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美國國會班加西事件調查委員會透露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郵件門”(Emailgate)涉及其在2009-2013年擔任美國國務卿期間“私郵公用”涉嫌泄密的事件之后,2016年美國大選年的“郵件門”事件兩度升級,包括第一次事件升級揭露希拉里“操控媒體、導演游行、賣官鬻爵”和第二次事件升級揭露“黨內斗爭、權錢交易、色情間諜”等內容。大選年“郵件門”事件的升級直接導致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重啟對該事件的調查,對大選選情產生了重大影響,甚至還關系到美俄兩國在信息安全領域的博弈。
大選“郵件門”事件的“打開方式”
重啟2016年大選期間希拉里“郵件門”的推手,既包括黑客“釣魚”的“攻城所獲”,也包括維基解密網站爆料的“內幕”,還有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和紐約警察的“意外所得”。直到美國大選落幕,這些事關希拉里“秘密”的全部數據,一部分被黑客竊取,一部分散落到FBI手里,還可能有更多的內容仍然沒有露出水面。
1.不靠譜“隊友”遭遇黑客“釣魚”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016年12月14日報道,希拉里“郵件門”很可能是由其手下工作人員的一個“筆誤”所引發,是因為技術人員打錯字而招致希拉里再次遭遇“郵件門”。隨后,美國彭博社一名時政記者在推特(Twitter)上感嘆,“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后果最嚴重的打字錯誤!”
這次“郵件門”事件的升級還要從2016年3月19日說起。希拉里團隊的競選主席約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收到一封看似來自Google的警告郵件稱,有人試圖侵入他的賬號,需要立即更改郵箱密碼。波德斯塔的助手將警告郵件轉給技術人員查爾斯·德拉萬后,得到回復:“這是一封合法郵件”。隨后,波德斯塔的助手放心點開郵件所附實為網絡釣魚的欺詐鏈接,將波德斯塔近十年來的6000余封郵件拱手送給了黑客。后來,德拉萬在接受《紐約時報》的采訪時說,他的回復郵件中有一個嚴重的拼寫錯誤,他原本要打的是“這是一封非法(illegitimate)郵件”,卻不小心漏掉了兩個字母,變成了“這是一封合法(legitimate)郵件”。
實際上,根據媒體報道稱,波德斯塔收到的郵件并非來自谷歌,而是來自被外界普遍認為的俄羅斯黑客,其中,嵌入的惡意鏈接在3月份被點擊過2次。攻擊者使用了其控制的兩個Bitly賬號創建了短網址,卻忘記將賬號設為私有。安全公司隨即跟蹤了俄羅斯黑客組織奇幻熊(Fancy Bear)使用的指令控制中心,跟蹤到了一個Bitly短網址導向的賬號,而波德斯塔收到的短網址正是Bitly賬號創建的數千短網址中的一個。當然,波德斯塔當時并不知情,在他點擊了郵件中的惡意鏈接后,黑客就開始了對其郵箱的入侵。據Motherboard網站報道稱,有證據顯示,對波德斯塔的攻擊和對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的攻擊是同一個組織所為。因此,有報道認為,就是希拉里團隊里這位最重要的成員波德斯塔,在最錯誤的時間,點擊了一封最錯誤的郵件,將自己的郵箱泄露給黑客。之后,黑客很快就把“戰果”全部交給了維基解密。
2. 維基解密三次爆料“重大內幕”
在黑客“得手”后,阿桑奇“出場”了。2016年 7月22日,維基解密網站公布了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內部的19252封絕密郵件和8034個附件(2016年1月至5月)。這些郵件的內容涉及民主黨高層有意排擠民主黨競選人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暗助希拉里獲勝等內容。
就在7月22日維基解密網曝光郵件內容后,引發了桑德斯支持者的憤慨和抗議。為此,不僅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黛比·沃瑟曼·舒爾茨(Debbie Wasserman Schultz)宣布辭職,就連總統奧巴馬、副總統約瑟夫·拜登、前總統比爾·克林頓、米歇爾·奧巴馬和紐約前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等多名為希拉里“站臺”的民主黨大佬也因此聲譽受損,民主黨內斗內幕昭然若揭。
