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
1517年歐洲宗教改革開始
1521年統一的俄羅斯國家出現
1555年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與新教諸侯簽訂《奧格斯堡宗教和約》
1566—1609年尼德蘭革命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遠征英國失敗
160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
1603—1868年日本德川幕府統治時期
1618—1648年歐洲三十年戰爭,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1640-1648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643-1715年法國路易十四在位
1644年中國清軍入關
1659年法國和西班牙簽訂《比利牛斯和約》
1682-1725年俄國彼得一世在位
1683—1699年奧土戰爭
1688年反法的奧格斯堡聯盟成立,英國光榮革命
1701—171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參戰各國簽訂《烏得勒支和約》
1709年俄國在波爾塔瓦會戰中打敗瑞典
1718—1721年英西戰爭,簽訂《馬德里條約》
1733—1735年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簽訂《維也納和約》
1740—1748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簽訂《亞琛和約》
1756—1763年七年戰爭
1775-1783年北美獨立戰爭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法國制憲議會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
1793年3月英、普、奧、西等國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
1795年俄普奧第三次瓜分波蘭,波蘭滅亡
1796年拿破侖遠征意大利
1798年拿破侖遠征埃及,英、俄、奧等國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
1799年霧月政變,拿破侖上臺執政
1801年2月法奧簽訂《呂內維爾和約》
1802年英、法簽訂《亞眠和約》
1804年拿破侖加冕成為法蘭西帝國皇帝
1805年英、俄、奧等國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
1806年11月拿破侖頒布《柏林敕令》,推行大陸封鎖政策
1807年7月拿破侖與沙皇來歷山大一世在涅曼河上會晤,法國同俄、普簽訂《提爾西特條約》
1808年3月法國入侵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戰爭開始
1809年4月英、奧等國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
1812年拿破侖遠征俄國失敗
1813年3月英、俄、普、瑞典、西班牙組成第五次反法同盟
9月維也納會議開幕,戰勝國重建歐洲秩序
1815年9月俄、普、奧簽訂《神圣同盟條約》
11月法國與反法同盟國家簽訂第二次《巴黎和約》;英、俄、奧、普簽訂《四國同盟條約》
1818年亞琛會議
1820年特洛波會議
1821年萊馬赫會議
1822年維羅那會議
1823年美國提出“門羅主義”
1827年英、俄、法簽訂《倫敦條約》
1828-1829年俄土戰爭,簽訂《亞德里亞堡條約》
1830年法國爆發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
1832-1834年葡萄牙王位繼承戰爭
1834年1月英、西、葡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1840-1842年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
1846年美墨戰爭,美國吞并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
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法國、普魯士、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等國爆發革命
1851-1864年中國太平天國革命
1852年路易?拿破侖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
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馬修?佩里迫使日本向西方開放
1854年3月克里米亞戰爭開始
日美簽訂《神奈川條約》
1856年2月克里米亞戰爭交戰國簽訂《巴黎和約》
1857年5月印度民族起義
1859年蘇伊士運河開工(1869年完工)
1861-1865年美國內戰
1861年意大利統一;俄國廢除農奴制
1864年普奧聯軍向丹麥開戰
1866年普奧戰爭
1868年6月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年7月普法戰爭爆發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加冕稱帝;德國統一
三皇同盟成立
1874年中日簽訂《北京條約》
1876年2月日本強迫朝鮮簽訂《江華條約》
德奧同盟成立
三皇同盟重新訂立
德奧意三國同盟訂立
德俄簽訂《再保險條約》
1894年1月法俄簽訂軍事協定,法俄同盟建立
8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中日簽訂《馬關條約》,三國干涉還遼
