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9年,奇幻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熱血宣言點燃了國漫之光,創下超50億的票房。2025年1月29日,續作《哪吒之魔童鬧海》上映,再度掀起觀影熱潮。截至2月5日,《哪吒之魔童鬧海》累計票房突破50.36億元,位列中國影史票房榜第四名。本期專訪特別邀請《哪吒之魔童鬧海》角色設計師、中國傳媒大學2005級動畫學專業校友申威,《哪吒之魔童鬧海》場景設計師、2006級動畫學專業校友劉星,為我們揭秘電影《哪吒》背后鮮為人知的匠心細節。
一、作品簡介
《哪吒之魔童鬧海》這部由餃子導演傾力打造的奇幻動畫電影,延續了前作的奇幻世界觀與情感內核,講述了哪吒與敖丙在天劫之后重塑肉身、探尋命運的故事。影片中,哪吒的桀驁與成長、敖丙的掙扎與抉擇,以及細節飽滿、蘊含豐富中華傳統文化意象的美術場景,再次深深打動了觀眾。片中凝聚了大量包含了中國傳媒大學2005級動畫學專業校友、角色設計師申威與2006級動畫學專業校友、場景設計師劉星在內的創作人員的辛勤付出。他們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和獨特的藝術視角,為《哪吒》注入了靈魂。
二、個人簡介
申威——《哪吒之魔童降世》主角色概念設計
80后原畫師,山西省太原人,1986年出生,2005年以專業全國第一的名次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動畫藝術專業,2009年因專業特長被保送為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研究生。
在校期間參與項目:
央視劇集動畫《淮南子傳奇》角色設計
2014年《我的師父姜子牙》先行PV(部分角色)
畢業后一直從事動畫和游戲領域的美術設計工作,代表項目有:
2015年江蘇衛視春晚舞臺大屏幕動畫設計
2016年動畫《沖出地球》機械設定
2016年-2019年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主角色概念設計
2019年動畫電影《二郎神之深海蛟龍》主角色概念設計
2019年動畫電影《六代鐘馗》角色概念設計
2021年-2024年《哪吒之魔童鬧海》主角色概念設計
劉星——《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概念設計
80后原畫師,河南省鄭州人,1985年出生,2006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動畫藝術專業,2010年因專業特長被保送為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研究生。
在校期間參與項目:
2011年雅雅安安誕生記——雅安城市宣傳——亞運展館播出版動畫場景設計
2012年央視動畫劇集《淮南子傳奇》場景設計
2013年央視大型紀錄片《環球同此涼熱》動畫美術
畢業后一直從事動畫和游戲和漫畫領域的美術設計工作,代表項目有:
2014年動畫電影《月光公主》電影美術前期、場景概念
2015年網絡電影《玩的就是艷遇》開場動畫美術制作
2016年《江蘇衛視春節聯歡晚會》及《元宵晚會》主要節目背景動畫美術設計
2017—2018年網易漫畫《陰陽師》漫畫場景制作
2017—2018年《剎那光年》美術、場景概念設計
2021—今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第二部)場景概念設計
三、深度專訪
Q1
《哪吒之魔童鬧海》作為《哪吒》系列的第二部,無論是角色設計還是場景設計都讓人眼前一亮。您能否分享一下,在創作過程中,有哪些時刻或具體環節讓您感到最為興奮或難以忘懷?
申威
我做人物設計已經很多年了,參與了多部動畫片的制作,每部片子都有它獨特的特點,但在《哪吒》中,有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首先是餃子導演對每個角色的定位,他的獨到想法和理解讓角色的立意十分有趣。另外電影開篇時的一個細節也很有意思。一群人正在做藕粉,這個章節的設計要求是體現這些人邋遢和臟兮兮的形象。我覺得有趣是因為以往的角色設計幾乎沒有這種類型。
另外,四海龍王中的敖順的形象設計也令我印象深刻。敖順的所有關節都可以靈活活動,且身著了一套全是刀刃的鎧甲。這個設計極為復雜,因為鎧甲和刀刃不僅要有武器屬性,還要不對角色自身造成傷害。這個設計過程很有難度,我設計了很多版本,但導演一直不太滿意。最后,我們找到了一些素材,再加上餃子導演的不斷演繹和溝通,終于把這個難題解決了。
劉星
作為一個細節控,我在設計時常常會陷入對細節的極致追求,甚至不計成本和時間。這種對細節的執著讓我感到興奮,尤其是在與同樣注重細節的導演合作時。這次與餃子導演的合作讓我感到特別興奮,因為他也是一個細節控,會捕捉到很多細節,并且時常提出一些出于合理性和真實性考慮的建議。
其中,關于陳塘關大門的設計很有意思。設計時,我考慮到城墻內部有水,水會從大門流出,而有的地方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涓涓細流。整個場景在同一角度上會有好幾種水流失的形式。為了表現這些細節,我甚至在洗手時都會仔細觀察水龍頭的水流狀態,研究水花濺起的不同效果。當時我兒子看到我站在那里一動不動,還問我:“媽媽你怎么了?你怎么突然定住了?”這種對細節的深入思考和設計過程讓我感到非常過癮。
Q2
從《哪吒之魔童降世》到《哪吒之魔童鬧海》,這一系列的延續與發展中,您覺得這次最大的突破與創新在哪里?
