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春風吹遍神州

    科學的春風吹遍神州

    wulanmu 2025-03-22 聯系我們 12 次瀏覽 0個評論

      光明日報記者 齊芳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鄧小平同志代表黨中央作重要講話。科學的春風自此吹遍神州,激蕩起重視科學研究、尊重知識分子的洪流,科技工作開始全面復蘇。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科教興國戰略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再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黨中央不斷調整和完善科技政策、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國家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為科技事業定性 給知識分子正名

      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被公認為新中國現代科技事業的里程碑。會上,鄧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發表重要講話。他后來回憶,在全國科學大會上主要講了兩句話,一句叫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一句叫中國的知識分子已經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全國科學大會閉幕前,播音員宣讀了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書面發言《科學的春天》:“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

      回憶起當年的情景,82歲的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樂仍然心緒難平。當年,他是全國科學大會的年輕人:“大會的大部分會議是小組會,我們小組大多是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華羅庚、陳景潤、張廣厚等都在我們組。當年參會的老科學家比較多,小平同志的講話讓大家歡欣鼓舞,有的人把這稱為‘第二次解放’。如今,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作古,但當時的景象還深深留在我的腦海里。”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希季也曾回憶:“粉碎‘四人幫’,使知識分子政治上獲得第二次解放,但是精神枷鎖還不少。聽了鄧副主席講話,感到思想上也得到了解放……為我們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掃除了一大思想障礙。”

    科學的春風吹遍神州

      對各方面改革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春天里,新中國的科技工作開始全面復蘇。全國科學大會前后,恢復科研機構的學術委員會、恢復技術職稱、重建國家科委、恢復國際學術交流、科技體制改革等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曾任中國工程院院長的徐匡迪曾回憶:“全國科學大會以后,所有科技工作都得以逐漸恢復:過去封起來的實驗室都開放了,全國各個地方、社會各界也都逐漸開始重視科技,科研經費也都有所提高,也開始選派留學生出國學習。科技發展的社會環境改變,使整個知識界的精神面貌為之一新,大家也開始積極投入、努力工作,爭取把失去的時間再搶回來。”

      全國科學大會掀起了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的熱潮,它的影響不僅僅局限在科技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長張柏春說:“全國科學大會不僅是中國現代科技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次具有特殊政治意義的會議。這次會議對我國的科技、教育、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領域的改革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成為中央嘗試開放和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王揚宗也認為:“科技事業的撥亂反正和開放改革,也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面糾正‘左’的錯誤和確立改革開放的正確路線開啟了先路。”

       聚焦自主創新,向科技之巔邁進

      改革開放40多年來,科技的春風不曾止息。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神的指引下,黨中央以開拓創新為常態,學習新情況、掌握新問題,認真研判國內和國際的科技發展態勢,不斷調整科技政策和知識分子政策。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李俠教授認為:“回顧改革開放的43年歷史,可以發現中國科技界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中國科技所取得的成就,最大的推動力量來自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都是正確決策的結果,而這些重大決策的線索都體現在黨中央召開的六次全國科技大會中。”

      李俠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六次全國科學大會、全國技術創新、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的情況:

      “1978年3月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可以稱為中國科技界的‘破冰之會’。”他認為,這次大會解決了長期困擾中國科技界的兩大難題:科技屬性與知識分子問題,然后把科技界的創造潛力引向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在1995年5月舉行的全國科學大會上,江澤民同志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強調了人才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在1999年8月召開的全國技術創新大會上,江澤民同志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會后發布《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本次大會的亮點在于明確強調:加強技術創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2006年1月召開了新世紀第一次全國科技大會,胡錦濤同志代表黨中央提出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并頒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綱要》確定了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方針是“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提出了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總體目標,并提出了比較具體的8個定性目標和4個定量目標。

      2012年7月召開全國科技創新大會。“這是我國第一次召開科技創新大會,可見‘創新’已經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李俠說,“正是在這次大會上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以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2016年5月,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這次會議,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目標是,到202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這次會議把科技發展的主干道聚焦在自主創新上,可以看作是中國科技界的夢想之旅的新起點。

      李俠說:“梳理這六次會議,從科學大會到科技大會到科技創新大會,我們可以發現黨的科技政策既一脈相承又不斷變化,一脈相承的是求真務實、實事求是的態度,不斷變化的是根據國內、國際形勢作出的理性調整。”

      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們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國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也有新調整——剛剛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未來,這些要求都將逐步細化落地。

      以史為鏡,可知興衰。回望“科學的春天”,我們對新的征程更加充滿信心。在春天里,我們步履堅定,向科技之巔邁進。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科學的春風吹遍神州》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