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空調行業專題報告:品類增長與戰略升維,央空內銷如何破局?

    2024年中央空調行業專題報告:品類增長與戰略升維,央空內銷如何破局?

    linxinyi 2025-03-28 設備原理 11 次瀏覽 0個評論

    1、單元機:消費性價比明顯,有望從 167 億增至 250 億

    單元機可以作為高端柜機的替代品,我們預計 250 億以上的家用空間。單元機 主流制冷匹數 3-5HP 之間,渠道包括公裝(中小型商業項目,尤其是連鎖門店、 餐飲、線下教育機構等領域)、家裝,公裝占比更高。客廳柜機匹數多為 3HP, 和單元機制冷量段重疊。 我們認為,單元機(一拖一)能夠替代部分高端柜機,原因在于: 1)性能上看,美觀度和舒適度高于分體式,和多聯機類似。 2)經濟性更明顯,復合當下消費質價比趨勢:單元機 7000 元左右均價,高端 3HP 柜機價格也在 6500 元以上,占空調總銷量 15%左右,部分 3HP 分體機 價格在萬元以上(3%占比)。

    根據奧維統計,3HP 柜機線上、線下分別占銷售量比重為 14%、12%。若以 1 億臺空調年內銷量計算(根據產業在線,23 年空調內銷 9960 萬臺),3HP 以 上對應規模 1200 萬臺。我們假設,3HP 柜機中有 30%的量被單元機替代,對應 規模為 360 萬臺,均價按照 7000 元來算,對應單元機潛在市場規模在 250 億左 右區間,相較目前 167 億的規模仍有 50%增長空間。 1)單元機相較多聯機和分體機,越來越受到小型工裝項目、餐館、娛樂場所和 家庭用戶青睞,適配場景多樣化,客餐廳專用、廚房專用、店鋪專用、臥室專用、 燈槽專用系列等等; 2)單元機銷售渠道靈活,更容易跟家用空調渠道協同,根據 Wintelligence 統計, 目前格力、美的 CR2 國產品牌在單元機份額合計超過 65%。

    2、多聯機:家用無需過度悲觀,商用滲透率有望提升

    (1)家用多聯機是否如我們想象中那么悲觀?

    我們認為,地產對家用多聯機的拖累程度將低于市場預期。源于兩個因素: 1)家裝零售:多聯機舒適、高顏值、節能,具有明顯更優的生活體驗。此外多 聯機多年持續降價,滲透率正在逐漸提升,在 2024 年上半年的 3-4 線城市體現的較為明顯。 2)精裝房:精裝房市場和房屋竣工數保持聯動,精裝房滲透率近年在 30%左右 波動。但中央空調的滲透率正在加速提升,根據奧維,21-23 年精裝房央空 配套率分別為 38%、53%和 76%。原因在于:1)配套央空最能直觀提升住 宅檔次,進而提升溢價。2)中小開發商出清,能做精裝房的企業向頭部集中, 分母變小從而提升滲透率。 我們假設:1)家裝零售配套率 24-25 年進一步提升至 16%、18%。2)24-25 年央空配套率提升至 76%、86%。對應 2024-2025 年家用多聯機增速為-2%、 9%,或將高于市場預期,無需過度悲觀。

    (2)商用領域的擴容具有空間

    我們在估算分體式的規模時,基本只考慮到家用需求,但仍有眾多辦公場所使用 分體式空調,政府辦公場所是其中典型。根據中國政府采購報,2024 年上半年 國采中心空調批采預算金額達到 4232 萬元,主要為分體式空調。供應商方面, 美的、海爾、奧克斯和海信基本輪流中標。

    因此,以政府公建為代表的商用空調替代的空間仍舊廣闊,更新原分體式空調, 多聯機將成為較優選擇:1)氟系統制冷形態同源,改造難度最小。2)制冷段相 鄰(家用 1-3HP,多聯機 3-60HP)。根據機電信息,2023 年更新多聯機方面, 政府公建+醫院的份額占到了 45%,遠超其他細分子行業。根據 V 客傳媒(機電 信息)統計,2024H1 更新多聯機市場規模同比增長 12.5%,設備更新迎來特別 國債政策扶持下,舊改更新潛力大。

    3、水機的變化:龍頭突破繼續加速,國產替代指日可待

    (1)離心機為何能加速增長?

