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育種 助力武漢蔡甸區建成蓮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科研育種 助力武漢蔡甸區建成蓮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zhaojiaying 2025-03-23 純凈水設備 5 次瀏覽 0個評論
    摘要:科技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推動力量。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一直與武漢大學、武漢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設立市級蔬菜科技專家大院,為了解決藕種生產難題,農科院水生蔬菜研究室經過數百次試驗后,終于在6年后成功誘導出世界上第一支試管藕。

      

    用挖藕機帶壓噴水沖掉淤泥,然后彎下腰從水里將藕節輕輕提起。金秋時節,豐收的蓮藕在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的藕田里被一批批采挖出來,經清洗、包裝后,裝車發往全國各地。

    有上千年種植歷史,被譽為“蓮花水鄉”,蓮藕種植面積10萬畝,年產量近15萬噸的蔡甸區,是全國最大的縣(市)級蓮藕生產和銷售基地,并于近年推出罐裝藕湯、腌漬藕、藕帶等蓮藕系列加工產品,被認定為中國特色優勢農產品(蓮藕)優勢區。

    目前,全區專業化從事蓮藕生產與銷售服務的專業合作社和企業達59家,從事蓮藕種植的農民超過萬人。而在特優區建設、產業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民形成訂單合作、利潤返還“公司+合作社+基地”“公司+基地+農戶”等農村產業融合利益聯結機制的背后,是蓮藕育種科研人員40年艱苦努力,取得一次次技術突破的強大支撐。

    一條“收藏路”

    決定了產業的興衰成敗

    科技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推動力量。在蓮藕產業發展和特優區的建設中,蔡甸區一直與武漢大學、武漢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設立市級蔬菜科技專家大院,開展了長期的生產實踐和試驗研究。

    其實,上世紀70年代末期,武漢市農科院就以蓮藕為主開始了水生蔬菜的科研工作。

    “農作物種質資源是一個國家戰略資源,是農業育種的基礎,一份資源就有可能決定一個產業的興衰成敗。”武漢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主任柯衛東說,研究開始時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而緊迫問題就是種質資源的缺乏,而且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很多傳統的品種和一些野生資源瀕臨滅絕。“如果我們不再收集保存的話,可能若干年以后,一些寶貴的材料就沒有了。”

    從上世紀80年代初,研究室就承擔起收集和保護品種和資源的任務。而這條“收藏之路”,一開始就注定了路途艱辛。“當時大家對資源的分布都不是很了解,沒有可以參考和借鑒的資料,也沒有相關經驗。”研究室副主任黃新芳說,最初的收集有很大的盲目性,再加上交通狀況差,經常要徒步在山林中行走幾個小時進行搜尋。

    而且,水生蔬菜的生物學和生態習性決定了要有特定的條件進行保存,比如要有水源、資源之間需要隔離等。但過去資源收集起來,卻沒有專門的搬運工具,就裝進塑料袋擠在一塊兒背回來。

    “可以說每收集一份資源,都要付出艱辛的勞動,而每次收集到新的種質資源,我們都是無比興奮。”柯衛東說。

    但40年來,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堅持收集,跑遍了大半個中國,但凡有種藕的地方都留下了足跡,從最初只有幾十份種質資源到收集和保存國內外水生蔬菜種質資源兩千余份,蓮藕的品種就多達七八百份,建成了我國最大的水生蔬菜種質資源圃,擁有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水生蔬菜種質資源,為特優區新品種培育,也為我國突破水生蔬菜千百年來依靠自然變異選育新品種的局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幾百次試驗

    解決種苗技術難題

    時光回轉21年,一根5毫米長的藕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2000年,武漢市農科院成功培育出全球第一支試管藕,實現蓮藕細胞工程的一項重大突破。

    而這一突破是在幾百次試驗之后才到來的。

    “水生蔬菜大多數為無性繁殖作物,加之生長的水生環境,使育種難度大,周期長。”區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科負責人劉力君說,蓮藕用種量大、種苗重、難以長途運輸,這些技術性難題之前一直是產業發展壯大的阻力。

    為了解決藕種生產難題,農科院水生蔬菜研究室在收集種質資源的同時,把組培快繁作為主攻方向。

    科研育種 助力武漢蔡甸區建成蓮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從1994年開始,柯衛東帶領科研團隊開展科技攻關。“植物的組培快繁應該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技術了,但是蓮藕特別難做。”柯衛東一邊回憶一邊說,首先讓它的莖尖,也就是生長點啟動起來,把莖尖放在培養基里讓它生長,中間需要反復修改培養基的配方和培養條件。

