,雷軍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表示,小米造車成功的概率只有10%,未來全球汽車行業極有可能和手機行業一樣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市場上大約只有5到8家企業能夠活下去,而小米汽車內部的共識,是必須做到全球前五。
而此前小米在宣布造車時就曾提到,小米汽車預計未來十年將投入100億美元(約724億元),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就在不久前,據“啟動PowerOn”報道,小米汽車內部已經做好未來超5年虧損的準備。
盡管雷軍此前就曾表示,小米為了造車,在賬上準備了千億現金。但考慮到手機業務的持續周轉,未來盧偉冰的最大任務,或許就是做好雷軍沖鋒的壓艙石。
?市界原創出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原標題:《雷軍第一悍將是如何養成的?》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