    根據產業在線,2023 年離心式冷水機組市場規模 136 億元,同比增長 23%,過 去三年離心機市場持續保持 20%以上高增。

    離心機高增的原因在于: 高端工業制造的快速發展,下游領域工業制造占比接近 40%排第一,相較 此前提升。

    制冷量段向下延伸。磁懸浮和氣懸浮離心機技術快速發展,將離心機冷量 段下探至 100-300RT,其能耗為螺桿機的 60%左右,長期運行成本低于 螺桿機,在工商用領域優勢明顯。

    國產替代持續進行,外資品牌份額降至 51%。約克的份額從 2012 年的 30%降 至 22 年的 17%,開利、麥克維爾則分別-6pct、-2pct。美的、海爾、格力則穩 步提升,美的份額提升最快,從 5%以下提升至 12%,躋身國內第一梯隊。目前 以約克、開利、麥克維爾、特靈、LG 等為代表的外資品牌合計份額降至 51%(頓 漢布什 2012 年已被冰輪環境收購)。

    我們以美的、海爾為例,總結國產品牌如何在高壁壘的離心機突破的普遍性經驗: 1)研發投入高,費用率超過 10%。美的連續多年在大型水機產品的研發投入占 大型水機總營業收入的 10%以上,其中近三年僅磁懸浮一項產品的研發投入 費用就超過了 2 億元,磁懸浮離心機成功榮獲專利超 127 項、第三方特性認 證 33 項、科技鑒定成果 22 項。2023 年,美的樓宇科技“高效高可靠機電 控一體化磁懸浮變頻離心機組”和“環控系統全域全時協調尋優控制及全景 智慧運維關鍵技術及應用”獲評“國際領先”。

    同樣在離心機領域大力投入研發的海爾智家,亦效果明顯。海爾主要著眼于磁懸 浮離心機,行業最先布局搶占先機。海爾 2006 年發布第一臺磁懸浮中央空調, 僅比發明全球第一臺磁懸浮機的麥克維爾晚了三年,其在摩擦性、節能性、噪音、 維護費用等指標上具有顯著的技術優勢。目前海爾磁懸浮離心機在全球已有超過 3000 個樣板工程,覆蓋八大行業,連續四年位居全球市占率第一,份額保持 50% 以上。

    2)多次收購+成立合資公司進行技術整合。美的從 2004 年收購重慶通用(1964 年制造出我國第一臺大型冷水機組)開始,便格外注重水機產品布局。2010 年收購聯合技術下的埃及 Miraco 公司 32.5%股份(對價 6000 萬美元),2011 年又以 2.2 億美元收購開利拉美 51%股權,在 2008-2013 年與開利成立多個 合資公司,彌補技術和渠道上短板的不足。2016 年收購意大利 Clivet 80%的 股權,后者在水機方面頗具積淀。2024 年美的以 7.6 億歐元收購瑞士 Arbonia 集團旗下的氣候部門,其中 HVAC 業務板塊包括意大利的 Sabiana、塞爾維 亞的 Termovent 以及西班牙的 Tecna 等知名企業。美的收購的標的針對性補 足水機短板,小體量收購也符合美的謹慎的投資風格。

    3)注重技術的基礎鋪墊,與其分體式空調思路一樣。 離心機方面,美的離心壓縮機為自制,打破了由美系廠家主導的技術壟斷,目前 國內離心壓縮機國產化率達到 30%。美的離心機的突破發生在 2020 年,此前為 技術攻關階段,之后迎來爆發。離心機 2021-2023 年銷量為 1000/1600/2200 臺, 早期美的 2004 年美國和重慶通用工業集團成立合資企業,專門從事冷水機組開 發制造,2006 年研發國內第一臺變頻離心式冷水機組,2019 年推出自主研發的 磁浮軸承壓縮機,2022 年推出 MagBoost 系列磁懸浮離心冷水機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傳統水機代表螺桿機上,國產替代步伐也在加快。根據機電信息披露,以美的、天加、格力、浙江國祥為代表的國產品牌份額提升較快, 其中美的 2023 年已經和開利、頓漢布什(冰輪環境)并列第一。

