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開啟了ICT人才的剛需時代。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2年)》顯示,2021年,全球數字經濟增加值為38.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5.6%,占GDP比重45.0%。智能化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當前,各行業對智能化轉型的迫切需求,以及ICT能力的快速迭代和創新推動了全球智能化進入快車道。全社會的智能化轉型,需要擁有復合型行業背景的創新型ICT技術技能人才。歐盟提出,到2025年整個歐盟國家具備基礎數字技能的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將從2018年的57%增長到65%,這意味著歐盟的數字人才需求將增長到1090萬人。據《中國ICT人才生態白皮書》顯示,到2025年,中國ICT人才缺口將達到2135萬人。
培養數智人才已成為各國共識。英國更新《英國數字戰略》,闡明將重點關注數字基礎、創意和知識產權、數字技能和人才。德國更新《數字戰略(2025)》,涵蓋數字技能、數字化轉型、人才培養等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要求培養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
一直以來,華為致力于構建良性ICT人才生態,在十多年歷程中摸索出一條ICT人才培養協同發展之路,并提出人才生態“三棵樹”發展模型(如圖1)。
圖1 華為人才生態“三棵樹”發展模型示意圖
教師和學生人才生態:面對不同學校培養創新型和應用型ICT人才的需求,華為通過遍布全球的華為ICT學院,為教師和學生傳遞前沿的ICT技術,構建教師和學生人才生態,致力公平優質教育。
行業從業者人才生態:面對各行業對智能人才的需求,華為提供數智化人才發展服務,圍繞數智化轉型、業務創新提效,數字化底座建設三大場景,培養企業管理人才,業務人才和技術人才,激發組織活力,推動行業智能化升級。
終身教育人才生態:面對社會大眾提升數智技能、保持可持續競爭力的需求,華為提供先進的人才培養體系和認證標準,助力公眾通過繼續教育推動個人職業成長和提升,構建終身教育人才生態。
數智人才培養面臨著整體供需缺口持續擴大的挑戰。同時,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方向、途徑也希望有新的突破。首先,ICT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企業所需的人才要緊跟產業發展,社會對ICT人才培養的方向、路徑、內容提出新的需求;其次,培養理論與實踐兼備的應屆畢業生,讓他們快速適配崗位需求,是高校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舉措的動力所在;第三,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需要儲備大量ICT人才,提升人才培養投入產出效益;第四,歐拉、HarmonyOS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需要補充大批相關產業人才。
在此背景下,華為通過建設人才聯盟、融入人才標準、提升人才能力、傳播人才價值四條路徑,構筑ICT人才生態良性發展的使能平臺,破解數智人才培養困局。
萬物互聯時代,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企業更是如此。華為開放技術,分享經驗,攜手伙伴,共筑ICT人才生態良性發展的使能平臺。
1.通過“華為ICT學院”項目,開啟校企合作
學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校企合作能將產業最新發展需求帶入高校。2013年,華為發布了“華為ICT學院”校企合作項目,向世界各地的院校傳遞全面、前沿的ICT技術,將學生培養成為新型ICT人才。截至2023年9月,華為已與全球2600多家高校共建華為ICT學院,覆蓋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培養學生超過20萬人。此外,華為還成立ICT學院支持中心,通過其助力華為ICT學院鞏固校企合作成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截至2023年9月,華為已在全球范圍內發展22家IASC,覆蓋18個國家,支撐400+華為ICT學院運營。
2.攜手各國教育主管部門,賦能高等教育
通過與各國教育主管部門合作,華為將最新的技術和資源提供給高校。在中國,華為積極參與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累計立項705項,支持217所高校教師開發出一批國家一流課程、規劃教材、精品MOOC等,助力高校人才培養;華為攜手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開展“感知中國·智創未來”活動,提升來華留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在墨西哥,2022年華為ICT課程被墨西哥聯邦教育部列為全國教師資質認證必修課,預計將加速墨西哥14萬名教師的人才培養。
