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全市醫療保障系統感謝大家對醫療保障工作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四型市直機關建設”活動開展以來,全市醫療保障系統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讓群眾“看好病、少花錢、少跑腿”目標,不斷深化醫保制度改革,全民參保率連續四年全省第一,DIP支付方式改革國家示范點建設有序實施,打擊欺詐騙保行動卓有成效,中醫藥醫保惠民工程創新開展,城鄉居民門診統籌工作扎實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不斷規范。特別是我們確定了“六四二”工作思路,推出多項便民惠民利民新舉措新政策,群眾滿意度不斷攀升。
一、“六項新舉措”打造“便民醫保”,群眾看病就醫更便捷
(一)門診慢特病實現多途徑申報認定。門診慢特病是指符合門診報銷條件的門診慢性病和門診特殊疾病。早在2022年10月,我市就實現了門診慢特病網上申報認定,符合條件的參保患者可在網上隨時申報,醫療機構網上認定,認定通過后即可享受門診待遇。參保患者在“河北智慧醫保”小程序和河北省醫療保障局官網上進行門診慢特病申報,在手機上實時查看認定進度和結果。因年老、疾病等原因行動不便的患者,可通過選擇“特殊人員”直接網上認定。自2022年10月至今,全市已有25904人通過網上申報認定,成功享受門診慢特病待遇。針對部分患者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且不方便由他人代為網上申報的情況,我們仍然保留了線下申報渠道,我市也是全省唯一保留線下申報的地市。
為進一步方便群眾享受門診慢特病待遇,在保留網上認定的同時,今年7月1日開始,我們在全省率先推出了門診慢特病患者出院即認。在我市二級及以上定點醫院門診就醫或住院治療的參保患者,符合門診慢特病申報條件的,推出“出院即認定”,由就診醫療機構主動為其辦理門診慢特病申報。在市外定點醫院住院,回我市手工報銷的患者,由醫保部門主動詢問并為其辦理門診慢特病網上申報。此做法在全省尚屬首例。
(二)在全省率先實現“診間刷臉結算”。我們大力推廣醫保電子憑證,對全市6617家定點醫藥機構HIS系統進行改造,實現了與國家醫保信息系統直接連通。在此基礎上,以市本級8家定點醫藥機構為試點,部署國家醫保智能終端設備,醫生診臺上除社保卡讀卡器、醫保電子掃碼堆,還配備了人臉識別智能終端系統,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患者診間使用醫保電子憑證、身份證、人臉識別等多種途徑報銷結算。患者就診不需要再辦理就診卡,可到醫院掛號窗口、分診臺、自助機或直接在醫生診室掛號就診,除檢查和候診外,無需再排隊。診間結算期間,一鍵可完成門診慢性病和門診特殊疾病報銷,平均就醫時間縮短30分鐘。
(三)省內就醫“無異地”,省外就醫更便捷。一是實現“省內無異地”。我市參保人員在省內所有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和門診治療,均無需備案,直接報銷結算。執行我市報銷標準,基本醫保、大病(額)保險均實現“一單制”報銷結算。所有門診慢特病患者在省內定點醫療機構就醫購藥,一律免備案直接報銷結算;參保職工在省內已開通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零售藥店購藥,無需備案,即可利用個人賬戶刷卡結算。二是京津冀就醫一體化加快推進。我市參保患者在京津所有開通跨省直報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無需備案即可報銷,起付線、報銷比例與我市同級別醫療機構相同。三是跨省就醫更便捷。手機下載國家醫保服務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河北智慧醫保”辦理異地就醫備案,即可實現出院直報。高血壓三級、糖尿病并發癥、尿毒癥透析、腫瘤門診放化療、器官移植抗排異治療,五種多發、就醫頻次高、醫療費用較高的門診慢特病患者跨省就醫的,在全國已開通門診慢特病跨省直報的醫療機構,可實現免備案直接結算。查詢就診醫療機構是否開通門診慢特病跨省直報,可通過“國家醫保服務APP”--選擇“異地備案”--“查詢服務”--“異地聯網定點醫藥機構查詢”查詢。
(四)手工零星醫療報銷可網上辦理。6月30日起,我市開通手工零星報銷網上辦理渠道,在符合條件的異地定點醫院未能直接報銷的門診共濟、門診慢性病、門診特殊疾病、住院等費用,可直接進行網上申報。醫保部門每月1日-20日集中受理,對參保人員身份核驗,對上傳材料進行審核,無需郵寄原始票據。申報者本人因特殊情況不能自已申報的,可選擇“幫助他人申報”,由他人代為申報。
(五)職工醫保轉移接續實現“不見面”辦理。我市參保職工需辦理醫保關系轉移接續的,可通過微信小程序“河北智慧醫保”、河北省醫療保障局官方網站或者“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選擇職工醫保關系轉移接續,根據自身情況可選擇“省內關系轉移接續申請”、“跨省轉移接續轉入地申請”、“跨省轉移接續轉出地申請”進行辦理。
(六)談判藥實現“雙通道”購藥。將醫保藥品目錄中的276種國家談判藥品,全部納入“雙通道”管理,患者可通過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兩個渠道購藥。也就是說,參保患者在定點醫療機構門診、住院期間,需購買談判藥,但醫院沒有的,醫生可直接通過醫保信息系統將處方流轉到信息系統平臺,患者自主選擇其它醫院或藥店購藥,直接報銷結算,享受與在醫院購藥同等報銷比例,有效解決了患者購藥難的問題。目前,市本級開通“雙通道”定點管理的藥店3家,分別是國藥樂仁堂永興街店、民生醫藥紅星街店、天宇平價醫藥襄都路北店。各縣(市、區)開通“雙通道”定點管理藥店31家。截至6月20日,全市“雙通道”電子處方結算14218筆。