    4)技術之外,國產品牌在社會關系、服務的靈活性、價格上更勝一籌。 售后服務:水機系統復雜,根據調研,其后續的維保費用基本與初始購置 成本比重為 1:1,服務體系至關重要。以浙江國祥為例,其建立的自助 報修系統 30 分鐘內受理報修任務, 2 小時內與客戶取得聯系。國產品 牌在服務響應速度上更勝一籌。2023 年美的推出磁懸浮壓縮機“十年免 費保修”服務。2024 年,在原先磁懸浮壓縮機“十年免費保修”的基礎 上,將磁懸浮整機質保從兩年延長至五年,體現了公司對品質的自信。 社會關系:政府出臺引導文件,鼓勵選擇國產品牌。我們認為尤其在公共 事業、政府相關的企業中,預計會逐漸向國產品牌傾斜。根據機電信息, 2023 年工程端市政項目占比在 20%左右;離心機方面,基礎設施+醫療 占比在 25%以上,工業制造領域中數據中心亦出于安全性考慮優先使用 國有品牌。

    (2)工程項目:螺桿機、模塊機、溴化鋰、末端國產化率過半

    根據產業在線統計,2023 年螺桿機內銷市場規模 63 億元,同比增長 4%。從產 品類型來看,水冷螺桿過去在軌交市場應用為主,目前面臨離心機的擠壓和替代, 水地源熱泵市場及工業項目拉動水冷螺桿增長;風冷螺桿在北方熱泵采暖市場應 用較多,此外數據中心、醫療項目繼續升溫。 國產替代進程加快:根據暖通家披露,水冷螺桿機外資品牌占比 50.9%,國產品 牌占比 49.1%,目前差距主要在于壓縮機技術、項目經驗,隨著離心機、大冷量 渦旋機技術突破,民族品牌有望逐步提升份額。

    根據產業在線統計,2023 年模塊機內銷市場規模 52 億元,同比下滑 0.4%,主 要以中小項目為主,價格競爭殘酷,文旅行業、農林牧漁、工藝型模塊機貢獻增 量彈性。2023 年溴化鋰內銷市場規模 19 億元,同比增長 1.1%,主要以石油、 化工、鋼鐵、煤炭、光伏硅等工業項目為主,蒸汽、熱水、直燃三種類型分別占 比 46.5%/43.7%/9.8%。 國產替代進程:根據暖通家披露,模塊機和溴化鋰國產品牌占比均突破 50%。

    此外,根據產業在線統計,2023 年末端內銷市場規模 95 億元,同比增長 11%,以風機盤管、組合式空調箱為主,部分受益于冷水機組增長拉動,此外工業制造、 公裝建設貢獻增量彈性。品牌方面,模塊機國產品牌占比突破 67.8%,外資品牌 占比 32.2%(暖通家)。

    (3)熱泵及多恒系統:空氣源熱泵突破 300 億元,內銷近 250 億元

    根據熱泵協會統計,2023 年包括空氣源熱泵(含天氟地水)、水地源熱泵、吸 收式熱泵在內的總體熱泵行業全年銷售額達 331 億元,同比增長 11.4%,其中 空氣源熱泵(含天氟地水)銷售額 310 億元,同比增長 11.9%。分內外銷來看, 國內空氣源熱泵產業規模 247 億元,同比增至 18.7%;出口市場規模 63.6 億元, 同比下滑 8.5%,其中歐洲占比最高 62%,大洋洲、亞洲、北美及其他地區占比 16%、10%、7%和 5%,去年熱泵出口下滑主要跟意大利和波蘭市場拖累有關。

