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鐘“便民圈” 讓幸福生活實實在在

    15分鐘“便民圈” 讓幸福生活實實在在

    caiyahui 2025-03-27 聯系我們 58 次瀏覽 0個評論

    15分鐘“便民圈” 讓幸福生活實實在在

    ??【一線講述】

    ??編者按

    ??買菜、健身、看病拿藥、小修小補……15分鐘內滿足生活所需不再是夢想。近年來,各地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加速,人們的生活品質不斷改善,收獲更多幸福感獲得感。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牢牢記在心上、時時抓在手上,確保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我們邀請六位社區工作者,講講他們和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故事,從中感知幸福中國的前進腳步。

    為“一老一小”打造“幸福圈”

    講述人:吉林長春市南關區桃源街道文廟社區黨委書記 劉欣

    ??三月的長春,冰雪消融,天氣漸暖,社區里遛彎兒的老人也多了起來。大爺大娘、叔叔阿姨們總是大老遠就和我打招呼。他們臉上幸福的笑容,讓我深深體會到社區便民服務,尤其是花4年時間打造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多么重要。

    ??我們文廟社區面積不大,人口卻不少,其中老人和兒童占了三分之一還多。為服務好轄區內的“一老一小”,我們可沒少花心思。

    ??社區里沒有大型商超可咋辦?我們社區由4個小區組成,各小區樓下全是中小型商戶。每年春節前,我們社區工作人員都會走街串店,動員商戶搞促銷。平時,哪個店鋪需要辦個手續、送貨缺個人手,只要一個電話,社區工作人員就會及時出現。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建在轄區中心區域,居民們步行10分鐘左右就能到達。對行動不便的居民,我們還提供送藥和送醫上門服務。中心成立了慢病科,針對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進行日常保健和系統治療?,F在,醫保、社保等各項事務都可以在社區一站式辦結,方便了老人,也減輕了各家各戶年輕人肩頭的擔子。

    ??文廟社區東臨長春市母親河——伊通河,又是老長春關帝廟、文廟舊址所在處。我們發揮地理優勢和文化優勢,聯系文廟博物館和國學教師,免費為轄區內學齡兒童開展國學教育,每班20個名額,場場爆滿。我們還不斷豐富武圣廣場的健身設施,并組建起15個居民社團開展文化活動。瞧,那個唱跳得正起勁的,就是社區開心藝術團帶頭人李奇,經常自編二人轉唱詞宣傳黨的好政策,帶著隊員們夸咱祖國和家鄉美。

    ??社區雙職工家庭多,我們就招募大學生志愿者和專業教師,成立“培育新視界”培訓班,每逢周末和假期,組織非洲鼓、籃球等興趣培訓,讓孩子們的童年更豐富美好。

    ??今年,我們計劃在服務“一老一小”上繼續下功夫,讓便民生活圈成為咱“一老一小”的“幸福圈”。

    深耕便民服務“一畝田”

    講述人:江蘇無錫市惠山區長安街道黨工委委員、惠城一社區書記 王峰

    ??在我工作和生活的惠城一社區,住著許多搬來幫襯子女的老人。常來社區活動室跳舞的王阿姨經常跟我嘮家常,說她在這里生活得愜意舒心——每天早上送孫女到小區對面的省錫中第三小學上學,回來的路上拐個彎到永輝超市買菜……買藥、取退休金也在附近,走路就到,“越來越方便了”。

    ??近年來,借著惠山新城高質量發展的東風,我們社區周圍的商業配套越來越成熟。于是,我們把工作重點放在了打造“小而美”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上,希望人們在上班路上、回家路上、游玩路上,“順路”實現日常生活所需。今年年初,社區內13個核酸小屋轉型更新,結合居民需要,我們為每個小屋量身定制了改造方案。

    ??比如,萬達廣場的核酸小屋面積較大,門口有遮風避雨的長廊,人流量大,就被改造成集城市閱讀空間和學雷鋒志愿服務站為一體的“夢想書屋”,方便外賣員和快遞小哥歇歇腳。有的核酸小屋則被改造成“匠人便民服務站”,我們邀請社區里一些手藝人入駐,為居民提供理發、縫補、磨刀等“小修小補”服務。

