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83.7%的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達到基本標準

    國家衛健委:83.7%的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達到基本標準

    zhaojiaying 2025-03-30 公司簡介 7 次瀏覽 0個評論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 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公布《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2019年縣級醫院服務能力評估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通報》顯示,通過網絡數據直報、現場調研等多種形式對全國1837家縣級綜合醫院2018年度的服務能力進行第三方評估分析,獲得優秀的縣級醫院為581家,占比31.6%;良好502家,占比27.3%;合格455家,占比24.8%;不及格299家,占比16.3%。83.7%的縣級醫院達到了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要求,達到良好及以上的縣級醫院占比較上年增加2.5個百分點。

    《通報》全文如下: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2019年縣級醫院服務能力評估情況的通報

    國家衛健委:83.7%的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達到基本標準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為貫徹落實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要求,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滿足縣域居民醫療服務需求,我委持續推進縣級醫院能力提升工作。為掌握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情況,我委于2019年對全國縣級醫院能力開展了第三方評估。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第三方評估基本情況

    2019年,我委通過網絡數據直報、現場調研等多種形式對全國1837家縣級綜合醫院2018年度的服務能力進行第三方評估。參評醫院較2018年增加193家,覆蓋率達97.8%(提升11.5個百分點)。其中,貧困縣802個,覆蓋率達96.2%。對上述縣級醫院建設發展基本情況、業務開展與經濟運行情況、醫療服務能力達標情況等服務能力進行評價,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二、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建設達標情況

    參照我委2016年印發的《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來評價縣級醫院能力建設達標情況。其中,基本標準260條(與二級醫院能力水平一致),推薦標準319條(與三級醫院能力水平相當)。

    (一)縣級醫院能力整體情況。根據可達到基本標準的比例,將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劃分為優秀(達到90%以上標準)、良好(達到80%-90%標準)、合格(達到60%-80%標準)、不及格(未達到60%標準)4類標準。

    1. 全國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情況。對1837家縣級醫院數據分析,獲得優秀的縣級醫院為581家,占比31.6%;良好502家,占比27.3%;合格455家,占比24.8%;不及格299家,占比16.3%。83.7%的縣級醫院達到了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要求,達到良好及以上的縣級醫院占比較上年增加2.5個百分點。對照推薦標準,547家縣級醫院達到60%以上推薦標準(占比29.8%),較上年增加183家,提升7.4個百分點。

    2. 貧困縣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情況。對802家貧困縣縣級醫院數據分析,獲得優秀的貧困縣縣級醫院為151家,占比15.4%;良好200家,占比24.9%;合格229家,占比28.6%;不及格222家,占比27.7%。貧困縣醫院達到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要求的比例為72.3%,低于縣級醫院整體水平,在不及格的299家縣級醫院中,73.4%(222家)集中在貧困地區。對照推薦標準,143家貧困縣縣級醫院達到60%以上推薦標準(占比17.8%),較上年增加82家,提升7.8個百分點。

    (二)臨床專科能力情況。除病理科和精神科外,幾乎所有縣級醫院的相關科室均可達到基本標準60%及以上的要求。一級科室中,80%以上的縣級醫院內科、婦產科、兒科,90%以上的縣級醫院的急診醫學科、麻醉科、醫學檢驗科和藥劑科能夠達到基本標準60%的要求,服務能力相對較強;60%以上的縣級醫院婦產科、麻醉科、醫學檢驗科、藥劑科達到推薦標準要求;但病理科和精神科相對較弱,達到基本標準要求的醫院占比僅為41.5%和22.8%。二級科室中,90%以上縣級醫院的產科、影像診斷科、心血管內科能夠達到基本標準60%的要求;但胸外科和血液內科服務能力水平相對較低,達到基本標準要求的醫院占比分別為52.0%和43.0%。

    三、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總體提升

    (一)功能定位得到有效落實。2018年度,1837家縣級醫院接收從上級醫院轉診病人19.48萬人,向上轉診病人258.05萬人;接收從下級醫療機構轉診病人202.13萬人,向下轉診79.97萬人。基本具備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能力,發揮了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紐帶的積極作用。

    一是診療科室設置基本健全。縣級醫院內、外、婦、兒等核心專科設置率均在96.4%以上,其中內科設置比例相對最高,達98.3%;除病理科(86.0%)外,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等平臺專科設置率在96.8%以上。急診科、口腔科、眼科、麻醉科、耳鼻咽喉科等科室在縣級醫院獨立設置率均達到90%以上;重癥醫學科和感染性疾病科設置率相對略低,分別為78.3%和84.8%。相比之下,西部地區縣級醫院診療科目設置齊全的比例低于東部和中部地區,提供專業化醫療服務的能力相對較弱。