    從應用領域看,2023 年熱泵采暖、熱泵熱水、熱泵烘干行業規模分別為 167/58/22 億元,其中采暖占比最高 68%,其次熱水占比 23%,烘干占比 9%。 從增長勢頭來看,采暖市場在戶水煤改電和戶風煤改電量大政策支持下,迎來快 速爆發,2023 年戶式水機國內銷售額 76 億元,同比增長 50%,天氟地水兩聯 供國內銷售額 30 億元,同比增長 20.5%,熱泵熱風機市場規模 18 億元,同比 增長 10%,商用熱泵供暖市場 42 億元,同比增長 14.5%。 熱泵烘干市場 2023 年銷售額 22 億元,同比增長 11%。隨著疫情因素解除,食 品生產、農產品加工、糧食加工中小項目釋放,拉動熱泵烘干市場增長。 熱泵熱水市場 2023 年銷售額 58 億元,同比下滑 2%,主要跟家用熱水拖累有關, 其中熱泵家用熱水市場規模 33 億元,同比下滑 6%,商用熱水規模 25 億元,同 比增長 4%。 此外,工業熱泵市場規模 12 億元,主要應用在食品制造加工、紡織造紙業、設 備制造業和石油化工業四大領域,整體規模較??;水地源熱泵市場規模 12 億元, 主要在學校、醫院、住宅及商業樓宇廣泛應用,目前仍在發展初期。 受益于舒適采暖需求拉動,以兩聯供為代表的熱泵仍處成長紅利期,產品從天水 地水(戶式水機)、天氟地水(日系),逐步向三恒(恒溫、恒適、恒氧)、五 恒、全空氣系統發展。

    4、細分領域的深挖,仍具增量空間

    (1)工業空調市場:增速快,品牌分散,有望整合

    工業空調的定義:屬專用性空調領域,細分品類較多,其主要應用場景有數據中 心、機房(機房空調)、電子、醫藥、實驗室(恒溫恒濕空調/潔凈空調)等高 端工業場景,以及化工、冶金(水冷柜機)等傳統重工業場景。2022 年國內工 業空調銷售規模約 125.3 億元,同比+9.2%,2019-2022 年 cagr 在 9%左右。

    機房空調占工業空調一半以上。機房空調銷售規模約 70.5 億元,同比+8.6%, 約占行業銷額的 56.3%。受近年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發展趨勢 帶動,機房空調需求穩步釋放,仍為工業空調市場核心基本盤。

    國產化率高,品牌分散,份額有望向龍頭進一步集中。行業 top1 維諦(艾默生)、 英維克份額不足 10%,格力、規模也僅 3-5 億區間,海信營收不足 3 億。

    工業空調相較普通中央空調的區別:1)指標更加嚴格。工業空調顯熱比較高, 運行壽命長,換氣頻率高,溫控范圍廣、精度高,可高標準進行空氣過濾。2) 售后服務要求高。產品定制化程度較高,行業售后服務標準也較高。典型企業(英 維克、佳力圖、申菱環境、依米康)一般采用服務熱線+網點鋪設+24h 不間斷服 務多管齊下的高強度售后模式,以確保產品的有效運行。龍頭企業在以上兩點都 具有優勢,有望進一步突圍。

    (2)潔凈空調:龍頭有望替代外資+國產尾部品牌

    潔凈空調快速增長。潔凈領域是指在生產運行過程中對室內環境潔凈度等參數具 有特別要求的領域,具體包括電子半導體、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2023 年 市場規模 118 億元,4 年 CAGR 達到 15%,高于央空增速。

    我們認為,潔凈空調壁壘并不高,且百億的空間相當可觀,國內的暖通龍頭完全 可以通過細分領域的高投入,達到潔凈度要求,從而完成細分領域的突破。目前 競爭格局:1)國產品牌市占率已經達到了 64%,其中天加和國祥占到 28%,其 余參與者有雅士、歐博、環都拓普、盾安等廠家,市場分散,有望進一步整合。 3)外資 36%占比主要為麥克維爾、約克、開利,市占率穩中下降。

    (3)存量更新市場:4000 億更新空間巨大

    當下央空的銷售我們預計 70%以上為新置需求,后續更新需求市場將不斷擴大 (和 20 年前的銷售市場掛鉤)。中央空調進入國內時間短,若中性假設其更換 周期為 15-20 年,以 20 年算,則 25 年起中央空調更新市場對應 05 年的內銷市 場,則 25-30 年每年將對應 300-400 億元的更換空間。以 06-14 年銷售額作為 更新基礎計算,總計存量更新市場 4000 億。

