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全國視頻講話,宣布承認烏東民間武裝自稱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為獨立國家。簽署總統令僅僅幾個小時后,普京又下令俄軍進入烏東地區“維和”。美國、歐盟、烏克蘭等有關各方紛紛表態,譴責俄羅斯的這一舉動。隨著地區局勢繼續升溫,歐洲多家航司宣布暫停烏克蘭航線,美日開始對外交人員和本國公民進行撤離。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持續跟蹤事態發展,探究各方博弈背后烏克蘭問題最終將如何演變。
俄“維和部隊”前往頓巴斯
當地時間2月21日,普京在宣布承認烏東兩“共和國”獨立后,指示俄武裝力量保障維護該地區和平。
據《衛報》21日報道,根據普京當天簽署的總統令,俄國防部應在俄羅斯與“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友好互助條約被批準前,前往當地執行“維和任務”。
報道指出,有烏克蘭官員表示,俄軍很可能已在當地時間21日晚些時候進入了烏克蘭東部地區。在頓涅茨克馬克耶夫卡市(Makiivka),有當地居民稱看到了疑似俄軍裝甲車的軍用車輛正在進駐該地。有消息人士透露,一支由裝甲運兵車和其他裝備組成的車隊正駛向頓涅茨克另一城市亞西努瓦塔(Yasynuvata),這支車隊很可能是俄軍部隊。烏方公布的視頻顯示,一支由軍用車輛組成的車隊在公路上行駛,但烏方不能確定這支車隊屬于俄軍,還是烏東部的民間武裝力量。
另據《華盛頓郵報》援引俄新社消息,俄羅斯與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的友好互助條約有效期至少10年,其中包括允許俄羅斯在頓巴斯地區建立軍事基地、與地方武裝共同巡邏俄烏邊境。該條約還規定烏東兩地和俄羅斯不得“加入針對其中任何一方的集團或聯盟”,不允許締約方領土被用于對彼此發動攻擊。
2014年4月,頓巴斯地區爆發烏克蘭政府軍和當地民間武裝之間的大規模武裝沖突。民間武裝隨后宣布成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經國際社會斡旋,沖突雙方分別于2014年9月和2015年2月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達成停火協議,此后大規模武裝沖突得到控制,但小規模交火時有發生。烏東地區武裝2014年宣布獨立之后曾尋求俄羅斯承認,但遭到俄方拒絕。而在一周前的2月15日,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以351人贊成、16人反對、1人棄權的壓倒性優勢通過了支持頓巴斯獨立的決議草案。
鑒于近期頓巴斯地區出現頻繁交火,21日早些時候,頓涅茨克地區民間武裝負責人普希林(Denis Pushilin)和盧甘斯克地區民間武裝負責人帕塞奇尼克(Leonid Pasechnik)再次請求俄總統普京承認兩地的獨立地位。而網上流傳的視頻顯示,在普京宣布承認烏東兩地區為獨立國家之后,即使已經深夜,頓涅茨克街頭仍有民眾手持俄羅斯國旗、燃放煙花慶祝這一時刻。
俄方決定引多方關切
當地時間21日,美國白宮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總統拜登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就俄羅斯承認烏東部兩地獨立一事通話。同日,拜登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通話,各方均稱“譴責俄方做法”。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1日在官方社交媒體發文稱美國將對俄羅斯做出“迅速而堅定”的回應。白宮新聞發言人普薩基21日發表聲明稱,美國已經預料到俄羅斯會采取這種行動,并準備立即作出反應。普薩基說,總統拜登將很快發布一項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人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進行新的投資、貿易和融資,該行政令還將授權對決定在這兩個地區活動的人實施制裁。而法國24電視臺援引一名美國政府官員的說法指出,俄軍進入頓巴斯不會觸發更多對俄制裁。該官員稱頓巴斯地區原先已由俄羅斯“占領”,因此尚未構成進一步“入侵”,但他補充說“全面入侵隨時可能到來”。
21日晚,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發表聲明稱,“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俄羅斯總統做出的承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為獨立實體的決定”。同日,歐盟宣布了對俄國家杜馬5名議員實施制裁,制裁措施包括凍結資產和旅行禁令等。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俄羅斯關于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的認定決定深感關切,并呼吁各方按照安理會2015年第2202號決議所認可的新明斯克協議,和平解決烏克蘭東部沖突。
在烏克蘭常駐聯合國代表的請求下,當地時間21日21時(北京時間22日10時),聯合國安理會就烏克蘭局勢召開緊急會議。對于美國和烏克蘭的指責,俄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表示,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早在2014年就宣布獨立,俄羅斯也是直到現在才予以承認,“我們一直敦促烏克蘭當局尊重當地人民的意愿,但基輔當局公然拒絕與當地代表進行對話,也沒有意愿充分執行《明斯克協議》。”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地時間22日通過電視直播發表講話。他表示,烏克蘭“不怕任何事或者任何人”,并將保留進行獨自和集體防衛的權利,烏克蘭有能力保衛自己的邊界。澤連斯基強調,俄羅斯對烏東兩地獨立的承認是其單方面退出《明斯克協議》的行為。他還呼吁緊急召開“諾曼底模式”四國峰會和歐安組織特別會議以尋求解決沖突的辦法。
而據多家外媒報道,消息人士透露,美國政府官員已經與烏克蘭政府討論了一旦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便將澤連斯基從首都基輔撤離的計劃。該計劃或將澤連斯基轉移到烏克蘭西部城市利沃夫,目前更多細節尚未披露。
日本包機撤僑,歐洲多家航司宣布停航
當地時間2月21日,日本政府宣布已安排包機撤離在烏僑民。據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透露,截至2月19日,約有120名日本公民仍在烏克蘭。11日以來,日本政府一直敦促在烏僑民撤離,并將赴烏旅行警告調整到最高水平。
近日,伴隨著俄烏局勢驟緊,且美國不斷渲染俄羅斯即將“入侵”,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德國、加拿大、法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紛紛呼吁本國公民盡快撤離烏克蘭。另據彭博社報道,出于安全考慮,拜登政府已經下令將留在烏克蘭的美國外交官(包括使館工作人員)轉移到波蘭。
多家歐洲航空公司也陸續決定暫停往來烏克蘭的航班。據央視新聞此前報道,荷蘭皇家航空公司已于當地時間12日宣布暫停前往烏克蘭的航班,且暫時沒有復航日期。同屬法航-荷航集團的法國航空公司在當地時間21日宣布暫停22日巴黎往返基輔的航班。德國漢莎漢莎航空、瑞士國際航空、奧地利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從21日起暫停了前往烏克蘭基輔和敖德薩的航班。不過,烏克蘭和歐洲其他國家之間運營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瑞安航空,以及第二大規模的威茲航空暫時還沒有相關停航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