    ??在我們這方小天地中,既有大中型公共服務網點和商業設施,也有早餐店、修鞋、配鑰匙等便民服務點,它們相互疊加,織就一張順暢的服務網,連接大事小情,托舉萬家燈火。

    ??近年來,我們還整合金融、商業、教育等資源,凝聚轄區黨組織的1000多名黨員,打造“融惠益+”黨建聯盟,開展老年人公益理發、國學課堂、普法防騙教育、智能手機培訓等服務近萬余人次。

    ??和諧溫馨的生活家園讓居民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同事們常說,百姓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就是我們深耕的一畝田。我們相信,用心澆灌,定有收獲。

    樂享近在咫尺的高品質生活

    講述人:河北保定市競秀區韓北街道田野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 溫麗麗

    ??“溫書記,咱社區里的路燈不亮了,天一黑就看不清路,出來進去太危險?!薄坝浵铝?,莫阿姨,您別著急,我們今天就讓物業給修好?!?月28日一早,我一進社區大門,便與剛從食堂吃完早飯的居民莫雪梅撞了個滿懷,聽她念叨了幾件身邊事。

    ??我到社區上班快五年了,剛來時,這里屬于典型的“老舊散”社區。還記得第一天走進這扇門時的情景——沒有物業管理,臨街道路停滿了私家車,滿街全是叫賣商販,居民進出十分不便,就連理個發都要走出好遠。

    ??為了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幸福生活,2021年4月,我們重新規劃設計廢棄鍋爐房,建成溫馨舒適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增設了社區食堂、老年活動室、兒童娛樂室、圖書室等公共服務設施,轄區居民有了屬于自己的溫馨家園。2022年4月,經過改造提升的廉良街交通秩序井然,背街小巷舊貌換新顏……

    ??走進社區服務中心,迎面便是一張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導引圖,清晰地列出了居民在步行15分鐘范圍內能到達的地方。這里的便民小商鋪可真不少,社區食堂、大眾浴池、日間照料站、便利店、理發店、小診所、快遞點、修理鋪……居委會門前的廉良街不遠處,還有兩個百余平方米的便民市場、一所公立小學、一所私立初中和一家大型醫院,街角有口袋公園,15分鐘“不出圈”,基本生活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午飯時間,社區食堂人群熙攘。10來米長的過道,多一半的食客都是熟面孔。我還沒坐穩,社區居民王秋生便走了過來。他手里拿著剛打包好的一份燉菜、一碗米飯?!翱次页缘枚嘟】?,葷素搭配分量足,才花了9塊錢?!?/P>

    ??“出門便是風景,公園就在家門口?!背赃^午飯,70歲的杜大爺步行8分鐘來到街角的口袋公園散步。“之前這里是一排小餐館,一走近全是油煙味,大伙兒都繞著走?,F在處處是美景,我和老伙計們每天都要來溜達一圈。”杜大爺說。

    ??今年,我們還計劃為老年人打造一個集“大茶舍、小劇場”于一體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讓老人們樂享高品質生活。

    在家門口遇見“滿滿的幸?!?/STRONG>

    講述人:福建福州市倉山區上渡街道江南社區黨委書記 婁亞麗

    ??“婁書記,現在有點什么頭疼腦熱,再也不用費勁跑大醫院啦。一個電話,旁邊上渡中醫院的大夫直接上門把脈問診,為我開中藥調理,太方便了。”早晨一上班,69歲的呂明華阿姨就專程來道謝,說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后,看病方便了很多。

    ??是啊,試點以來,家門口的醫療資源越來越豐富。這不,我們最近又開始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居民只要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積分制”家庭醫生簽約,無需交費就可以簽約健康服務包。簽約后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定期會有家庭醫生開展健康教育和免費健康咨詢。

    ??之前,有居民反映,電動車存在停放難、充電難問題。為此,我和同事專程去做了調研,并規劃設計、開辟專區,在一些樓棟前裝上充電樁,用于電動車集中停放,既便利了居民,又美化了環境。充電樁掃碼付費后就可以充電,便宜又省事,大家連連點贊。