    政策端 24H1 明顯加大推動暖通以舊換新。國家在《“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 建筑發展規劃》中提出,到 2025 年需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 3.5 億㎡以上, 2022 年更是先后發布多個規范、指南,要求 2025 年建筑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 上的產能比例均達 30%、星級綠色建筑占比達到 30%以上。

    今年的政策更加頻繁:1)以舊換新:今年 3 月,國務院印發了《推動大規模設 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6 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于加快推 動特種設備更新有關工作的通知》,財政部等 4 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實施設備 更新貸款財政貼息政策的通知》等。2)建筑用能:3 月 15 日,國務院辦公廳轉 發住建部《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方案》;5 月,國務院印發了《2024 —2025 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對建筑領域和用能產品設備的節能降碳行動進 行了重點工作部署。

    1、戰略升維

    樓宇自控系統:以中央管理平臺為中心,通過末端設備和傳感器,實現對樓宇機 電設備(HVAC、照明、電梯、變配電、給排水等)集中監控和管理的自動化控 制系統。直接經濟效益為建筑物每年節約 15-20%能源,減少 30%維保投入,間 接收益可以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減少宕機事故發生,實現低碳運營。

    全球市場增速較快,萬億市場規模:根據 JCI 統計,2021 年全球智慧樓宇系統 解決方案 250 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達 700 億美元,CAGR 為 12%,其中北 美占比最高 52%,其次歐洲中東非拉美 36%,亞太地區 12%、對應規模 30 億 美元。2021 年全球樓宇自動化系統服務 1480 億美元,包括 HVAC 暖通空調控 制、安全系統、火災探測等。另一口徑下,據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的數據, 智慧建筑市場規模于2022年達806.5億美元,并預計2029年達3286.2億美元, 年復合增長率可達 22.2%。 中國市場:2021 年中國樓宇智能化市場產值 7238 億元,其中弱電工程占總造價 5-10%對應 473 億元,樓宇自控系統占弱電工程 15%對應 71 億元,在亞太區占 比 1/3 左右。目前國內新建樓宇應用自控系統比例僅 53%,存量建筑滲透率更低, 潛在升級改造需求空間大。根據格物統計,樓宇系統產品市場 2022 年行業規模 50 億元,其中控制器 15 億元,占比 29%,末端 37 億元,占比 71%;主要應用 在商業建筑市場,其次醫院,數據中心、工廠等行業使用也較多。

    2024年中央空調行業專題報告:品類增長與戰略升維,央空內銷如何破局?

    國內建筑領域商用空調為核心硬件,在樓宇自控上的重視程度不及國外,因此規 模不大,中國樓宇自控行業發展起步較晚。目前行業競爭者主要為: Honeywel (美國)、Siemens AG(德國),Johnson Controls Internationa(愛爾蘭), Schneider Electri(法國)等。 以 JCI 江森自控為例,智慧樓宇業務由硬件產品、控制系統安裝及服務收入三部 分構成,分別占比 36%/40%/24%,對應 776/702/478 億元¥,按下游應用領域 分 解 , 商 業 、 工 業 、 單 位 、 住 宅 、 政 府 、 數 據 中 心 及 其 他 分 別 占 比 29%/18%/18%/17%/9%/5%/4%。

    國內白電龍頭持續加碼,美的(2020)、海爾(2022)、海信(2023)均成立 智慧樓宇事業部,并推出樓宇自控系統。 1)美的集團:2020 年分拆成立以商用央空為核心的樓宇科技事業部, 2020-2023 年樓宇事業部復合增長 25%左右,實現高速成長。2023 年樓宇 科技收入 259 億元,旗下品類齊全,品牌包括 iBuilding+數字化平臺、MDV 氟機(多聯機)、鯤宇(水機)、Clivet 高端品牌、Kong 美控智慧建筑(樓 宇智能化)、Linvol 領沃(客梯)、菱王(貨梯),覆蓋低碳、軌交、醫院、 園區多場景。根據產業在線統計,2023 年國內中央空調行業,工程項目市場 美的實現市占率領先 15%+,模塊機市占率 10%+領先同行,離心機組美的 市占率突破 12%、跟江森/特靈/開利三大品牌并列第一梯隊,螺桿機組美的 市占率 10%+、跟麥克維爾/頓漢布什位列第一梯隊。