    然而,莖尖的生長,僅僅是試管藕研究成功的第一步,后續的試驗步驟更加煩瑣復雜。“莖尖生長以后,怎么讓它快速繁殖,然后誘導它生根,再然后才能誘導出試管藕。”

    經過數百次試驗后,研究團隊終于在6年后成功誘導出世界上第一支試管藕。

    “試管藕的繁殖速度,是常規種藕的400倍以上。一個小小的蓮藕莖尖,通過分化培養、繼代增殖、生根、試管藕誘導等關鍵技術,理論上一年可得到4000個藕芽。”柯衛東說,每個常規種藕僅可分出10個左右的藕芽。

    在成功培育出試管藕的基礎上,研究團隊在微型種藕繁殖技術上取得突破,使蓮藕的生產用種量從每畝250公斤降至25公斤。“通過該技術繁育的蓮藕微型種苗,具有無毒、節本、省工、高效等優點,對加快蓮藕新品種推廣速度、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蓮藕產業發展意義非常重大。”劉力君說。

    同時,由武漢市農科院和華中農業大學共同研制推出的蓮藕機械化施肥機,可以把肥料均勻地撒到左右兩側30米遠的地方,每分鐘可為1畝地施肥,既節省了勞動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推動了勞動密集型的蓮藕種植業發展。

    一系列新品種

    富了藕農“調了眾口”

    “種了新品種后,我們蓮藕畝產可達3500斤。”玉賢街道前進村杰龍蓮藕專業合作社有千畝蓮藕示范種植基地合作社負責人周翠娣說,品種的改良和種植方法的改進促使畝產量比原來增加30%多,每畝收入也突破萬元。

    為合作社和藕農帶來了很好收益的,正是水生蔬菜研究室科研人員多年來培育出的鄂蓮系列蓮藕新品種,以及武漢現代農業教育中心通過舉辦種植業高級研修班對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推廣。

    “我們最基本的初衷就是要培育出新品種,并能夠在生產上應用,讓農民增收致富。”柯衛東說,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蓮藕品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的要求涼拌藕有清脆的口感,有的想要煨湯的品種,有的喜歡炒食的品種,還有的希望能有加工的品種。一年四季,甚至全年十二個月,人們都希望能夠吃到新鮮的蓮藕。

    為了培育出更好的蓮藕品種,研究人員不僅經常與農戶交流,而且還進行了廣泛的口味調研。

    “培育水生蔬菜新品種實際上是很艱辛的一個過程,因為水生蔬菜生長于水生環境,不像旱生植物那樣容易區分后代個體,而是需要單獨隔離、播種觀察,工作量堪稱海量。”黃新芳說,一個新品種從資源的評價到親本的選擇,到雜交出好的品系以后,還要經過品種比較,一般要花五到八年時間。

    在這五到八年時間里,研究團隊需要進行幾百個蓮藕品種的培育、記錄、分析、對比。

    經過堅持不懈地試驗,研究團隊最終成功培育出了鄂蓮系列品種,比傳統地方品種增產30%-50%,形成早、中、晚熟不同熟性及適應不同生態地區涼拌、炒食和煨湯等不同消費習慣的系列品種,讓越來越多的特色優質菜品走上餐桌,也為蔡甸建成蓮藕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石。(周小平?常力強)

    第一篇
    最后一篇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科研育種 助力武漢蔡甸區建成蓮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
     福建劍源招聘信息最新  海上壹品招聘信息最新  無錫馬山 最新招聘信息  禹城海棠園最新信息消息  青島房價的最新報道信息  信陽最新偷狗賊信息  杭州芝麻家招聘信息最新  潤華天澤招聘信息最新  新建焦化最新招聘信息  蚌埠教師最新招聘信息  佳歌河南招聘信息最新  臺安幫求職信息最新  梅園地塊最新規劃信息  平涼涇川最新路況信息  世紀麗城招聘信息最新  西安精裝房出租信息最新  山東曹縣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疫情下保險信息查詢  項城司機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介休串串店轉讓信息  北京買車最新信息網  電信斷網公告最新信息  安徽名豐招聘信息最新  莆田出租最新信息網站  西區招住家保姆最新信息  衡陽途家招聘信息最新  安吉紗窗廠招工信息最新  咸陽廚師最新招聘信息  聯洋科技招聘信息最新  神州優車達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