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發[2021]237號
(2021年11月24日第1039次校長辦公會審議通過)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決策和部署,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教材委員會《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和教育部四個相關管理辦法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國家事權,統籌推進教材工作,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設教育強國提供堅實有力支撐。
二、工作目標
適應人才培養和“雙一流”建設要求,以提升教材質量為核心,以打造更多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為引領,全面推進北京大學教材體系建設。完善管理機制和體系,加強制度建設,制訂激勵政策和保障措施,規范教材建設和選用管理。充分發揮我校學科和人才優勢,建立高素質教材編寫隊伍。編寫出版一批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教材。
三、建設原則
(一)強化育人功能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牢牢把握黨對教材建設的領導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加強政治把關,突出教材思想性,防范錯誤政治觀點和思潮滲透,通過優秀教材引導學生立德成才,健康成長。
(二)推進教學發展
注重滿足新時代人才培養需求,緊密圍繞教學發展和改革需要開展教材建設。教材編寫反映學科核心知識體系和教學科研的最新進展,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三)突出建設重點
重點支持專業核心課程、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跨學科建設項目核心課程教材建設,重點支持院系建設具有學科特點和北大特色的系列教材,重點支持新形態教材建設和經典教材修訂工作。
(四)提升教材質量
充分發揮北大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優勢,統籌優質學科和學術資源,集中各學科骨干力量,立足國際學術前沿,建設一批具有北大特色的精品教材。建立教材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確保教材建設和教材選用質量。
四、工作任務
(一)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
及時推進黨的最新理論成果進教材,推動各學科專業課程教材結合學科特點有機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介紹與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背景、核心要義、精神實質、科學內涵、歷史地位和實踐要求,體現其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實現進課程教材全覆蓋。
(二)加強教材選用管理
落實教育部教材管理辦法,加大教材選用審核力度,嚴格執行教材選用標準、程序,“凡選必審”,嚴把政治關、學術關、適用關,確保經過嚴格審核的優秀教材進課堂。
進一步推進馬工程重點教材統一使用工作,加強工程教材使用情況督查和年報工作,組織相關課程教師參加教育部舉辦的馬工程重點教材培訓活動。
(三)著力構建具有北大特色的教材體系
加強理學工學醫學基礎學科教材建設,打造一批反映世界先進水平的自然科學教材。
加強哲學社會科學教材建設,支持體現中國特色、具有中國品格、解決中國問題的高水平教材編寫出版,推動哲學社會科學教材走向世界。
加強教材育人功能,建設一批體現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于一體,兼具思想性、時代性、科學性的課程思政教材。
加強交叉學科教材建設,滿足交叉復合型人才培養需求。
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支持多種介質綜合利用的新形態教材建設,加大建設規模,拓寬教材類型,滿足師生教與學的新需求。
加強經典教材傳承與創新,支持一批水平高、效果好、影響力大的優秀教材根據理論和實踐最新發展及時修訂。
加強統籌規劃,持續推進具有學科優勢和特點的院系系列教材建設。
(四)加強教材研究
繼續支持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開展工作,努力推動其取得實質性進展和階段性成果,不斷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水平和能力。
繼續支持校級教材研究與建設基地建設和發展,支持校級教材研究項目,開展教材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把握教材建設規律和特性,研究教材創新方向和思路,提升教材建設科學化、專業化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教材管理工作機制和制度體系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強化黨對教材工作的領導,學校黨委在教材工作中負總責。進一步落實院系和院系黨委主體責任,充分發揮教材建設委員會及有關職能部門在教材建設和使用中的重要作用,完善“黨委領導、全校統籌、部門協動、院系主責、教師重視”的具有北大特色的教材工作體系。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體系,促進管理規范化。
(二)加強教材隊伍建設
采取激勵措施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吸引優秀人才參與教材建設,建立老中青相結合的高水平教材建設梯隊,為教材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教材成果納入考核評價體系,教材編寫出版計入教師教學工作量,并作為教師職稱評聘、崗位聘用、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開展優秀教材評選及獎勵工作,表彰優秀教材及主編,帶動更多的教師投入教材建設。
完善教材審核專家隊伍,充分發揮審核專家在教材建設、選用和出版工作中的作用,切實提高教材質量。
(三)強化經費保障
增加經費投入,加大教材建設立項(含高水平修訂教材)支持力度和優秀教材獎勵力度。投入專項資金支持教材研究和教材基地建設。
(四)推進教材工作信息化
研發教材工作管理系統,建立教材工作數據庫,完善系統功能,優化工作流程,實現教材項目網上申報、評審和管理,進一步提升教材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