1898年4月至8月美西戰爭
1899年9月至12月美國向列強發出關于“門戶開放”的照會;布爾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鎮壓義和團運動
《英日同盟條約》簽訂
1904至1905年日俄戰爭
1905至1906年第一次摩洛哥危機
《英俄協定》簽訂
奧匈吞并波黑,波斯尼亞危機爆發
阿加迪爾事件,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中國發生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
意土戰爭
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爆發
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爆發
薩拉熱窩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日日本提出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俄國爆發二月革命,沙皇政權被推翻
美國對德宣戰
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
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美國關于戰后世界和平的“十四點綱領”
蘇德簽訂《布列斯特和約》
德國與協約國簽訂貢比涅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日巴黎和會在凡爾賽宮開幕
中國爆發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
《凡爾賽和約》生效,在日內瓦成立國際聯盟
以凱末爾為首的安卡拉國民議會政府成立
協約國舉行巴黎會議,討論賠款問題
英蘇簽訂“臨時貿易協定”
中國共產黨成立
華盛頓會議召開
—熱那亞會議
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
12月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
法比軍隊占領魯爾
10月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凱末爾執政
1924年1月列寧去世,斯大林接任蘇聯領導人
2月至8月英國、意大利、挪威、奧地利、希臘、瑞典、中國、丹麥、墨西哥等國先后同蘇聯建交
《道威斯計劃》公布,16日德國接受
《洛迦諾公約》正式簽字
蘇德簽定友好和中立條約
德國加入國聯,并占有常任理事國一席
英國政府宣布與蘇聯斷交
日《非戰公約》簽字
楊格計劃公布
美國紐約股票價格暴跌,標志著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的開始
英、美、法、意、日在倫敦召開海軍會議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
11月英鎊集團組成
《威斯敏斯特法》通過,英聯邦建立
希特勒任總理,德國開始向獨裁體制過渡
德國退出國聯
美蘇建交
日本發布企圖獨占中國的“天羽聲明”
希特勒任國家元首
蘇聯加入國聯,并擔任常任理事國
1934-1935年中國紅軍長征
德國宣布重新實行義務兵役制,單方面撕毀《凡爾賽和約》
英德海軍協定簽訂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戰爭爆發
日本退出倫敦海軍會議
德國宣布廢除《洛加諾公約》,并重新占領萊茵區
日西班牙右翼軍人叛亂,內戰爆發
8月德意對西班牙內戰進行武裝干涉
美國國會通過1937年《中立法》,即《永久中立法》
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中國人民全面抗日戰爭開始
意大利參加德日“反共協定”,“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形成
日德國吞并奧地利
9月29-30日慕尼黑協定簽訂,法、英同意德國吞并捷克西部蘇臺德區
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德國入侵波蘭,二戰開始
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
英法軍隊敦刻爾克大撤退
德國攻陷巴黎,雷諾政府倒臺,貝當組閣。,遷都維希
日本提出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方案
德、日、意締結軍事同盟條約
羅斯福簽署《租借法案》
13日蘇日簽訂《中立條約》
德國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意大利對蘇宣戰,英美聲明支持蘇對德作戰
日羅斯福、丘吉爾簽署《大西洋憲章》
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中、美、英、蘇等26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1-5月日本侵占香港、馬來亞、新加坡、荷屬東印度、泰國、緬甸、菲律賓、關島、威克島及所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的一部分
美日中途島海戰,美國獲勝
-斯大林格勒大會戰,蘇軍獲勝
美英軍隊在北非登陸
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國首腦舉行開羅會議
28日-美、英、蘇德黑蘭會議
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辟第二戰場
東條英機內閣倒臺
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25日盟軍進入巴黎
敦巴頓橡樹園會議
1945年2月4-11日美、英、蘇三國雅爾塔會議
羅斯福逝世,杜魯門繼任美國總統