申威
在創新方面,盡管兩部作品相隔五年,但故事的時間線并沒有大幅跳躍,基本上是緊接著前作的事件發展。因此,在人物設計上,除了新增角色和對舊角色模型進行細節升級外,核心設定并沒有太大變化。從邏輯上講,所謂的創新主要體現在新角色的加入,以及我們在技術上的提升。第一部在制作時受限于資金和時間,很多想法沒有完全實現,而第二部有了更充裕的資源,我們就可以在細節上做得更加豐富。比如,李靖和殷夫人的盔甲,我們專門進行了花紋和紋樣的升級;大戰中成百上千的海妖,他們的服裝、甲胄也都進行了全面更新。
這些變化都是在保持故事連貫性的前提下進行的,不能讓觀眾感到兩部作品脫節。雖然建模升級了,但角色的核心特征仍然保持不變。無論是大哪吒、小哪吒還是敖丙,都進行了重新建模和細節優化,來適應當今觀眾日益提高的審美需求。技術的迭代和觀眾期待的變化,決定了我們不能停滯不前,必須不斷提升。
Q3
《哪吒之魔童鬧海》中使用了大量的傳統文化元素,其中有沒有比較特別的地方您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
劉星
在設計古代題材的美術場景時,大量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至關重要的。以一場戲為例,殷夫人在水邊送別哪吒,哪吒肩負著拯救陳塘關的使命,壓力巨大地要離開。在設計這個場景時,我特別注重細節和氛圍的營造。觀眾可能會注意到,場景中有一條長長的木棧道蜿蜒延伸到水中,殷夫人站在棧道上與哪吒告別。為了增強情感表達,我在場景中加入了一株蜿蜒曲折的柳樹,柳樹的姿態向送別的方向去延伸,然后風吹動這個柳樹柳枝飄蕩。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柳樹象征著離別和思念,折柳送別是一種常見的文化意象。通過加入這株柳樹,我希望能烘托出母子之間依依惜別的柔情氛圍。這種設計不僅增強了場景的情感張力,也讓觀眾在視覺上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這個例子展現了我們在設計中國動畫場景時,如何將從小耳濡目染的傳統文化元素自然地融入其中。這些植根于我們文化中的細節和意象,會在我們理解劇情和氛圍時自然而然地被運用,從而讓場景更具文化共鳴和情感深度。
Q4
在《哪吒之魔童鬧海》的項目中,您如何平衡個人的藝術風格與電影整體的視覺調性,確保角色設計和場景設計既能展現個人特色又能服務于故事表達?
申威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大家有時候會產生誤解,認為協調和平衡是在項目合作過程中產生的。但根據我多年的從業經驗,我的個人感受是,我們會在前期溝通中明確我的風格是否符合導演的要求,而不是說先建立合作,再去考慮兩個人的風格能不能融合、能不能契合。當然,在合作過程中也不可能完全一拍即合,所有事情都行云流水、毫無阻礙地推進。肯定會有一些不契合的地方需要磨合,這時候雙方可能需要做一些妥協或讓步,才能讓項目繼續順利推進下去。
劉星
場景設計與角色設計有所不同。我個人認為,場景設計的核心在于服務于故事、角色和氛圍,而不是突出個人特色。場景需要“往后退”,不能搶戲,要完美地融入背景,為角色和故事提供一個合理且貼合的氛圍。一個好的場景設計應該像一塊隱形的畫布,讓故事和角色在其上自然展開。
在創作過程中,個人特色并不是最重要的。雖然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風格,但場景設計的首要任務是服務于故事。比如在《哪吒》中,陳塘關的虛空裂口場景設計就體現了這一點。裂口中流出的巖漿在昏暗的戰爭氛圍中形成了一個強烈的明暗對比。為了讓觀眾既能感受到巖漿的沖擊力,又不會讓過于明亮的巖漿搶走角色的戲份,我們在設計時特別注重了功能性和美學的平衡。這個場景的設計還涉及巖漿的不同狀態。從剛流出的熾熱狀態到逐漸凝固的過程,我們都進行了細致地研究。導演餃子對細節的要求非常高,他要求我們深入研究巖漿的流動和凝固過程。為此,我們查閱了大量資料,包括視頻、紀錄片和圖片,以確保場景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場景要做到真實可信,才能讓觀眾相信基于此場景表演的所有的人物和劇情是合理的,這是一個基礎性的工作。
Q5
在面對電影制作龐大的工作量時,您是如何保持創作的熱情和靈感的?特別是在不斷推翻和重塑的過程中,您是如何平衡挑戰與壓力的?