    ??運動健身也方便了很多。每天,小區里新開設的運動場地都人氣很旺。兒童娛樂區不時傳出歡聲笑語,羽毛球場和籃球場洋溢著青春氣息。居民老林是一位羽毛球愛好者,他告訴我,之前小區羽毛球場年久失修,幾乎不能用,想打球只能預約去好幾公里外的羽毛球館,既花錢還費時間。如今,小區的羽毛球場整修后,他又可以拿起心愛的球拍,在家門口與鄰居們一決高下……看來,讓居民們在家門口遇見“滿滿的幸?!?,我們還有不少事情要做哩。

    “圈”出美好生活新愿景

    講述人:貴州貴陽市觀山湖區金華園街道辦事處主任 吳超

    ??怎么才能讓社區成為居民心里最溫暖的港灣?這幾年,無論是在社區奔走調研,還是在居民家拉家常,我心里始終揣著這個問題。

    ??為了找到答案,街道黨政班子成員分片到社區蹲點調研,收集居民意見建議。居民們有的希望建一個家門口的運動場,有的希望多些醫療服務站點和超市……我們開了70多場座談會、“壩壩會”,認真記下大家所思所盼,匯總梳理形成調研報告并拿出可行性方案,敲定項目、分批建設。目前,經過提升改造的“黨務政務服務圈”,新打造的“文體服務圈”“康養服務圈”“就業服務圈”都已投入使用。

    ??每天清晨,社區早餐店煙火氤氳,陣陣食物的香氣從窗口飄出。在社區服務站,居民可以享受到免費打印、應急充電、便民飲水等服務。出小區不遠,干洗店、藥店、書店、健身房一應俱全。大到看病、參加文化體育活動,小到吃飯、買菜、健身,以社區為中心步行不超過15分鐘都可以享受到。

    ??轄區上班族孫愛紅曾發信息告訴我們,小區沒有圖書室,想看書沒去處。我們協調省博物館、省圖書館等轄區文化單位,在小區門口的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建起了閱覽室,定期開展文化進社區等活動。街道改造提升的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站,惠及快遞員、外賣員300多人次……

    ??我們相信,更多美好生活新愿景,都會在這個“圈”里實現。

    群眾缺什么我們就補什么

    講述人:四川成都市武侯區玉林街道黌門街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申民輝

    ??黌門街社區位于城市中心區域,居住密度較大。轄區內商鋪林立,生活設施齊全。進社區逛一逛,你會看到年輕人在咖啡廳暢談理想,小朋友在故事小屋讀書游戲,老年人在濱江河邊唱歌跳舞……步行一刻鐘范圍內,百姓吃、住、行,甚至看病、托育等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

    ??過去幾年,我們重點圍繞大健康服務、養老托幼服務、便利生活服務三條主線,開辟服務新路子,創新成立社區社會企業,通過“公益化+市場化+長效化”運營模式,著力解決百姓生活需求的堵點卡點問題。

    ??社區附近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附二院等知名醫療機構,也聚集了大量的醫療器械、醫藥服務商鋪,形成了以黌門街為中心的商業服務區。我們推動企業發揮資源優勢,整合轄區醫療資源,在社區建立養老院,采取“醫療+養老”方式,為轄區老人提供長期照護、日間照料、術前營養、術后康復等康養服務。我們還依托社區綜合體,建設社區托育中心,由社會力量參與建設運營,為居民提供便捷、普惠、優質的托育服務。

    ??近些年,我們還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推進生態與生活相結合、生態與業態相轉換,構建新生活場景和新消費場景;充分調動社區企業、社會組織、商家、居民積極性,組建商家聯盟,制定管理公約,讓便民生活圈升級為消費服務圈。

    ??接下來,我們將以“智慧社區”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完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讓大家的生活越來越便利。

    ??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張勝、任爽、蘇雁、耿建擴、陳元秋、馮家照、高建進、呂慎、陳冠合、李曉東、周洪雙、嚴圣禾、王斯敏 本報通訊員 姚琳、班靜怡、母文健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15分鐘“便民圈” 讓幸福生活實實在在》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