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中華鱘,崇明一直在行動

    保護中華鱘,崇明一直在行動

    chenjiayi 2025-03-30 純凈水設備 10 次瀏覽 0個評論

    近期,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CN) 發布全球受脅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報告,宣布白鱘滅絕,長江鱘野外滅絕。

    網友們評論道: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很遺憾它用這種悲情的方式換來人們的關注。

    保護中華鱘,崇明一直在行動

    白鱘標本(圖片來源于網絡)

    據相關報道顯示,人類最后一次見到白鱘,是在2003年。當年1月,一條3米多長的白鱘撞進了四川宜賓南溪縣一名漁民的大網,拖著船直入江心激流,漁船險些翻沉。當地漁政部門接到漁民的求助后,當即進行救援,隨后標記放流進行跟蹤。然而第四天,由于跟蹤船只觸礁,待修好后便失去了白鱘的蹤跡。

    保護中華鱘,崇明一直在行動

    2003年專家救助長江白鱘(圖片來源于網絡)

    未曾想,當時一別竟是永別,甚至來不及與白鱘說聲再見。白鱘見證了長江長達1.5億年的歲月變遷,與恐龍為鄰幸存至今,卻未能安然度過21世紀。

    白鱘是長江特有物種,因其體型巨大被譽為“中國淡水魚之王”。成年白鱘體長最長能達7米,體重最重達上萬斤,因此在長江漁民口中,自古就有“千斤臘子萬斤象”的俗語。這里的“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而“象”非我們熟知的大象,而是指白鱘。

    保護中華鱘,崇明一直在行動

    白鱘已經滅絕

    而它的伙伴中華鱘野外種群也不容樂觀

    我們時刻都在擔心

    下一個滅絕的會不會是“中華鱘”

    保護中華鱘,崇明一直在行動

    中華鱘幼鱘 圖片來源:莊平

    中華鱘與白鱘一樣,同為長江旗艦物種,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它個體碩大,形體威猛,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它們身披大型堅硬的骨板,宛如身披鎧甲的戰士一般。近年來,由于中華鱘種群數量也在持續衰退,1988年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崇明東灘保護區位于長江入???,這一特殊的河口生態系統為包括中華鱘在內的長江洄游魚類在江海之間洄游中對鹽度變化的適應以及產卵、索餌育肥提供場所,是長江口重要的自然資源遺產庫。對中華鱘來說,東灘保護區附近水域是中華鱘幼鱘唯一的“幼兒園”,是中華鱘成魚的“待產房”和“產后護理院”,在其生活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護中華鱘,崇明一直在行動

    崇明東灘航拍圖 徐中英 攝

    慶幸的是,近年來,我國已經加大了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力度,對鱘魚的保護也格外關注。農業農村部陸續發布了《中華鱘拯救行動計劃(2015- 2030)》與《長江鱘(達氏鱘)拯救行動計劃(2018—2035)》;2020年6月6日,《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從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正式進入十年禁漁期。

    保護中華鱘,崇明一直在行動

    中華鱘保護區水質監測

    上海市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在這里堅守,從未放棄希望,自承擔中華鱘保護區各項管理職能以來,堅持常態化開展中華鱘監測以及中華鱘保護區棲息水域監測與管理,致力于保護以中華鱘為代表的水生動植物及其生活的水域環境。

    白鱘的滅絕讓我們痛心,同時也向我們敲響生態警鐘。作為生態保護工作的“先行者”,在痛定思痛之余,更應該思考如何改善其他物種生存狀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愿未來,中華鱘等長江旗艦物種的命運

    伴隨著“長江大保護”行動,有望迎來新的轉折

    也期待看到中華鱘轉危為安的那天

    原標題:《保護中華鱘,崇明一直在行動》

    閱讀原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保護中華鱘,崇明一直在行動》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