3.聯合勞工、人社部門,提供ICT技術培訓
華為還探索與各國的勞工部、人社部等相關部委合作,向當地公眾提供社會亟須的ICT技術培訓,促進公眾學習和就業。華為認證已得到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認可,被列入“咨詢技術人才專業認證獎勵計劃”;在英國,華為與英國大曼徹斯特聯合管理局(Greater Manchester Combined Authority, GMCA)合作,以“技術為善”為出發點,通過提升編程和創造力,激勵年輕人了解數字化職業的前景;在哥倫比亞,華為認證成為該國認可的企業認證,將助力該國在三年內培養5萬ICT人才。
4.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廣泛合作,推進全球數字包容
在高教數字化轉型、人才培養方面,華為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廣泛合作。在非盈利性網絡教育平臺國際網絡教育學院中,華為提供華為云技術支撐該平臺運營,并免費提供14門前沿ICT認證課程,幫助教師提升技術能力;華為參與聯合國組織的第三屆世界高等教育大會,會議期間不僅發布了未來種子獎學金計劃,還與11個位于歐洲、亞太、非洲的ICT學院及教育組織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共同聚焦未來的數智人才培養;在2023年世界通信大會開幕前夕,華為宣布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掃盲聯盟(GAL),成為首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私營企業。
ICT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持續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節奏。為助力人才終身學習,華為通過融入華為認證標準,提供了多樣系統的學習和教學資料包,豐富人才培養路徑,促進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雙提升。
1.打造華為認證,提供領先的ICT人才培養體系和認證標準
華為職業認證是基于“平臺+生態”戰略,圍繞“云-管-端”協同的新ICT技術架構,打造的覆蓋ICT領域的認證體系,包含“ICT基礎設施”“基礎軟硬件”“云平臺及云服務”三類認證。截至2023年9月,全球累計通過華為認證已超過82萬人次,其中HCIE專家級認證26000多人次,為加速行業智能化升級提供了優質的ICT人才資源。
2.開發華為ICT學院課程,助力院校人才培養
為助力華為ICT學院運營及人才培養,華為面向全球華為ICT學院提供課程,包括通識課、實踐課和專業課三類。截至2023年9月,已發布中文課程33門,英文課程19門。以中國云南工商學院為例,該校與華為在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課程開發、師資培養、實訓室建設等方面深入合作,截至2022年底,學校累計有近3000名學生通過華為認證,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暨全國高校就業工作50強。
3.出版專業教材,助力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教材是教學的重要依據、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在中國計算機教指委、“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編委會等組織的指導下,華為采用“1+1+1”的開發模式,由華為專家、高校教師、出版社編輯聯合開發教材。目前已開發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ICT技術方向教材40余本。其中,由華為專家與高校教師共同編寫的華為“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配套系列教材,入選了中國教育部“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書目,自2020年發行以來,累計銷售量已經超過23萬冊。華為還聯合示范性軟件學院聯盟,共同打造軟件工程系列教材,預計今年年底出版。此外,華為通過Open Access(開放存?。┬问桨l布英文版“華為ICT學院系列教材”5本。
4.通過創新訓練營,打造“課賽創”人才培養模式
提升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也是華為人才培養持續努力的方向。華為在華為ICT學院創新人才中心廣泛開展創新訓練營,目前已與80余所全球重點大學進行合作,通過 “課賽創”結合、產學結合、理實結合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技術實力、實踐水平和創新能力,助力高校培養創新人才。在新加坡,華為推出海外首個AIoT創新訓練營,參加該創新訓練營的學生利用所學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技術,設計出專為阿爾茨海默癥病患使用的創新作品《智慧眼鏡》,贏得第五屆華為ICT大賽全球總決賽創新賽特等獎。