由于維基解密曝出的第一波“猛料”,希拉里有了被攻擊的軟肋,在擊敗16個參選人后正式接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自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他在推特上寫道:“我一直說,人們對黛比·沃瑟曼·舒爾茨的評價過高。民主黨黨代會正在崩潰。”然而,對于希拉里來說,維基解密網站每公布一批郵件,就給希拉里增加一定的壓力。盡管壓力大,希拉里仍然握有“司法部不指控”的免死金牌。
2016年7月27日,維基解密網站再爆第二波“猛料”,公布了29段來自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內部郵件中的音頻附件。其中部分音頻附件的內容涉及希拉里的支持者對民主黨競選人桑德斯出言抱怨及謾罵。根據媒體報道揭露,在一個編號為16014的文件中,有一段可能是來自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的語音,其言語直接表露對桑德斯的不滿,并且使用了侮辱性詞匯。這位留言者還要求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不要支持桑德斯的競選活動。
在沉寂了一段時間之后,2016年10月7日,維基解密第三次爆料公開了希拉里競選團隊主席波德斯塔私人郵箱里的數千封郵件。媒體報道關于這些郵件的內容包括:第一,希拉里早就知道卡塔爾和沙特一直在資助ISIS。早在2014年,希拉里發給波德斯塔的郵件中,就承認卡塔爾和沙特是為ISIS以及該地區其他遜尼派激進組織提供財政和后勤支持的大金主。第二,希拉里不但知道卡塔爾和沙特資助ISIS,而且希拉里還收了卡塔爾和沙特的錢!其中一封郵件顯示,卡塔爾承諾將向克林頓基金會“捐助”100萬,沙特在克林頓基金會成立之后,先后“捐助”了1000萬至2500萬美元。據報道,這次希拉里競選,20%的競選資金來源于沙特。
3.“色情短信”促使FBI重啟調查
就在阿桑奇第三波爆料之前,英國《每日郵報》曝出消息,希拉里的貼身助手胡瑪·阿貝丁(Huma Abedin)的前夫、前國會議員安東尼·韋納(Anthony D. Weiner),這位“一個關鍵時刻靠不住的隊友”,因為曾經給一個女孩發過色情短信,招來負責監控兒童色情犯罪的FBI介入調查,再次促使FBI重啟對“郵件門”的調查。
2016年10月3號,FBI拿到了搜查令,查扣了韋納的電子設備。FBI在韋納的電腦中發現,其郵箱里面有662,781封郵件,這個數量“太多了”。在FBI把案件甩給紐約市警察局(NYPD)讓他們幫助查找犯罪線索后,紐約警察發現,韋納的郵箱里有11,112封郵件是他的前妻胡瑪·阿貝丁的,還有一部分郵件是希拉里的,是“之前希拉里從電腦里徹底刪除了的那33,000封郵件中的一部分”。
據媒體報道,FBI在韋納電腦中發現的希拉里郵件包括以下內容:有證實伊斯蘭國是中情局CIA和以色列特工處在參議員利伯曼(Joe Lieberman)、麥凱恩(John McCain)、格雷漢姆(Lindsay Graham)等人的幫助下創建;有奧巴馬和司法部部長Lynch各種貪贓枉法的證據;有證實韋納的老婆胡瑪是沙特間諜的證據;還有克林頓、希拉里、胡瑪和幼女的色情照片等。
就這樣,紐約警察和FBI特工,意外拿到了全美國乃至全世界最絕密的文件,成為2016年美國最重要的見證人。據網上一個自稱是“FBI探員”的人爆料說,這些郵件內容如果公布出來,完全可以導致許多國家“向美國開戰”,并且完全可以“把整個奧巴馬政府以叛國罪逮捕,并送上法庭”。
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于2016年7月曾就“郵件門”調查給出初步結論,宣布希拉里擔任國務卿期間使用私人郵箱和私人服務器處理公務的行為表明,她及其高級助手在處理政府機密時“極度草率”,但是,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希拉里及其助手有意違反法律,調查結果不足以對希拉里提出訴訟。