申威
我覺得人物設計和場景設計有一些不同。場景設計可能需要更多理性化的思考,比如這個東西是否合理,人物在場景中如何走位、怎么打斗,才能讓劇情推進得更順暢。而人物設計則相對更感性一些。對我來說,創作迭代并沒有特別痛苦,相反,我很喜歡別人推翻我的東西,然后讓我重新再來一次。這種全新的創作對我來說非常興奮,也很有挑戰性。
所以相對來說,這個過程并不會讓我覺得枯燥,不像改一些小細節,比如改個衣角、改個袖口那樣乏味。概念設計更像是不斷地重新創造,夸張點說,就像上帝在造物一樣,這讓我很有成就感。因此,我的壓力并沒有特別大,除非遇到一些角色需要很多次版本迭代,在過程中甚至讓我迷失方向,導演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這種情況確實會讓人感到痛苦,這時候我就會選擇釣釣魚放松一下,而不是在導演面前死磕。畢竟,沒感覺就是沒感覺。
藝術創作不是天天碼文字,或者坐在電腦前一動不動拼命畫。我覺得還是要找靈感,調整好心態,才有可能靈感爆發,創造出更好的東西。
Q6
隨著新年的鐘聲漸漸遠去,提子科技公司迎來了開工復業的日子。這是一個充滿希望和挑戰的時刻,也是一個展現公司凝聚力和拼搏精神的時刻。接下來,將為大家介紹提子科技公司這一天的開工復業情況。
申威
我覺得最好的解決方法,也是我從很多項目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是減少介入創作的人數,這樣會讓溝通變得更加有效。我在一些項目中有很深的感受,如果有特別多人介入并發表意見,項目推進就會變得非常困難。因為藝術這個東西是眾口難調的,就像“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沒有什么方向是絕對的正確或絕對的最好。每個人對藝術都有自己的看法,參與的人越多,設計師就越難找到一個明確的方向。
而跟餃子合作有一個特別好的點,就是我們永遠都是一對一地對接。如果有更多人介入,項目的推進就會變得困難,問題也會更難解決。只有兩個人一對一溝通才是最有效率的。遇到困難時,要么我聽導演的,要么導演聽我的,總能想出一個辦法來。
Q7
作為中國傳媒大學的校友,您對母校的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有什么想說的?在回顧過往的學習生涯時,是否有某些特別的回憶或深刻的感悟愿意與我們分享?
申威
我覺得有個特別好的事情,就是我能做到《哪吒》這個項目也是得益于學校。當時餃子在做《哪吒》的時候,他想找一個人物設計師,他就找到了咱們學校的李智勇老師。李智勇老師知道我做人物設計還不錯,就介紹我跟餃子去認識,才有了這次合作。
我覺得咱們學校的動畫圈子氛圍特別好。在動畫圈里有非常多傳媒大學的師哥師姐、師弟師妹,然后大家會相互幫助、共同進步。這真的能給我們很多機會,讓我們能接觸到更多優秀的人,參與到更優秀的項目中去。這對將來畢業的師弟師妹們來說,是很實在的一個事情。
劉星
說到母校,我就想起咱們傳媒大學動畫學院走廊里的那句“這里是夢想開始的地方”。回顧這么多年,我也沒想到我真的能在動畫行業里一直堅持,參與了那么多的項目。不能說夢想起飛了,但是我覺得我在為夢想努力著。
所以,我想對我們學校師弟師妹們說,大家在校學習動畫的時候,一定要低頭深耕自己的技術。然后抬頭,多去看看行業,多去看看世界,多去尋找機會。不要限制自己,多鼓勵自己去嘗試,多給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Q8
對于正在學習動畫的年輕學生,您有什么建議分享,幫助他們更好地準備未來的職業道路?
劉星
首先大家對我們中國動畫還是要有信心,要有夢想,然后要敢去努力和實踐。餃子導演他并不是學動畫出身,他達到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夢想和對動畫的一腔熱情。在我看來,對這個行業熱愛的程度,是決定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以IP創作來說,不應僅僅著眼于市場需求和快速盈利,不能一味地迎合什么熱門、做什么來錢快就去做什么。歸根結底,“熱愛”才是核心要素,這種源自內心深處強烈的表達欲,是一切創作的根基。
Q9
近年來,中國動畫涌現出不少優秀作品(如《哪吒》《白蛇》《大圣歸來》),您對國產IP的發展問題有什么看法和期待?
劉星
現在很多人都說,中國動畫似乎被局限了,認為能挖掘和展現的內容只有神話題材。但實際上,我希望觀眾能夠明白,正是因為大家對神話題材的接受度相對較高,所以這類題材的動畫得以制作并呈現在大眾眼前的概率更大。
我相信,中國動畫的未來一定是百花齊放的,但是我們需要給這個行業時間,畢竟剛剛開始。《哪吒》《白蛇》《大圣歸來》的出現,讓我們發現了中國國內觀眾對該類作品的大力支持,這也給了行業從業者非常大的信心。對于題材的單一性這個問題,我覺得會慢慢得到改善。
原標題:《爆款背后的中傳學子 || 專訪《哪吒之魔童鬧海》設計師申威、場景設計師劉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