    2)海爾智家: 2022 年中央空調事業部升級為智慧樓宇,推出 MetaBuilding Solutions 智慧樓宇系統。海爾做智慧樓宇的優勢在于: 水機中磁懸浮離心機優勢十分突出,市占率 60%左右,2024 年推出了全球 最大冷量的磁懸浮離心機,達到 3000RT。此外,氣懸浮離心機實現比 普通離心機節能不止 50%。 現階段圍繞節能深耕。在樓控系統平臺的賦能下,實現跨系統協同管理, 節能自優化,避免人為管理下的能源浪費,節能效果再次提升。 除了產品解決方案,公司還在進行整體能源管理方案的開發。公司提供能 源管理解決方案給公司的直接用戶,并且也可以為新客戶提供單獨的能 源管理方案。借助海爾綜合性集團的能源管理優勢,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2023 年海爾中央空調收入同比增長 19%至 126 億元,同時 2019-2023 年復合增 長 20%左右,智慧樓宇反過來帶動央空硬件的銷售。

    3)海信家電:2023 年 9 月正式推出樓宇系統 ECO-B,2024 年成立智慧樓宇事 業部。海信的 Eco-B 核心優勢在于數字化系統提效:全分布式架構:降低維護成本和運營成本,還可以提升用戶體驗。支持在 云端(公有云和私有云)和本地端靈活部署,滿足不同客戶的數據安全 和使用需求;同時支持傳統的 C/S(客戶端/服務器)和 B/S(瀏覽器/ 服務器)體系架構,用戶通過網絡瀏覽器或者智能終端界面和服務器一 樣。 開放的平臺:不同建筑設備接入統一管理平臺,實現建筑運維降本提效。 ECO-B 系統是基于 SCADA 系統的平臺,可以快速集成任何類型的建筑 設備,包括多聯機、冷源系統、組合式空調、照明、光伏儲能、能源采 集、照明、電梯等。其它系統或設備也可以集成。 集成度高:ECO-B Air(空氣管理系統),ECO-B Energy(能源管理系統) 和 ECO-B O&M(運維管理系統)3 大管理系統集成。

    海信智慧樓宇圍繞商業企業、工礦廠房、政府公建、教育培訓、醫療衛生等五大場景,深耕 19 個垂直細分領域,形成解決不同場景下的方案。海信日立攜手旗 下三大品牌,持續豐富多聯機、冷水機、風冷模塊、空氣源熱泵、新風機組等多 元化產品矩陣,依靠 ECO-B 智慧樓宇管理系統,通過“中央空調+樓宇+能源” 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對整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目前已經在福耀大學率先 落地示范項目。

    2、以海信家電為例,從品類破局到戰略升級

    (1)渠道結構調整:工程端發力成果明顯

    2022 年以前,海信日立渠道結構與多聯機行業不同:家用零售+精裝修占比高, 家裝零售、精裝修和工程占比分別為 2:1:1,家用端合計占比 75%。而多聯機行 業整體家裝:公裝=6:4。2023 年公司央空精裝修占比明顯下降(15%),與行 業占比趨于一致,公裝占比大幅提升至 40%(與行業一致)。公裝占比的提升 可以顯著對沖住宅地產竣工下滑帶來的沖擊,我們預計 2024 年公司公裝占比有 望提升至近一半。 傳統家裝領域保持強勢,份額提升對沖地產下行。根據奧維,2018-2023 年精裝 修市場央空配套品牌中,日立以 25%的份額位列第一。其中 2023 年相對 2022 年市占率進一步+2pcts,達到 25%,遙遙領先第二名美的 8pcts。

    海信 2023 年開始公裝領域快速提升的原因:

    1)行業層面:數據中心、儲能中小、軌交項目這些領域貢獻了顯著增量,公司 抓住了細分領域的機會。 數據中心:機房空調屬于潔凈空調范疇,此前國內中小企業占比較高,海信目 前市占率在 3%以下,2023 年開始加速突破。