德國無條件投降
-美、英、蘇三國波茨坦會議
美國在日本廣島,9日在長崎先后投下兩顆原子彈
8日蘇聯對日宣戰,次日出兵中國東北
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停止戰爭行為
《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聯合國成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正式成立
日丘吉爾在美國富爾敦發表“鐵幕”演說
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講話中提出“杜魯門主義”
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復興歐洲的“馬歇爾計劃”
8月印、巴獨立
9月22-27日歐洲九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成立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在日內瓦簽署
英、法、比、荷、盧簽署《布魯塞爾條約》
第九屆美洲國家會議決定成立“美洲國家組織”
以色列宣布建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第一次柏林危機爆發
杜魯門提出《第四點計劃》
25日蘇、保、匈、波、羅、捷六國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
《北大西洋公約》在華盛頓簽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9-10月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相繼成立。德國正式分裂
蘇聯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莫斯科簽字
法國外長舒曼提出《舒曼計劃》
朝鮮戰爭爆發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授權美國組織“聯合國軍”司令部
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
《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在巴黎簽字
9月4-8日美國操縱簽署了片面的對日和約,蘇、波、捷拒絕簽字。美日簽訂《美日安全保障條約》
18日中國外長周恩來聲明舊金山對日和約為非法,不予承認
1952年11月美國爆炸第一顆氫彈
斯大林逝世
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
日-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出席日內瓦國際會議
-討論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的國際會議在日內瓦舉行,會議就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達成協議
6月25-28日周恩來訪問印度。發表《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指導兩國關系,并主張其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
日內瓦會議就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達成協議,通過最后宣言
9月6-8日東南亞條約組織成立
美蔣《共同防御條約》在華盛頓簽字。
巴格達條約組織成立
-24日亞非會議在萬隆舉行,提出和平共處十項原則
《巴黎協定》生效,西歐聯盟成立
9日聯邦德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4日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9月8-13日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訪問蘇聯,兩國建立外交關系
1956年2月14-25日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提出了三和路線,并作反對個人崇拜的秘密報告
波蘭波茲南事件
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
-匈牙利事件
以色列軍隊入侵埃及,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
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歐洲經濟共同體正式成立
埃及、敘利亞組成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納賽爾任總統
-美國入侵黎巴嫩
11月-1961年10月第二次柏林危機
卡斯特羅領導古巴“七?二六運動”武裝起義,推翻巴蒂斯塔獨裁政權
8日戴高樂出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
蘇聯片面撕毀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
9月15-27日赫魯曉夫訪美,和艾森豪威爾在戴維營會談
《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條約》簽訂
25日第二屆全非人民大會通過《關于爭取非洲獨立的總政策》等決議
蘇聯擊落美國U-2間諜飛機
3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正式成立
蘇聯開始撤走在中國工作的全部蘇聯專家
石油輸出國組織成立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成立。