本以為“郵件門”風波就此告一段落的希拉里團隊沒想到,2016年10月28日,即距離總統選舉投票日僅剩11天時,科米突然宣布重啟希拉里“郵件門”調查。就在10月26日,希拉里還在推特上發文祝自己生日快樂時自稱“未來的總統”,卻沒有預料到,自己會因親密助手而遭FBI再調查。希拉里競選團隊負責人波德斯塔當天發表聲明說,科米“應當立即向美國民眾提供他正在進行的檢查的全部細節”,“我們相信調查結果不會與聯邦調查局7月給出的結論有區別。”
希拉里競選團隊還試圖把“火”引向俄羅斯。他們指責說,郵件泄露是由俄羅斯幕后操縱,旨在幫助特朗普當選。得知FBI重啟調查的特朗普,在新罕布什爾州一個競選集會上再度就“郵件門”攻擊希拉里腐敗,聲稱新的調查會比“水門事件”更嚴重,指責希拉里沒有資格競選總統。10月31日,特朗普在競選集會上向希拉里頭號助手胡瑪·阿貝丁和她的丈夫“致謝”:“謝謝你胡瑪!干得好胡瑪!謝謝你的安東尼!”競選期間,特朗普在科米第一次結束對希拉里的“郵件門”調查時公開提出批評,而科米在大選最后階段宣布重啟調查后,特朗普又轉而稱贊他的做法。接下來,盡管在電視辯論中,特朗普每次都提到“郵件門”事件,并直接對希拉里說,如果他當選,一定會把希拉里送進監獄。
為了阻止與特朗普支持率差距縮小,除了邀請奧巴馬助選外,希拉里競選陣營于2016年11月1日與2日,在威斯康星州與密執安州,分別砸了250萬美元買電視廣告。同一天,力撐希拉里的奧巴馬在接受新聞網站Now This News采訪時再一次表示了對希拉里的信任和支持,批評FBI的做法,“我想在進行調查的時候應該遵循一定的規范,不應該含沙射影,也不應該在信息不完全或是在被泄露的情況下進行。我們應該以具體的決策為基礎。”除了接受采訪“表白”希拉里之外,奧巴馬還前往佛羅里達和俄亥俄,為希拉里拉票鼓勁。有評論說,奧巴馬如此熱情鼓勵選民支持希拉里,不僅僅是因為他真的相信希拉里比特朗普更適合當總統,也因為希拉里當選總統才能保護他的政治遺產。
不斷推進的大選“郵件門”情節
無論是黑客“釣魚”,還是維基解密爆料,亦或是FBI在關鍵時刻重啟“郵件門”調查,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希拉里的表現、特朗普的態度、奧巴馬的反應,甚至情報機構的評估結果等,這些都對2016年美國大選的選情產生了重大影響。盡管對大選期間“郵件門”事件的幕后推手身份等有各種猜測,但是,在情報機構公布的認定報告中,則直接將矛頭直接指向俄羅斯。
1.美國情報機構出具調查結果與報告
2016年10月8日,美國國土安全部與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發表聯合聲明稱,經調查認定,俄羅斯政府曾授權黑客入侵美國政治組織的網絡系統,并將關于希拉里和民主黨的負面信息透露給“維基解密”,試圖對2016年的總統大選進行干擾。對此,白宮新聞發言人稱,美國會向俄羅斯黑客回敬以“同等的報復”。
美國網絡雜志Slate2016年10月31日報道稱,一批頂尖美國計算機專家意外發現,一個登記在特朗普基金會名下的電子信箱服務器,同一家具有政府背景的俄羅斯銀行通信甚密,并且聯系方式極端隱蔽。Slate雜志指出,雖然專家們所列舉的并非確鑿證據,但是這些線索與美國大選聯系起來,真相隨之顯露,包括特朗普的顧問與俄政府高層保持聯絡、俄羅斯入侵DNC和希拉里競選團隊主席波德斯塔的郵箱等問題呼之欲出。
2016年11月3日,美國《紐約時報》發布了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聯合進行的最后一次選前民調結果,在受訪選民中,45%支持希拉里,43%支持特朗普。11月6日,美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說,聯邦調查局在對新發現的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郵件門”事件調查有關的郵件進行審閱后,維持此前不建議起訴希拉里的結論。然而,這個消息似乎來得晚了些。11月9日,美國媒體公布初步統計結果,特朗普擊敗希拉里,贏得2016年美國大選。在希拉里團隊看來,在選舉前的敏感時間,聯邦調查局的“反復”對她造成了“政治傷害”,沒收了希拉里的“免死金牌”,導致其已建立一定優勢的選戰勢頭就此終止,最終在選舉中敗北。
