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楊?潔
又一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開業。北京銀行日前發布公告稱,北京銀保監局已批準公司全資子公司北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銀理財”)開業。截至目前,年內已有8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拿到開業“許可證”。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資管新規后,理財產品全面凈值化轉型持續推進,目前已經基本完成。未來,理財子公司產品將會占據銀行理財市場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保有量較小未能設立理財子公司的城農商行將會逐步退出理財市場,轉為代銷他行產品。全國性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將會憑借資源優勢逐步擴大市場份額,城商行理財子公司需要持續深耕特定區域,打造自身特色,在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
理財子公司隊伍持續擴容
根據北京銀保監局批復,北銀理財注冊資本為人民幣20億元,注冊地為北京市通州區。北京銀行表示,設立北銀理財是公司嚴格落實監管要求、促進理財業務健康發展、推動銀行理財業務回歸本源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監管按照“成熟一家、批準一家”原則,有序批設銀行理財公司。截至目前,共有31家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包含開業),其中包括6家國有大行、11家股份制銀行、8家城商行、1家農商行以及5家合資銀行。北銀理財是繼浦銀理財、施羅德交銀理財、上銀理財、民生理財、高盛工銀理財、恒豐理財和渤銀理財之后,年內獲批開業的第8家理財子公司。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理財子公司持續擴容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從需求端看,隨著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基本完成,理財子公司作為銀行開展理財業務的主體,持續擴容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從供給端來看,設立理財子公司能夠有效提升理財業務的規范化和專業化水平,充分發揮理財子公司作為獨立法人機構的經營決策權、資源配置權等,提升理財業務的市場化運營水平。同時有助于建立風險隔離機制,對母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2年上)》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29.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98%,投資者數量達9145.40萬個,上半年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4172億元。
“在全面凈值化之后,理財業務主動管理能力不斷增強,專業化程度不斷加深,未來業務規模仍將持續擴大。”明明表示。
競爭將進一步加大
今年以來,包括齊魯銀行、蘭州銀行等多家銀行曾公開表示擬設立理財子公司,同時,河南省、湖南省等地也鼓勵地方法人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
杜陽認為,在設立理財子公司時,需要考量理財子公司的戰略定位及發展模式,以及理財子公司的產品設計等方面。“未來理財子公司發展趨勢將呈現三方面特點:一是競爭重心由牌照獲取轉向經營管理;二是差異化發展趨勢更加明顯,理財子公司更加注重產品特色;三是更加強調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理財資金投向與國家發展戰略深度契合。”
隨著理財子公司數量增加,未來競爭將進一步加大。在明明看來,各大理財子需要把握自己的資源稟賦優勢,依靠母行的客戶資源壯大自身的基本盤,并加快開拓他行代銷渠道,持續擴大保有規模;同時,需要把握資管行業的發展趨勢,加強主動管理能力,加快權益類資產投研體系建設,在與其他理財子和公募基金的競爭中取得優勢;此外,需把握個人養老金正式落地展業的機會,拓展個人養老金客戶資源,為日后養老金投資業務夯實基礎。
“理財子公司還需構建與權益類理財產品相匹配的風控模型,通過金融科技等技術手段,解決風險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等難題,有效壓降相關產品的風險水平。”杜陽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