二、“四項新政策”打造“惠民醫保”,群眾看病就醫更省錢
(一)生育保險待遇再次提高且實現省內出院即報。自6月起,我們提高了城鄉居民生育保險報銷標準,單胎順產由500元提高到1000元,多胎順產由800元提高到1500元,單胎剖腹產由2000元提高到2500元,多胎剖腹產由2500元提高到3000元,每項均提高了500元以上,預計全市每年增加報銷1400萬元以上,待遇水平居于全省前列,減輕了生育家庭負擔。同時,進一步優化參保職工和居民生育保險報銷流程,在省內定點醫療機構產生的生育醫療費用實現出院即報,在省外定點醫療機構產生的生育醫療費用可在網上自助申報,醫保部門網上審核報銷。符合生育津貼享受條件的參保職工,也可在網上自助申報生育津貼領取,不用再前往醫保部門服務大廳辦理,極大方便了群眾。今年以來,我市近2000名參保人員通過網上申辦,享受到生育醫療費用報銷及生育津貼待遇。
(二)全面實行“預住院”模式。5月1日起,我市疾病診斷明確、病情穩定、擇期手術治療的參保患者,可在經醫保局備案的“預住院”醫療機構申請“預住院”。“預住院”期間,醫院不收取床位費、護理費、住院診察費等費用,按時進行術前檢查,但不開具藥品項目。“預住院”后轉入實際住院的,發生費用按住院報銷;未辦理實際住院的,發生費用按門診報銷。“預住院”實施后,患者實際平均住院日減少2-3天,治療總費用明顯降低。我們定期對預住院患者住院情況進行全面核查,重點檢查虛假計費、過度(重復)檢查、冒名頂替、門診病人收住院等違規行為,避免醫院亂收費和套取醫保基金,有效減輕了群眾住院治療負擔。
(三)門診報銷標準逐步提高。一是提高參保居民門診報銷標準。我市參保居民在鄉鎮衛生院就診發生的目錄內檢查費、治療費、藥費,以及在村衛生室發生的目錄內藥費均納入報銷范圍。今年,又對相關政策進行了調整,參保居民在鄉鎮衛生院購藥,年度封頂線為400元,報銷比例由60%提高至80%;在村衛生室購藥,年度報銷封頂線為70元,報銷比例由60%提高至90%,是全省唯一不設起付線的地市,也就是說,哪怕購買1塊錢的藥,也能直接報銷。預計每年增加群眾購藥報銷1億元左右。同時,將全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符合條件的5327家衛生室納入城鄉居民門診統籌定點醫療機構。為定點村醫免費配備、改造提升信息管理系統(HIS系統),實現了與國家醫保信息系統直接聯通,可利用系統終端直接報銷結算。配置了醫保電子憑證掃碼堆、臉譜掃描設備、身份證讀卡器和社保卡讀卡器,群眾看病購藥時,可使用社保卡、身份證、醫保電子憑證、刷臉等多渠道多路徑“一鍵報銷結算”。二是職工門診共濟報銷限額提高1倍。7月1日起,我市在職職工門診治療報銷50%,年度報銷限額由800元提高至1600元;退休職工門診治療報銷60%,年度報銷限額由1000元提高至2000元。年度起付線均為100元。同時,將多發病、常見病的普通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支付范圍,使用純中醫藥門診治療的,報銷比例提高20個百分點。據測算,每年將增加報銷1.34億元。三是個人賬戶共濟使用。個人賬戶通過授權,可以用于支付參保人員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以及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買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耗材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符合政策規定的費用。授權方式是:參保人員選擇河北省醫保局官網“個人網廳”“河北智慧醫保”微信公眾號綁定個人賬戶。個人操作有困難的可到醫保服務大廳由工作人員輔助完成。
(四)開展種植牙集中帶量采購工作。我市45家醫療機構參加口腔種植體集中采購,約定采購量達到3565件(套)。種植體平均價格900元,降幅達到55%;全瓷牙冠種植平均價格由1000元降至300元。同時,我們制定了縣級和基層公立醫療機構單顆常規種植牙全流程醫療服務價格,分別為3600元和3000元。按照“服務項目+專用耗材”分開計價,單顆常規種植牙總費用從原來的10000元以上降至4000元—6000元,平均降幅50%。種植體和牙冠耗材實行“零加價”銷售,預計每年可為群眾節省費用1500多萬元。
三、“兩項新工程”打造“利民醫保”,群眾獲得感更實在
(一)全面實施醫療救助工程。我們全面落實困難群體參保資助政策,完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機制,對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報銷后個人醫療費用負擔仍然較重的大病患者,發放醫療救助,著力減輕困難群眾醫療負擔。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貧致貧長效機制,截至6月20日,全市困難群眾享受醫療救助34.96萬人次,累計救助84764人,救助總金額5761.36萬元。
(二)全面實施“中醫藥醫保惠民”工程。2022年,我們在全省率先出臺了《關于深入實施中醫藥醫保惠民工程的若干政策措施(試行)》,以內丘縣全境、市中醫院、市第七醫院(中醫部)為試點,實施“中醫藥醫保惠民工程”。今年5月,又將清河縣中醫院、信都區中醫院、任澤區中醫院、沙河市中醫院、臨城縣中醫院、威縣中醫院、新河縣中醫院、南宮市中醫院、臨西縣中醫院、寧晉縣中西醫結合醫院10家公立二級甲等定點中醫院納入了試點范圍。明確了“八項措施”,在支付標準、報銷比例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自《措施》實施以來,純中醫門診就診人次增長27.07%,基金支出增長26.13%,個人負擔費用人均減少25.6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