2016年12月9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一份秘密評估報告已基本確認黑客與俄羅斯政府關系密切,認為與俄政府有關人員在美大選期間入侵并泄露了民主黨及希拉里競選經理的郵件,希拉里“郵件門”事件的幕后推手為與俄羅斯存在關聯的黑客,他們這么做就是意圖幫助特朗普入主白宮。然而,特朗普則是對這個所謂的報告結論“嗤之以鼻”。他在12月11日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網采訪時譏諷稱:“這很愚蠢,我覺得這只是一個借口,我不相信。你們知道的,每個星期(他們)都會拋出一個新借口。”
因俄羅斯涉嫌通過網絡襲擊干擾美國總統選舉,奧巴馬說,美國將在適當時機采取一系列回應措施。之前在中國杭州參加G20峰會時,奧巴馬與普京的“死亡凝視”,就曾被當時媒體解讀為奧巴馬在“警告”普京。
2016年12月底,美國國土安全部和情報機構FBI公布13頁關于俄利用黑客介入美國選舉的報告,首次在官方報告中點名某國主使惡意黑客攻擊,正式將民主黨全國委員大會“被黑”的行為,和俄羅斯軍事機構,包括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和俄羅斯總參謀部情報總局(GRU),關聯在一起。報告還寫道,美國官員相信,俄羅斯情報機構在美國境內針對大量目標進行的網絡間諜活動已持續了10年,俄羅斯政府支持的黑客從美國政府組織、智庫、大學、政治機構和企業竊取信息,擾亂其正常運作。
2.候任總統特朗普政府態度“曖昧”
2017年1月7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在一份調查報告中稱,俄羅斯政府通過網絡襲擊等方式干涉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報告稱,俄羅斯目的就是要“減低”公眾對美國民主過程的信心,希望抹黑希拉里,令她當上美國總統的機會下降。報告還稱,俄羅斯的行動包括:入侵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及民主黨領導人物的電郵;利用中介,包括Wikileaks、DCLeaks.com及Guccifer 2.0披露獲得的材料。報告稱,美國已知悉疑似涉及黑客行動的俄羅斯人員的身份。不過,這些人的身份尚未被公開。
根據美國情報機構出具的這份報告,是俄羅斯總統普京下達了對美國民主黨郵件發動黑客攻擊行動的指令,設法協助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然而,俄羅斯方面對此報告反應較為平靜。俄新社報道,俄羅斯國家杜馬信息政策委員會主席列文表示,“有關俄羅斯嚴重影響美國選舉的看法是對美國民意的直接侮辱,讓美國的政治制度丟臉,美國民主黨試圖以此為自己的政治失敗辯護。”
在得知“普京為特朗普助選”的調查報告后,候任總統特朗普當天連發六條推特回應,用加黑加大的字體說,“反對與俄羅斯發展良好關系是愚蠢的”。他還表示,沒有證據顯示黑客事件影響了大選結果。他指責遭到網絡襲擊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在網絡防護方面有重大過失,敗選的事實令民主黨“蒙羞難堪至極”。美國《野獸日報》認為,美國情報部門雖然沒有將特朗普定性為俄羅斯黑客的“共謀”,但是,實際上,特朗普在競選期間經常兜售黑客曝光的秘密內容。
然而,特朗普任命的白宮辦公廳主任賴因斯·普里伯斯(Reince Priebus)在2017年1月8日表示,候任總統接受情報部門對俄干預美國大選的評估。特朗普計劃讓情報部門就此提出建議,并可能據此采取行動。特朗普還說,他將任命團隊在他上任后90天內制定一個打擊網絡襲擊的方案。
2017年1月12日,美國司法部總監察長邁克爾·霍羅威茨說,他將FBI在選舉投票日前夕重啟希拉里·克林頓“郵件門”調查引發的種種質疑展開調查,以查明FBI局長科米選擇這一時間點出手背后是否有“不恰當的考量”。一旦調查發現確有不恰當行為的證據,相關官員可能因此受到紀律處分。然而,有人擔心,在特朗普入主白宮后,這項調查是否會“無疾而終”。按路透社的說法,候任總統特朗普上臺后無權下令終止這項調查。但是,聯邦法律也規定,總統有權解職聯邦機構的總監察長,條件是只要提前30天向國會提交書面材料、寫明解職的正當理由即可。
由“郵件門”事件引發的各種猜測
雖然2016年的郵件門事件在特朗普贏得美國大選,在奧巴馬政府發起對俄羅斯的制裁后,暫時告一段落,但是,其后續影響則是目前無法預期的。雖然該事件目前看似風平浪靜,然而,關于泄露的郵件內容、事件的泄密者、俄羅斯的網絡攻擊、特朗普政府的態度等話題,仍然“撲朔迷離”。