豬灣事件發生
美國在越南南方發動“特種戰爭”
6月3-4日肯尼迪赫魯曉夫維也納會談
民主德國封鎖東、西柏林邊界,15日筑起“柏林墻”
1962年10月-11月中印邊界發生大規模沖突;古巴導彈危機
美英就正式建立“多邊核力量”舉行會談,簽署《拿騷協定》
戴高樂復信肯尼迪,反對美國的多邊核力量計劃
22日戴高樂與阿登納簽署《法德合作條約》
非洲統一組織建立
中蘇論戰公開化
蘇、美、英三國簽署《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條約》。法國拒絕參加該條約
英國宣布不參加“多邊核力量”計劃
日肯尼迪總統在達拉斯遇刺
1964年6月77國集團建立
10月5-10日第二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在開羅召開
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赫魯曉夫被解職,勃列日涅夫出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
美國派遣地面部隊進入越南,“特種戰爭”升級為“局部戰爭”
美國入侵多米尼加
9月印巴克什米爾戰爭爆發
法國政府宣布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
4月中國文化大革命開始
戴高樂訪問蘇聯。30日,兩國發表《蘇法宣言》
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
“歐洲共同體”成立
8月6-8日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解決中東問題的242號決議
美蘇英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正式簽署
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珍寶島事件發生
尼克松在關島提出越南戰爭“越南化”和“尼克松主義”
安第斯條約組織成立
中美恢復華沙大使級會談
納賽爾病逝,不久薩達特繼任埃及總統
西德總理勃蘭特訪問波蘭
基辛格經巴基斯坦秘密訪問中國
印度與蘇聯簽訂《和平友好合作條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第三次印巴戰爭,孟加拉國宣告成立
1972年1月英國、愛爾蘭、丹麥加入歐共體
2月尼克松訪華,中美發表上海聯合公報
5月尼克松訪蘇,雙方簽署《蘇美關于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
佐藤內閣垮臺,田中角榮上臺并于訪華,中日建交
1973年6月東德和西德建立外交關系
6月18—25日勃列日涅夫訪問美國
7月3—6日“歐安會”第一階段會議在赫爾辛基舉行
-24日第4次中東戰爭(十月戰爭)
11月石油輸出國組織阿拉伯成員國限制向美、日、西歐出口石油,石油價格猛漲
1974年5月第六次特別聯大召開;印度爆炸核武器
尼克松因“水門事件”下臺,福特繼任美國總統
11月23—24日勃列日涅夫和福特在海參崴舉行“工作會晤”
1975年2月第一個《洛美協定》簽訂
4月印度支那戰爭結束
11月安哥拉獨立
1976年9月毛澤東去世
美國與巴拿馬簽訂《巴拿馬運河條約》,歸還巴拿馬運河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在北京簽署
-17日埃及、以色列、美國簽署《戴維營協議》
中美發表建交聯合公報,宣布從起正式建交
25日越南入侵柬埔寨
1979年1月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霍梅尼回國組建革命政府
—鄧小平訪美
-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
6月《美蘇第二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條約》簽訂
7月尼加拉瓜桑地諾陣線推翻索摩查獨裁統治
12月津巴布韋獨立
蘇聯入侵阿富汗
波蘭團結工會組織罷工
兩伊戰爭爆發
11月里根當選美國總統
-英國與阿根廷爆發“馬島戰爭”
10月薩達特遇刺
12月波蘭取締團結工會,美國對波、蘇實行經濟制裁
1983年8月蘇聯擊落韓國客機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
印度總理甘地夫人被刺
3日美國正式公布“戰略防御計劃”(SDI)
戈爾巴喬夫繼任蘇聯最高領導人
11月19-20日里根與戈爾巴喬夫在日內瓦舉行會談
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
關貿總協定主持下的第8輪全球談判(烏拉圭回合談判)開始
10月11-12日里根與戈爾巴喬夫在雷克雅未克舉行會晤
1987年1月戈爾巴喬夫提出進行全面政治改革
12月8-10日美蘇首腦在華盛頓簽署“中導條約”
蘇聯開始從阿富汗撤軍
日歐共體與經互會簽署建立正式外交關系的聲明
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結束
蘇聯軍隊全部撤出阿富汗
美國總統布什訪華
塔巴重歸埃及,埃以七年爭端結束
美國總統布什首次提出對蘇聯的“超越遏制”戰略
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訪問中國,中蘇關系實現正常化
以色列軍隊入侵黎巴嫩
波蘭團結工會組閣
越南宣布已完成從柬埔寨撤軍
民主德國開放柏林墻,允許公民自由出入國境
戈爾巴喬夫與布什在馬耳他舉行非正式會晤
美國入侵巴拿馬
蘇聯開始從捷克斯洛伐克撤軍
蘇聯開始從匈牙利撤軍
納米比亞獨立
-日布什與戈爾巴喬夫在華盛頓舉行首腦會晤
蘇共28大在莫斯科開幕
北約在倫敦召開首腦會議,通過《倫敦宣言》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危機爆發
朝鮮北南雙方45年來首次進行高級接觸
兩德正式宣布統一
11月19-21日歐安會特別首腦會議在巴黎召開,簽署《新歐洲巴黎憲章》
