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在西部陸海新通道陸海連接點欽州港集裝箱碼頭,萬噸貨輪正加緊集裝箱裝卸作業。 周軍?攝
截至3月29日,今年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運輸集裝箱貨物突破20萬標箱,達到20.03萬標箱,同比增長7.2%。實現這一突破,只用了89天。
今年以來,短短三個月,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樞紐站欽州港東站已連續8次打破裝卸作業紀錄,常態化日均作業次數在900次以上,最高達1150次,班列貨物運輸全流程時限壓縮近2小時。
去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強調,要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實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平陸運河,高水平打造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提高江鐵海多式聯運能力和自動化水平。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廣西在高水平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3月25日,我國首趟“南非德班港—防城港—安龍”鋰輝石鐵海聯運班列從廣西防城港站開往貴州安龍站。同一天,平陸運河項目建設提前6天完成今年一季度投資和開挖土石方任務,項目建設實現開門紅……一組組更新的數據,一個個新鮮活躍的場景,映襯著西部陸海新通道日新月異的變化。
經過七年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大通道運輸能力不斷提升、聯通內外的作用日益強大,一條國際貿易大通道已然成型。
大通道通江達海,大能力運輸通道加快形成。世紀工程平陸運河全線加快建設,建成后,將成為我國西南地區運距最短、最經濟的出海通道;陸海新通道鐵路主通道東線、中線全線貫通并實現電氣化,西線通道的黃桶至百色鐵路開工建設,我國首條直通中越邊境高鐵——防城港至東興鐵路開通運營。南寧機場改擴建、T3航站區工程加快建設,南寧機場國際貨運航線基本實現東盟國家全覆蓋,面向東盟的門戶樞紐和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正加快打造。
大港口連通全球,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樞紐功能明顯增強。我國首個海鐵聯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成投產,海鐵聯運一體化樣板正在打造;北部灣港具備20萬噸級集裝箱船和30萬噸級油輪靠泊能力,集裝箱航線通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年均增長超20%,增速前所未有。
大物流貨行天下,物流規模和效率顯著提升。海鐵聯運班列、中越跨境班列、跨境公路班車、國際航空貨運等多式聯運提質發展,廣西口岸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位居全國前列;中國—東盟多式聯運聯盟加快構建,已形成北部灣港海鐵聯運班列、中越跨境班列、至中南半島的跨境公路班車、國際航空貨運等多種物流組織模式。此外,廣西不斷完善多式聯運“一口價”服務收費模式,“一口價”線路達150條。
大產業集聚四方,通道產業集聚效應加速顯現。中馬“兩國雙園”等跨境跨省合作園區加快建設,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提速發展,臨港產業、臨空產業、沿邊產業提質升級。據悉,去年廣西對東盟進出口3394.4億元,同比增長22.8%,規模首次突破3000億元,創歷史新高;東盟連續24年保持廣西第一大貿易伙伴,占同期廣西進出口總值的48.9%,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和貿易往來的經濟大走廊正加快形成。
當前,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覆蓋中國18省份70市144個鐵路站點,班列開行量從2017年的178列增加到2023年的9580列,年均增長超90%。運輸品類也由最初的陶瓷、板材等50多個,增加至目前糧食、汽車配件、電腦配件、裝飾材料等980多個。
“西部陸海新通道將充分激發廣西區位優勢,促進北部灣經濟區與西南中南內陸地區協同開放,帶動廣西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參與國際競爭合作。”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錨定新目標,奮進新征程。廣西正以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為契機,不斷深化與通道沿線省區市合作,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