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綜合電)美國最快可能在4月初對貿易伙伴征收對等關稅,哪些國家會遭受重大沖擊現階段仍不明朗;分析認為,唯一肯定的是,未來幾周至幾個月,各國會與美國緊密交涉,當中會出現不少轉折,甚至對峙的局面。
公共事務咨詢公司APAC Advisors首席執行長奧肯(Steven Okun)受訪時推斷,美國雙邊貿易逆差最大的貿易伙伴將首當其沖,面臨最大的對等關稅壓力。
不過奧肯也強調,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后接連宣布了好幾項關稅措施,最終哪些會落實,現階段充滿不確定性。他說:“唯一可肯定是一定會有新關稅落實,到時候必然引起一些對峙。”
根據美國官方2月初發布的數據,美國2024年總貿易赤字創紀錄,超過1.2萬億美元(約1.6萬億新元),雙邊逆差最大的10大貿易伙伴依序是中國、墨西哥、越南、愛爾蘭、德國、臺灣、日本、韓國、加拿大和印度。
特朗普周四宣布征收對等關稅之后,日本、韓國和越南等國已迅速表態要跟美國協商,印度已跟美國啟動新的貿易談判。歐盟表示會堅定及迅速應對美國違反自由與公平貿易的不合理壁壘,但也準備同美國探討互惠的方案。
對于特朗普會不會如期在4月落實對等關稅,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訪問研究員奧爾森(Stephen Olson)說:“我們在談的是特朗普,一定會有更多轉折和變動。”
他補充說,特朗普樂于使用關稅威脅作為談判工具,永遠都在尋求達成某些交易。“但這不是輕視他落實威脅的理由。只要他得不到想要的,就會付諸行動。”
在對等關稅的制定上,特朗普指示美國相關貿易部門須全面考量貿易伙伴的一系列貿易壁壘和其他經濟舉措。這不單只是關稅,還包括各國向進口產品征收的其他稅務,以及給予各自產業的補貼、匯率管理,以及其他特朗普認為不公平的措施。
這意味著歐盟和日本所征收的增值稅(VAT)和中國的補貼政策都可能成為美國制定對等關稅針對的對象。
事實上,歐盟是特朗普特別點名的對象。他說,在貿易問題上,美國盟友往往比敵人還要糟糕。對于中國,美國剛在2月4日落實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的措施。
奧爾森估計歐盟和中國同樣在尋求跟美國商討,不排除它們會采取更為強烈的回應。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法塔斯(Antonio Fatas)受訪時預期,那些被針對的國家會先低調應對,嘗試與特朗普談判,像墨西哥與加拿大那樣,設法討好他,希望他重新考慮。“如果協商無效,它們會嘗試尋求伙伴站在一起反制,畢竟大家比的是力量。”
法塔斯說:“特朗普將對等關稅視為談判工具,永遠都想著如何懲治別人,最終目的也永遠是自己的國內利益,維持他的支持率。他的作法背后缺乏經濟邏輯。”
法塔斯不認為美國能對所有國家實施對等關稅,因為美國經濟會立即承受成本上揚的壓力。
特朗普周四在白宮簽署對等關稅備忘錄時也承認美國消費物價可能會因此攀高,不過他認為這是短暫的。長期而言,對等關稅能為美國“大賺一筆”。
奧肯分析,調高進口關稅在長期可能促進更多投資者前來美國設廠,從而帶動就業。此外,特朗普也計劃減稅及擴大頁巖油開掘的活動,這有助降低通脹壓力。
他說:“加征關稅對經濟和通脹的最終影響,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