-海灣戰爭
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宣布獨立,南斯拉夫解體
日華約正式解散
美國和蘇聯簽署《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
蘇聯發生政變
烏克蘭宣布獨立,此后蘇聯個加盟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
美國承認波羅的海三國獨立
歐共體首腦會議通過政治聯盟和經濟貨幣聯盟條約
俄羅斯等11國首腦在阿拉木圖舉行會議,宣告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
戈爾巴喬夫宣布中止其總統職務,蘇聯正式解體
加利正式就任聯合國秘書長
歐共體12國外長和財政部長在荷蘭馬斯特里赫特正式簽署《歐洲聯盟條約》
波黑內戰爆發
歐共體與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在葡萄牙簽署建立歐洲經濟區協定
6月3-14日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
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克林頓當選為美國第42任總統
1993年
東盟自由貿易區計劃開始實施
《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在巴黎開始簽署
朝鮮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巴以在華盛頓簽署關于《加沙--杰里科先行自治的原則協議》,中東和平出現轉機
《馬斯特里赫特條約》開始生效,歐洲聯盟誕生
11月17-20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在美國西雅圖召開
持續7年的“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在日內瓦結束
1994年
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
美國停止在索馬里的維和行動
盧旺達圖西族和胡圖族武裝在首都發生激烈沖突
首屆南非民族團結政府宣告成立,標志世界上最后一個種族隔離制度終結
國際核安全公約外交會議在維也納舉行,通過《核安全公約》
約旦與以色列簽署《華盛頓宣言》,兩國長達46年的交戰狀態結束
日本正式決定向盧旺達周邊國家派遣自衛隊
9月2-6日中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俄羅斯,兩國宣布建立建設性伙伴關系
美國出兵海地
俄羅斯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
1995年
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并開始運行
北約決定同埃及、摩洛哥、以色列等直接對話,拉開其“南下戰略”序幕
美國俄克拉荷馬市辦公大樓發生爆炸,死亡167人
聯合國《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和延長大會決定無限期延長該條約
敘利亞和以色列就以撤出戈蘭高地后安全安排問題達成協議
德國政府決定向前南派兵保護維和部隊,這是德國戰后首次派兵到國外行動
越南正式加入東盟
阿富汗“塔利班”武裝攻占政府軍第二大空軍基地信丹德
以色列總理拉賓被猶太極端分子刺殺身亡
前南斯拉夫三方領導人簽署代頓和平協議
阿拉法特就任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
波黑和平國際會議在羅馬結束,簽署《最后聲明》等3份文件
首次國際反恐怖大會在菲律賓結束,會議就建立一個國際反恐怖網絡達成初步協議
3月1-2日首屆亞歐會議在泰國曼谷開幕
耶路撒冷發生自殺性爆炸事件,上百人傷亡。阿拉法特宣布哈馬斯與伊斯蘭圣戰組織為非法組織
美日簽署《日美安全保障聯合宣言》
中、俄、哈、吉、塔5國元首在上海簽訂關于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
4月24-27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訪華,與中國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單方面宣布對華實行貿易制裁
美國政府宣布開始實施強化制裁古巴的《赫爾姆斯—伯頓法》
中美雙方就知識產權有關問題達成一致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布利克斯宣布《核安全公約》將于正式生效
聯合國大會通過《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扎伊爾和盧旺達軍隊在邊界持續發生交火。
世界糧食首腦會議閉幕,通過關于世界糧食安全的《羅馬宣言》和行動計劃
聯合國秘書長加利批準執行伊拉克“石油換食品”計劃
聯合國任命安南為秘書長
巴以正式簽署希伯倫問題協議及其有關文件,以軍撤出希伯倫大部分地區
鄧小平同志因病逝世
安南宣布聯合國改革方案
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簽訂聯盟條約
包括眾議院議員在內的4個日本人,登上中國領土釣魚島
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以泰銖匯價暴跌為導火線,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
北約首腦會議決議首批接納捷克、匈牙利、三國加入北約,北約東擴計劃正式啟動
東盟正式接納老撾、緬甸為成員國
日本最高法院裁定教科書審定機構刪除“家永教科書”中的“部隊違法
北愛爾蘭多黨和平談判舉行
—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美