此外,華為還逐步在京津冀、長三角、華中及粵港澳等地區,開展區域性高校聯盟創新訓練營,希望讓更多學生受益,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
5.推出華為1+X職業技能等級認證,培養應用型ICT人才
針對應用型本科及高職院校,華為則更注重人才創新和應用能力的培養。華為積極與教育主管部門合作,參與教學體系改革。華為參與實施了中國職教1+X證書試點工作,其中“網絡系統建設與運維”“智能計算平臺應用開發”等4個證書被批準參與試點。截至2023年9月,共有700余所高校將華為1+X證書課程融于教學,累計3.1萬余名學生參加華為“1+X”認證。
華為通過各種途徑提升人才的數智素養和實踐能力,鍛造人才的持續競爭力。
1.進行師資培訓,培養“雙師型”教師
師資是教育改革的關鍵。華為持續投入師資培訓,與合作高校配合,優化培訓內容、改進培訓形式,培養更多優秀的“雙師型”教師,通過教師將華為最新的技術以課程的方式帶入學校,培養出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ICT人才。華為開展各類師資培訓活動,近兩年重點推出“華為ICT學院千校萬里行——百校種子計劃”,為產業輸送新一代應用型與創新型ICT人才。2022年,華為累計開展34場師資培訓,賦能508所高校1553名教師。
2.開展國家ICT人才培養項目,培養青年人才
通過國家ICT人才培養項目,華為在全球范圍內培養青年人才。華為聯合埃及政府共同發起人才能力建設旗艦項目——“ICT人才庫(ITB)”,為埃及青年學生提供ICT技術培訓等,助力《埃及2030愿景》的落地。截至2023年7月,埃及已成立了82所華為ICT學院,培養了1000名ICT學院教師,近萬名學生通過了華為認證。在印度尼西亞,華為攜手當地政府推出的DTS獎學金項目,提升ICT人才培養質量;在尼日利亞,華為與聯邦政府共同開展“千人數字賦能”活動,截至2022年底,華為已舉辦16期培訓,覆蓋930多人;在突尼斯,華為建立ICT學院62所,2022年培養學生近2000人,憑借對突尼斯人才發展和ICT產業的貢獻,華為榮獲突尼斯共和國總理獎章。
3.提供行業數智化人才培養服務,使能企業智能化升級
面對企業人才培養需求,華為通過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數字化學習平臺,提供學-測-練-考-認一站式學習體驗,為企業培養多類型數智人才。在金融行業,華為協助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賦能關鍵業務骨干;在交通、制造等行業,華為攜手武漢地鐵集團、一汽大眾等客戶建立人才培養的深度合作關系,推動了行業人才數智化素養的普及和智能化管理能力的提升。
環境是影響人才成長的重要因素。華為通過發布人才白皮書、舉辦華為ICT大賽、HCIE之夜、人才生態高峰論壇等活動,傳播人才價值,營造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
1.發布多國人才生態白皮書,助力本地人才生態建設
為助力國家制定人才培養政策、企業評估人才需求、個人明確學習方向,華為在多國發布人才白皮書,以洞察ICT行業發展趨勢,分析人才需求狀況,建立人才培養路徑,分享人才培養的成功實踐。2022年,華為聯合安永發布了《中國ICT人才生態白皮書》,探討如何加速ICT人才的培養,提升數智技能的利用效率。在歐洲、西班牙、南非、肯尼亞、摩洛哥、突尼斯、中東等地,華為也發布了人才白皮書,助力本地人才生態建設。
2.舉辦華為ICT大賽,打造ICT國際競技與交流平臺
為提升大學生的ICT知識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其運用新技術、新平臺的創新創造能力,華為從2015年起舉辦華為ICT大賽,影響力持續提升。華為ICT大賽已被納入中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在海外,大賽的影響力也持續提升,得到了包括巴基斯坦總統、烏干達副總統多國政府高層的關注。今年5月在深圳收官的第七屆華為ICT大賽吸引超12萬大學生報名,覆蓋了74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所院校。大賽不僅助力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發展,還為學生進入職場,提升就業起點打下良好基礎。
3.舉辦華為ICT聯盟雙選,促進ICT人才供需匹配
通過華為ICT人才聯盟雙選,華為助力人才與企業高效對接,促進學生就業;通過百舸計劃,華為提升學員的崗位適配能力,并輸送到華為生態圈,打通“知識-技能-產能”人才供應鏈。
“大道如砥,行者無疆。”華為一直走在構建良性ICT人才生態的道路上,助力全社會的數智技能水平持續提升,助推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讓我們共創蓬勃、包容的智能世界,釋放澎湃數智動能,讓全球更多人受益于數字技術、共享數字經濟時代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