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農大專家指導我們通過建立重樓資源圃,篩選優良品系,做好科學育苗、綠色防控和仿野生栽培!”11月29日,石棉縣草科鄉金窩重樓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永華激情滿懷。
從八年前重樓苗貨價格高企到近幾年價格低迷,草科鄉及石棉縣藥農,卻沒有動搖過重振重樓產業的決心。
種植重樓創造致富奇跡
現在草科鄉藥農沒有因為行情大幅下滑而減少種植,是因為他們曾經因為種植重樓創造了致富奇跡。
草科鄉位于貢嘎山南麓,陽光充裕,晝夜溫差大,是中藥材的聚寶盆,也是最適種植區。8年前重樓干貨一斤要賣近600元,興起一股重樓種植熱.。當地村民通過將山上采來的重樓培育種苗、發展種植,家家戶戶購買了小汽車,蓋起了小洋樓,身家達到百萬元的不在少數。
貢嘎滇重樓冬季果實籽粒多。
“2014年我們從山上采挖重樓下來試種。2015年到2016年,賣種苗一斤要賣100元。都是鮮根帶苗帶果,藥農兩分地就要賣十多萬元。遇高峰時一畝地要賣上百萬元。2018年和平村藥農賣重樓買回來120輛小汽車,田灣河村30多戶貧困戶通過種植重樓脫貧致富,買回小汽車39輛。”回憶起曾經的輝煌,張永華兩眼充滿光彩,他也是通過種植重樓,建起了溫泉酒店。
2017年草科鄉準備把重樓產業做大做強,專門成立合作社來發展,石棉縣政府請來川農大劉帆副教授以草科鄉為基地研究重樓,來這里搞技術培訓。“周圍聞訊來了好幾百人。”對于當時藥農的熱情和盛況,張永華記憶猶新。
科學栽培重振重樓產業
重樓是抗病毒沖劑的重要組成成分。據劉帆介紹,重樓品種繁多,但載入藥典的主要是云南重樓(滇重樓)、七葉一枝花(華重樓)。過去供不應求,其他重樓品種也有人收購,對野生資源影響很大,也不符合用藥規范。
對重樓品種進行科學標識。
隨著收藥的規范和各地總產量的上升,重樓干品最低一斤跌到40多元,現在漲到60—70元。“重樓生長周期長達13年,我們這里也最早開始種,已實現采、種、收、初加工一條龍,現在一畝一年也有一萬元左右的收入。重樓產業我們一定要一直干下去。”合作社副理長張永照信心堅定。
川農大與合作社共建的石棉縣重樓資源圃,已搜集了11個品種。川農大通過對重樓種質資源進行田間性狀觀測,篩選符合藥典、適合石棉的優良品系。現在重點關注的一個品種當地叫大白重樓,經學者鑒定為《中國藥典》收載的法定種源“云南重樓”,故命名為貢嘎滇重樓。通過建立重樓屬植物資源圃,既可以篩選評價優良品系,同時又可以對藥農進行科普,讓大家學會品種識別,在栽培時把不符合要求的重樓進行剔除,避免混種。
在劉帆團隊的指導下,通過推進搓種洗種、低溫沉積、高溫催芽等,把重樓的發芽率從第一年的30%提升到70%,近兩年基本完善了重樓的規范化肥水管理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讓藥農通過自己育苗和仿野生栽培,在價格低迷的時期,也能保持不錯的效益。據悉,石棉縣正啟動以重樓為主的市級農業園區建設,推廣種植以貢嘎滇重樓為主的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