中美發表聯合聲明,決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設性戰略伙伴關系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3次締約大會在日本舉行,通過《京都議定書》
朝鮮半島問題四方正式會談第1次會議在日內瓦舉行
19個歐洲國家在巴黎簽署了全球第一個禁止克隆人的國際公約
南斯拉夫科索沃地區發生嚴重暴力事件
英國、愛爾蘭政府首腦與北愛爾蘭八個黨派領導人簽署爭取北愛地區和平協議
第二屆美洲國家首腦會議舉行并簽署《圣地亞哥宣言》、《行動計劃》,正式啟動關于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談判
5月11和13日印度連續進行五次地下核試驗
日和30日巴基斯坦連續進行六次核試驗
美國宣布對南聯盟實行新的制裁
克林頓訪華,這是美國總統10年來第一次訪問中國
美國駐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使館發生爆炸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美國眾議院通過決議,正式授權對克林頓進行“無限制”的彈劾調查
美英對伊拉克實施代號為“沙漠之狐”的空中打擊
日歐元在歐盟11國正式啟動
波蘭、捷克和匈牙利三國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空襲南聯盟
4月23-25日北約首腦會議在華盛頓舉行,會議通過了《聯盟戰略概念》
美國“誤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
日本國會參議院通過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相關法案
《考克斯報告》出臺
朝韓海軍艦艇在西部海域發生沖突
李登輝拋出“兩國論”
巴基斯坦軍方發動政變,穆沙拉夫出任首席執行官
中美簽署中國入世雙邊協議
美國和巴拿馬在巴首都巴拿馬城舉行巴運河回歸交接儀式
澳門回歸中國
中越陸地問題全部解決
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辭職,普京就任代總統
美國在線公司和時代華納公司合并
奧地利人民黨和極右翼政黨自由聯合政府宣誓就職,歐盟終止與其關系
普京當選為俄羅斯第三屆總統
187個國家參加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開幕
多國科學家成功破譯人體第21對染色體密碼
美國眾議院通過對華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議案
6月13-15日朝韓舉行歷史性首腦會晤
俄羅斯海軍“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沉沒海底
-8日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在紐約舉行,會議通過了《聯合國千年宣言》
沙龍強行“參觀”圣殿山,引發巴勒斯坦群眾與以色列警察沖突,以巴沖突升級
普京與印度簽署《戰略伙伴宣言》
-12日金正日特使趙明錄次帥訪問美國,雙方宣布停止互相敵視,建立一種新型關系
-美國共和黨候選人喬治?W?布什經聯邦最高法院裁決后獲勝
11月16-19日美國總統克林頓訪問越南,這是越戰結束后25年來美國總統首次訪越八
12月7-11日歐盟首腦會議在法國尼斯召開,通過了《尼斯條約》草案
美英戰機轟炸伊拉克
阿富汗塔利班開始摧毀佛像,其中包括世界最高的巴米揚立佛
美國表示將放棄實施《京都議定書》
美軍電子偵察機在中國南海上空撞毀中國軍用飛機
南聯盟前總統米洛舍維奇被警方逮捕
愛爾蘭全民公決揭曉,反對批準旨在擴大歐盟的《尼斯條約》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了包括供奉甲級戰犯在內的靖國神社
美國遭受歷史上最嚴重的恐怖襲擊
美國打擊阿富汗
-21日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上海舉行
多哈WTO第四屆部長級會議,批準中國加入WTO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全球努力打擊恐怖主義的宣言》
美國宣布退出《反導條約》
歐元正式流通
小布什總統發表國情咨文,稱伊朗、伊拉克和朝鮮為“邪惡軸心”國家
美國總統小布什訪問中國
以軍對巴勒斯坦采取大規模軍事行動并占領拉馬拉,攻占阿拉法特官邸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成立,古斯芒任總統
美俄簽署《關于削減進攻性戰略力量條約》
北約與俄羅斯簽署《羅馬宣言》
美國總統小布什宣布將成立“國土安全部”,以防止美國本土再次遭受恐怖襲擊
阿富汗召開大國民會議,成立過渡政府,卡爾扎伊當選過渡政府領導人
非洲聯盟正式成立
剛果(金)與盧旺達在南非正式簽署和平協議
世界可持續發展首腦會議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
泰國前副總理素帕猜正式接替穆爾,擔任世界貿易組織新的總干事
伊拉克宣布無條件接受聯合國武器核查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訪問朝鮮,雙方簽署《朝日平壤宣言》
小布什總統正式提出“先發制人”戰略
美國眾議院通過授權布什在必要時對伊拉克使用武力的決議
印度尼西亞旅游勝地巴厘島發生針對外國人的系列爆炸事件
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美國進行工作訪問
車臣武裝分子將莫斯科文化宮中700多人劫持為人質
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關于伊拉克武器核查問題的1441號決議
伊拉克宣布接受1441號決議
首批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前往伊拉克