    軌道交通方面,我們預計海信市占率持續提升至接近 10%。2023 年公司軌交 中標金額超過 1 億元,同比 2022 年(227 萬元)高速增長,2022 年僅中標 天津地鐵四號線項目。我們認為除渠道外,公司扎實的產品力和創新力是根 基。公司針對目前地鐵空調系統存在的能耗高,控制復雜,維保量大,提出 兩種解決方案,解決了行業痛點。

    2)依靠海信品牌,海信日立公裝市場將持續突破。海信品牌多聯機份額從此前 的 2%提升至近 5%的水平,公裝領域的份額提升是主要驅動力。海信在公裝領 域近年加大投入:首先,供應鏈、渠道方面和日立品牌進行整合和借鑒,借用日 立的成熟經驗進行客戶資源的引流;其次,海信日立借助海信集團雄厚產業資源 支持,取得加快發展;第三,多品牌運作優勢凸顯,高端日立品牌積累豐厚利潤, 國產海信品牌在公建市場更加擅長成本控制,技術結合價格優勢帶動公建項目快 速增長。

    (2)拓品類:水機+單元機彎道超車

    海信日立的央空品類相比國內同行較為單一。根據產業在線數據,美的、格力、 海爾多聯機占比在 70%以下,海信日立在 90%以上,因此拓品類重點方向是水 機和單元機,公司正在加大發力。

    單元機:渠道賦能快速增長。從機型上看,單元機可以理解為一拖一的產品;渠 道上看,單元機渠道和多聯機重疊度高,主要面對家裝和小型商用市場。多聯機 的網點將對單元機形成帶動作用,海信日立網點數量多于對手(三品牌疊加數量 超過 1 萬家),有望對單元機形成賦能。2023 年以來海信單元機份額提升顯著, 目前占比超過 6%(海信 3.3%、日立 3.3%),對比 2019 年海信份額僅 2.5%, 明顯提升。2023 年我們估計海信日立單元機增速提升至 20%以上。

    水機:并購成為必由之路。水機和多聯機技術路徑有巨大差異,早在 100 年前水 機在美國誕生,因此技術路徑為美系廠家主導。同一企業若要橫跨美系水機和日 系多聯機,并購將是最高效的方式。此外,海信在長沙投資建立生產基地,一期 項目主要生產水機、多聯機等產品,預計 2025 年下半年進入投產。

    并購方面,海信集團及海信家電整合經驗十分豐富,有望復制到中央空調領域。 2006 年海信集團 6.8 億元控股海信科龍 26.43%股權;2019Q4 海信家電并表海 信日立;2018 年海信集團 14.5 億元收購歐洲高端家電品牌 Gorenje 95.4%股權; 2021 年 13 億元海信家電收購日本汽車空調企業三電控股。

    所并購的標的在之后的 3 年內便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如古洛尼 18 個月就實 現扭虧,并從 22 年開始盈利進一步改善;家電領域之外,三電控股 2021 年并 購時表內虧損 1.6 億,2024 年已經基本實現扭虧,并手握大量新能源頭部企業 訂單,支撐 2025 年以后公司營收加速。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2024年中央空調行業專題報告:品類增長與戰略升維,央空內銷如何破局?》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
     長春工廠最新招聘信息  漢中最新流調信息  胡家廟路況最新信息  順鋒快遞最新信息查詢  衡陽途家招聘信息最新  大同遠程教育最新信息  上海川溪招聘信息最新  九號臺風鸚鵡最新信息  富力新城房價最新信息  長春保潔最新招聘信息  清遠最新動向信息  寧德行業最新信息價格  北京酷象 招聘信息最新  柘城最新招聘信息58  呈貢龍城最新房價信息  錢江智領最新動態信息  中藝禾田招聘信息最新  工業廳招聘信息最新  湖州最新廠房出售信息  西寧助理最新招聘信息  嶧城店員招工信息最新  惠水房屋出租信息最新  喬氏臺球招工信息最新  房管局最新動態信息  合川普工招聘信息最新  西安快遞業招聘信息最新  樂陵房租出租最新信息  杜家坎花店招聘信息最新  華石集團招聘信息最新  樂東縣城招聘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