1.希拉里競選團隊缺乏網絡安全意識
在提及2016版“郵件門”事件的誘因時,不得不提到“班加西事件”的“禍根”和幾起“離奇”的死亡案。然而,“郵件門”的核心法律問題是“美國是否允許國家公職人員使用私人電子郵箱和私人服務器來收發公務郵件”。當然,答案是否定的。有評論稱,波德斯塔郵件被“釣魚”和FBI重啟調查影響了希拉里的選情,致使更多選民認為希拉里“不誠信”,同時也為共和黨陣營攻擊希拉里提供了不少猛料。網絡安全專家曾對德拉萬的工作提出質疑,指其身處重要的技術崗位,卻沒有對本職工作給予應有的重視。因此,有評論說,希拉里團隊缺乏應有的網絡安全意識,才會讓黑客屢屢得逞。
2. 維基解密爆料的信息來自黑客或“內鬼”
根據媒體報道,阿桑奇爆料的資料來源有主要兩個部分,第一,由世界各地各種黑客主動提供的信息,第二,來自美國各個情報部門中的內部人員(類似于斯諾登、曼寧等)。因此,對于誰是大選期間郵件門事件的泄密者,有不同版本的說法。有媒體報道稱,黑客外部攻陷民主黨內部郵件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有“內應”。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前數據主管賽斯·里奇(Seth Rich)是被懷疑的泄露給維基解密接近2萬封郵件的泄密“內鬼”之一。然而,蹊蹺的是,2016年7月10號凌晨,這位關鍵人物在自己華盛頓附近的寓所附近被槍殺身亡。但是,對于這樣一起發生在美國首都的謀殺案,美國主流媒體不約而同選擇“保持沉默”。還有報道稱,維基解密組織得到的近兩萬封郵件,分別來自民主黨委員會的公關主任、財務總監、高級顧問等7位民主黨的重要官員。這些郵件主要討論的是怎么把希拉里捧上總統寶座。
3.多國擔心俄羅斯網絡攻擊影響他國選舉
2016年7月,希拉里的競選經理羅比·穆迪(Robby Mook)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維基解密網站公開的美國民主黨國家委員會內部的近2萬封絕密郵件都是俄羅斯搞的鬼,美國網絡安全公司已掌握了俄黑客襲擊民主黨網絡服務器的線索,他們鎖定了兩個俄黑客組織——安逸熊(Cosy Bear)和奇幻熊(Fancy Bear)。隨后,雅虎新聞報道稱,疑似與俄羅斯有關的外國黑客從美國兩大洲的選舉系統竊取選民記錄。而且,美國情報機構對“郵件門”事件的調查結果,也直指俄羅斯。2017年2月,俄羅斯國防部首次承認黑客部門存在。俄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向媒體宣布,俄羅斯軍隊除了將繼續增加新的導彈、飛機和坦克外,也成立了一個資訊戰部門。雖然俄羅斯國防安全委員會主席奧澤羅夫表示,這個部門不是為了在國外發動黑客攻擊,但是前國防部國際合作部官員列昂尼德·伊瓦紹夫向俄羅斯新聞通訊社表示,俄羅斯需要這個部門來擊退西方的宣傳,以避免讓西方國家有借口攻擊俄羅斯。在美指控俄羅斯干擾總統選舉后,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俄羅斯2017年可能會通過網絡攻擊或虛假競選消息影響德國大選,德國從即刻開始必須處理源自俄羅斯的網絡攻擊或俄羅斯散播的假信息。有些歐盟官員也擔心,俄羅斯會介入荷蘭、法國和德國在2017年舉辦的選舉。荷蘭已經決定對3月15日開始的議會選舉,采取手工計數的傳統投票方式,以避免電子投票系統遭受網絡攻擊。根據法國網絡和信息安全局(ANSSI)的建議,法國政府決定在6月的立法選舉中不再允許互聯網投票的方式,以應對極端的網絡攻擊威脅。
4.新任總統是否干涉“郵件門”后續
路透社認為,不論之前奧巴馬政府對俄采取何種行動,特朗普2017年1月20日就職后是否扭轉這一政策方向,才是令人關心的重點。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2017年2月28日,特朗普提名的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候選人丹尼爾·科茨,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審議其候選人資格的聽證會上表示,華盛頓應該就俄羅斯疑似企圖影響美國大選展開調查。截至3月初,已經入主白宮一個多月的特朗普,尚未就“郵件門”事件采取新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