北約首腦會議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確定北約新一輪東擴名單
朝鮮重新啟動核設施
東盟成員國間自由貿易區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朝鮮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裁軍談判會議在日內瓦舉行
美國總統布什對伊拉克發出最后通牒
巴格達當地時間凌晨5:35,伊拉克戰爭爆發
美軍進入巴格達
日本海上自衛隊宙斯盾艦等3艘軍艦前往印度洋支援美軍對伊戰爭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博物館開始遭到持續搶劫,17萬件文物被洗劫一空
在美、英、日、法、德、中等國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人類基因組序列圖繪制完成
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確認,流行于中國大陸、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的真正病原體是一種變種的冠狀病毒
小布什總統在“林肯號”航空母艦上宣布伊拉克戰爭主要戰事基本結束
沙特首都利雅得西方人聚居區發生汽車爆炸襲擊事件
摩洛哥首都卡薩布蘭卡發生5起爆炸事件
八國集團財長會議在法國多維爾市舉行。
第56屆世界衛生大會于19日至28日在日內瓦舉行。臺灣作為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的圖謀第七次遭挫敗。
八國峰會在法國埃維昂舉行。
第四十五屆國際航空航天展在巴黎布爾熱機場開幕。中國首次以飛機制造商和分銷商身份參展。
駐伊美軍發動“沙漠蝎子”清剿行動。
歐盟首腦會議在希臘舉行,會議通過“未來歐盟憲法草案”。
溫家寶總理與來訪的印度總理瓦杰帕伊會談,雙方簽署中印關系原則和全面合作宣言
中國保釣船在釣魚島海域遭日艦日機攔截。
首次亞太經合組織衛生部長會議在泰國曼谷舉行。
伊朗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官員到伊朗訪問,討論對伊朗的核查問題。
世界遺產大會將我國云南省“三江并流”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明十三陵和明孝陵也被列入其中。
以色列議會與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的部分議員在日內瓦會談,雙方同意建立一個工作小組,以推動中東和平進程。這是2000年9月巴以沖突以來雙方議員舉行首次會談。
戴維?凱利自殺,布萊爾政府深陷“情報門”事件。
正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外長會議再次敦促巴以雙方執行“路線圖”計劃。
第五屆亞歐經濟部長會議于22日至24日在大連舉行。
駐伊拉克美軍證實在一次軍事行動中,薩達姆的兩個兒子烏代和庫賽已經被打死。
美國總統布什與巴自治政府總理阿巴斯會談。
俄羅斯北奧塞梯共和國莫茲多可鎮一軍隊醫院遭恐怖襲擊。
第29屆奧運會會徽發布儀式在北京天壇祈年殿舉行。
印尼首都雅加達五星級萬豪大酒店遭恐怖炸彈襲擊。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武裝力量在哈薩克斯坦舉行聯合反恐軍事演習。
印度孟買接連發生四起爆炸,造成52人死亡150人受傷。
至29日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長非例行會議全體會議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舉行。
庫賴接替阿巴斯出任巴自治政府總理。
沙龍召開內閣會議決定驅逐阿拉法特。
我漁船在北部灣北部海域傳統漁場作業時遭越南炮艇槍擊。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核查組啟程前往伊朗,對伊朗核設施進行新一輪核查。
中國文化年在法國巴黎開幕。
第九次東盟首腦會議、第七次東盟與中國(10+1)領導人會晤、東盟與中日韓(10+3)首腦會晤、第五次中日韓領導人會晤以及首屆東盟與印度會晤在印尼巴厘島舉行。中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
朝鮮宣布拒絕日本參加下一輪六方會談。
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10月20-21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第11次非正式會議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
中國海軍和巴基斯坦海軍首次舉行聯合軍事演習。
至3日博鰲亞洲論壇2003年會在海南博鰲舉行。
中國簽署《煙草控制框架公約》。
中國在西藏舉行代號為喜馬拉雅03的大規模反恐聯合演練。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兩座猶太教堂遭自殺性汽車炸彈襲擊,造成至少23人死亡,300多人受傷。
俄首都莫斯科盧蒙巴人民友誼大學發生火災,我留學生有11人不幸罹難。
印巴在克什米爾地區首次全面停火。
巴以民間簽署《日內瓦倡議》。
至16日溫家寶總理受邀正式訪問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和埃塞俄比亞。
至12日日本和東盟特別首腦峰會在東京舉行。日本正式宣布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
美軍抓獲薩達姆。
“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等四個組織被中國公安部正式認定為恐怖組織。
