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我國各地相繼迎來招工和求職熱潮。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消息顯示,各地春風行動全面展開,春節期間持續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提供專車、專列、包機服務,幫助勞動者早返崗、企業穩開工。從1月中旬至2月11日,全國已累計舉辦各類招聘活動2.2萬場,發布崗位1500萬個;發出務工人員專列、專機、包機1.5萬輛(列、架)次,輸送勞動者37萬人。
從各地招聘情況來看,今年開年后的就業市場顯示出一些新變化。
AI熱潮為就業市場增添動力 產學研聯動破解供需“壁壘”
近日,“樂業上海優+”行動——2025年上海市春季促進就業綜合性大型招聘會舉行,這是上海今年首場全市性大型招聘會,以“1+15”市區聯動方式舉辦,共有超過1000家企業參加,提供超2.6萬個招聘崗位,其中,主會場參會單位500家,提供超1.4萬個招聘崗位。
據了解,招聘會的主會場設立了12個專區,重點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行業,更是瞄準了尖端人才的人工智能類崗位。參加招聘會的不少科技企業表示,亟需技術類和算法類的高階人才。
與此同時,近日知名企業紛紛高薪招聘人工智能人才引發市場關注。不僅是人工智能企業人才需求激增,華為、字節跳動、宇樹科技、嗶哩嗶哩視頻網站等不同領域的企業也對AI人才求賢若渴,紛紛發布薪資待遇可觀的崗位招聘信息。
在AI大模型領域,人才是制勝的關鍵要素之一。春節期間,隨著DeepSeek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爆火出圈,進一步推高AI熱潮,AI技術的爆發使得人才對這個行業的信心和投身意愿不斷增強。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業求職人數同比增速(33.4%)位居行業第一,人工智能工程師亦以69.6%的求職增速位居職業榜首。在招聘端,人工智能行業招聘增長,人工智能工程師以21319元的平均招聘月薪領跑職業第一,印證了國內AI大模型技術的迅速崛起對就業市場的影響,供給側與需求側雙向奔赴。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將對就業帶來三個層面的影響。從基礎層面看,通用大模型帶動高端研發、基礎設施以及生態建設相關崗位興起;從中間層面看,行業垂直模型在細分行業中推動崗位升級;從個體層面看,則進一步拉動個體創業與靈活就業,加速創新崗位的涌現。
值得關注的是,在AI深度應用、企業“搶人”的背后,人才供需仍存在“錯位”矛盾。據麥肯錫最新報告顯示,到2030年,中國對AI專業人才的需求預計將達到600萬人,而人才缺口可能高達400萬人。業內人士認為,AI領域研究成果更新快、工具框架迭代快,大多專業人才所學知識局限性大,導致人才培養與產業所需結構失衡,呼吁通過產學研有效聯動,破解人才供需“壁壘”。
招聘時間不斷提前 服務對接日益細化
開年后就業市場的另一個變化是,隨著春節過后全國開工復產節奏的加快,用工需求也日益旺盛,不少地方開啟“搶人”模式,而“下手”時間變得越來越早。
在浙江,一些企業在春節假期就接到了不少訂單。假期一結束,浙江金華就迅速組織招工團奔赴西部地區開展招聘。浙江省金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張政表示,今年比去年早到了一兩天,定向為四川巴中的求職者投放了40萬流量的招聘信息。尤其是電子電器、農業裝備、新能源汽車、日化、戶外用品等企業的用工缺口較大。
比金華“出手”更早的是杭州。據了解,今年1月8日,杭州就組織16家優質企業,帶著1280個崗位,前往貴州省六盤水市,開啟了往年要安排在春節后才舉行的新春招工活動。此外,浙江多地人社部門、企業春節招工不打烊,落腳點甚至細分到“走村入戶”。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作為促進就業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開始深耕細分市場,走“專精”路線。這一需求直觀體現在薪資待遇上,例如在一些地方,自帶證書的技能人才月薪可達1萬元甚至更高。面對當前新需求增多的情況,各地將招聘服務細化為不同層級,精準對接各類需求,為勞動者與企業搭建起高效對接橋梁。
為幫助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生更好地實現高質量就業,廣西南寧技師學院等6所技工院校與廣西寧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品牌企業結對共建,合作方向涵蓋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電氣自動化、工業機器人等新質生產力發展領域。
在湖南,行業專場招聘聚焦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定向邀約比亞迪、三一重工等龍頭企業,推出技術崗、管理崗等高匹配度崗位;群體專場招聘針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開展定制服務,為返鄉青年開設“家門口招聘會”。
增崗提技讓務工人員返鄉就業意愿增強
搶抓節后生產黃金期,“2025年春風行動”正在全國展開。聯通數智智慧足跡大數據分析發現,春節假期后,農民工返崗速度明顯加快。尤其是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二這五天時間里,廣東和浙江農村勞動力均增加了40%。從陜西商洛丹鳳縣出發的這些大巴車,就搭載了657名務工人員前往長三角地區。
不過與此同時,還有一個新的現象正在發生。針對春節假期外出務工人員迎來的“返鄉潮”,多地借機組織開展了“不打烊”的新春招聘活動,為各類求職者搭建就業平臺,讓有就業意愿的人們實現“家門口”就業。
春節期間,在江蘇省宿遷市的“春風行動”招聘會上,125家企業帶來涉及企業管理、產品研發、生產操作工等就業崗位2萬余個,吸引大量返鄉勞動者前來咨詢和求職。據了解,招聘會期間,宿遷全市589家企業共帶來3.69萬個就業崗位。宿遷市勞動就業管理中心主任王若璇介紹,此次活動還首次將直播帶崗的招聘間帶到現場,吸引了大量的求職者在招聘間求職、咨詢。據統計,截至2月4日,宿遷全市組織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91場次,籌集發布崗位信息3.69萬個,達成就業意向1.68萬人次。
廣西是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輸出大省(區),農民工總量逾1400萬人。據了解,從招聘會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廣西農民工選擇就地就近就業。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業服務中心主任李芊介紹,近年來,隨著廣西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持續鞏固,穩就業積極因素不斷積累,返鄉就業創業的人員在逐年增加。目前,廣西有720萬左右的勞動力在廣西務工。
面對有意愿在家門口就業的返鄉群體,這段時間以來,各地有關的技能培訓也沒有停歇。在云南文山州,一些村民接受挖掘機、電商運營、植保無人機等專業培訓后,決定留在家鄉就業創業。特別是在學習無人機操作技術后,村民學到的新技能將在吊運、打農藥、撒肥等場景中得到較多運用。(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荊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