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號”量子衛星公布洲際量子密鑰分發細節

    “墨子號”量子衛星公布洲際量子密鑰分發細節

    huamei 2025-03-21 案例展示 10 次瀏覽 0個評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國家天文臺、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與奧地利科學院Anton Zeilinger研究組合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中國和奧地利之間首次實現距離達7600公里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并利用共享密鑰實現加密數據傳輸和視頻通信。該成果標志著“墨子號”已具備實現洲際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為未來構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基礎。相關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119日出版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上海技物所是“墨子號”量子衛星有效載荷總體研制單位,為量子衛星研制了“量子密鑰通信機”主載荷,解決了星地光路對準,復雜光機系統偏振調控,近衍射極限量子光發射等多項關鍵技術。研究團隊積極參與了洲際量子密鑰分發實驗,20164月到5月攜載荷光機模擬器與中國科大共同赴奧地利進行地面站對接,量子衛星發射后負責載荷運行,充分實現了載荷參數標定與性能優化,保障了洲際量子密鑰分發實驗的順利進行。 

    “墨子號”量子衛星公布洲際量子密鑰分發細節

    洲際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示意圖

      基于衛星平臺的量子通信是構建覆蓋全球量子通信網絡最為可行的手段。2011年底,中國科學院與奧地利科學院在北京簽署了“洲際量子通信”合作協議,計劃利用“墨子號”量子衛星在中國和奧地利之間實現洲際量子密鑰分發。此后,中奧聯合團隊在奧方地面站的技術指標、接口要求、方案設計、光學測試等方面開展密切合作。20164月到5月,中方團隊攜帶衛星有效載荷模擬器赴奧地利格拉茨地面站,進行聯調聯試工作,為實驗的開展做好了充分準備。“墨子號”量子衛星完成既定科學目標后,中奧聯合團隊隨即開展洲際量子密鑰分發實驗。 

    一次一密圖片數據加密傳輸示意圖

      在實驗中,“墨子號”分別與河北興隆、奧地利格拉茨地面站進行了星地量子密鑰分發,通過指令控制衛星作為中繼,建立了興隆地面站與格拉茨地面站之間的共享密鑰,實驗中獲取共享密鑰量約800 kbits。基于共享密鑰,采用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中奧聯合團隊在北京到維也納之間演示了圖片加密傳輸。結合高級加密標準AES-128協議,每秒更新一次種子密鑰,中奧聯合團隊建立了一套北京到維也納的加密視頻通信系統,并利用該系統成功舉行了75分鐘的中國科學院和奧地利科學院洲際量子保密視頻會議。“墨子號”衛星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地面站之間實現成功對接,表明了通過“墨子號”衛星與全球范圍任意地點進行量子通信的可行性與普適性,并為形成衛星量子通信國際技術標準奠定了基礎。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墨子號”量子衛星公布洲際量子密鑰分發細節》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