至16日中非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隆重舉行。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勇氣"號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
阿富汗大國民會議通過了戰后的首部憲法
至13日美洲國家特別首腦會議在墨西哥蒙特雷舉行。
日本自衛隊先遣隊分四路開進伊拉克。
"當前禽流感形式部長級會議"在曼谷開幕。
前往麥加的朝覲者在米納投石驅邪時,由于人群騷動,造成500余人被踩死踩傷。
中國外交官重返巴格達。
至27日美印舉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
關于朝鮮核問題的第二輪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
伊拉克臨管會通過伊臨時憲法草案,標志著薩達姆政權的正式終結。
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火車站發生特大連環爆炸。
韓國國會通過了對總統盧武鉉的彈劾案。
中國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
普京蟬聯俄總統職位。
國際原油價格達到14年來最高值。
臺灣“公投”遭民眾否決;陳水扁“險勝”。
以色列炸死“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
中東歐七國加入北約。
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在柏林召開。
日本一地方法院判小泉參拜靖國神社違憲。
以色列炸死“哈馬斯”新任領導人蘭提斯。
西班牙駐伊拉克部隊全部撤出。
美國總統布什和副總統切尼接受了“9?事件調查委員會的質詢。
4月27—28日卡扎菲歷史性地訪問了歐盟總部。
美軍曝出虐待伊拉克戰俘丑聞。
中東歐10國正式加入歐盟。
車臣首府格羅茲尼一體育場發生爆炸,車臣總統卡德羅夫身亡。
日韓國憲法法院駁回對總統盧武鉉的彈劾案。
5月12—15日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中臺辦、國臺辦受權就當前兩岸關系問題發表聲明。
駐伊聯軍總部被炸,伊臨管會輪值主席薩利姆喪生。
伊拉克新臨時政府成立。
美國前總統里根去世。
—8月美軍七個航母戰斗群在全球水域展開“夏季脈動的軍事演習。
法國政府隆重紀念諾曼底登陸六十周年。
以色列內閣通過沙龍的單邊行動計劃。
6月8—10日八國集團會議在美國舉行。
日本國會通過一系列法案徹底完成戰爭立法。
6月17—18日歐盟首腦會議通過歐盟憲法草案。
6月19—20日印巴首次就核武器安全問題舉行談判。
中英兩國海軍舉行首次聯合演習。
第三輪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
美國向伊拉克臨時政府移交權力。
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首次出庭。
美國與利比亞正式恢復外交關系。
美國正式啟動部署國家導彈防御系統。
伊拉克與科威特恢復邦交。
俄羅斯兩架客機遭遇恐怖襲擊,同時爆炸墜毀。
俄羅斯北奧塞梯共和國發生劫持人質事件,近千人被劫。
澳大利亞駐印尼大使館發生爆炸。
第五十九屆聯合國大會召開,安理會改革成為熱點。
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正式啟動。
9月16—19日中共中央召開十六屆四中全會,江澤民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
美國宣布取消對利比亞的制裁。
中國首次以特邀嘉賓身份參加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
美中情局發表調查報告承認伊拉克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柬埔寨國王諾羅敦?西哈努克宣布退位。
法國總統希拉克抵達北京出席“法國文化年”開幕式。
埃及發生真對以色列游客的系列爆炸事件。
第五屆亞歐首腦會議在越南首都河內召開。
阿富汗首次總統直接選舉全面展開。
歐盟取消對利比亞的武器禁運。
中國在巴基斯坦被綁架的兩名工程師一人獲救一人遇難。
中俄邊界劃界工作全面完成。
歐盟與利比亞締結第一項貿易和政治協議。
印尼首位由選民直接選舉的總統蘇西洛宣誓就職。
沙龍單邊行動計劃獲得以色列議會批準。
歐盟各國領導人簽署歐盟憲法。
巴解領導人阿拉法特病重前往法國就醫。
阿富汗選舉委員會宣布卡爾扎伊在阿首次總統大選中獲勝。
美國總統布什競選連任成功。
歐盟伊朗核會談達成初步協議。
歐盟與印度締結戰略伙伴關系。
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逝世。
亞太經合組織(APEC)首腦會議在智利圣地亞哥開幕。
烏克蘭大選引發嚴重政治危機。
東盟與中日韓(10+3)首腦會議在老撾首都萬象開幕。
東盟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區協議。
臺灣地區舉行立法院選舉,國親聯盟獲得半數以上席位。
埃以美三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歐盟同意啟動與土耳其的入盟談判。
印度洋地區遭受強烈地震及海嘯襲擊,損失嚴重。
尤先科當選烏克蘭新總統。
東盟地震和海嘯災后問題領導人特別會議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召開。
阿巴斯在巴勒斯坦大選中勝出。
海峽兩岸就2005年春節包機事宜達成協議。
伊拉克大選開始。
巴勒斯坦民族權利機構主席阿巴斯與以色列政府總理在埃及舉行會談,雙方達成臨時停火協議。
朝鮮宣布將無限期退出六方會談。
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遇襲身亡,引發中東地區新的政治危機。
以色列特拉維夫發生爆炸事件,巴以和平進程再受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