    二是具備縣域居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能力。超過90%的縣級醫院自報能夠掌握呼吸內科、內分泌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骨科、普通外科、婦產科、五官科或麻醉科等要求的常見病、多發病的規范化診療,同時還能夠掌握單純剖宮產術(不包括腹膜外剖宮產)、兒科常見急危重癥的急診規范處置和典型急診治療技術,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相關等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診療及相關處置。77.0%的縣級醫院血液內科對常見貧血的規范化診療具備基礎處置能力,79.5%的縣級醫院能夠開展血液凈化技術。此外,約80%的縣級醫院能夠掌握病原學檢查及抗感染治療、呼吸衰竭的診斷和處理、典型傳染病的診斷、復蘇除顫技術以及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等具有一定難度的相關技術。

    (二)診療能力全面提升。

    一是服務數量和效率穩步提升。2018年度,縣級醫院平均診療人次31.2萬,較上年增加約20%,平均出院人數2.4萬,增幅約36%;平均住院手術8526臺次,較上年增長約39%;病床使用率88.3%,基本保持穩定狀態。縣級醫院2018年度平均住院天數7.4天,比2014年和2017年分別下降0.8天和0.4天;36個單病種監測結果顯示,17個單病種的平均住院天數較2017年有所下降,其中聲帶息肉、血管瘤、腮腺多形性腺瘤等疾病住院天數下降超過1天。

    二是收治病種數和能夠開展的手術和操作數量明顯增長。全國縣級醫院中,收治病種數亞目中位數從2017年的1062上升至2018年的1412,能夠開展的手術和操作亞目中位數從2017年的343上升至2018年的434,增幅分別為33.0%和26.5%。其中,中、西部地區診療能力進步明顯,近年來收治病種和手術操作亞目中位數與東部地區的差距逐漸縮小。

    三是醫療質量與安全持續改進。與上年相比,2018年縣級醫院在出入院診斷符合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以及病例臨床診斷符合率3個指標上均有所上升。住院患者感染人次占比0.63%,較上年下降0.07個百分點,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取得良好效果。

    (三)內部管理水平持續增強。

    一是部分病種費用控制取得一定效果。單病種監測結果顯示,部分腫瘤/癌癥以及心血管危象等病種費用發生下降,其中單純2型糖尿病、宮頸癌(內鏡手術)、卵巢良性腫瘤(內鏡手術)、雙耳感應神經性耳聾(人工耳蝸植入術)、喉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等6個病種次均費用下降在9%以上,急性心梗的救治費用下降近1.2萬元。

    二是醫院信息化建設水平提升。截至2018年底,已開展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評價的縣級醫院占比近60%,較上年增長約22個百分點。在開展分級評價的縣級醫院中,57.3%的醫院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達到3級及以上,能夠實現院內部門間數據交換,且有6家醫院達到6級水平(其中東部3家、中部2家、西部1家),可實現院內全流程醫療數據閉環管理、高級醫療決策支持。

    (四)軟硬件條件同步改善。

    一是人才隊伍穩步增長。2018年縣級醫院編制數均值為366人,在崗人數均值682人、執業(助理)醫師數均值178人、注冊護士數均值297人,較上一年度平均增幅分別為2.8%、1.7%、2.8%。

    二是硬件投入持續增加。2018年度,縣級醫院平均房屋及建筑面積44084平方米、業務用房面積36595平方米,均較2017年數據有所增長,縣級醫院整體房屋和業務用房條件改善較為明顯。縣級醫院萬元以上設備總值平均約9500萬元,較2017年7300萬元增長近30%,其中MRI和CT設備價值增加明顯;縣級醫院平均擁有萬元以上設備數約為529臺,較2017年的517臺增加12臺。

    (五)健康扶貧工程實施效果顯現。2018年度,802家貧困縣醫院診療服務人次均數為20.4萬人次,手術臺次均數為6102臺,與縣級醫院整體水平差異較大,分別為縣級醫院整體服務量的65.4%和71.6%。但是從歷年數據來看,通過健康扶貧工程不斷推進,貧困縣醫院整體情況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有所提高。一是救治能力有所增強。貧困縣縣級醫院達到服務能力基本標準的機構占比超過60%,其中約有17.8%的縣級醫院同時達到推薦標準。一級科室中僅病理科和精神科未達到基本標準,與全國范圍縣級醫院情況一致;二級科室中產科、影像診斷、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達到基本標準的醫院占比為80%及以上。貧困縣醫院收治病種中位數已達到縣級醫院整體水平的90%。二是醫療質量不斷提升。貧困縣入出院診斷符合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和病理臨床診斷符合率逐漸上升,與全國水平并無顯著差異,且地區間無顯著差異。三是信息化建設工作推進較快。貧困縣醫院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認證率達到57.1%,與縣級醫院整體水平基本相當,在開展評級的機構中達到3級及以上的占51.5%;且西部地區貧困縣(51.9%)高于東部地區(44.7%)和中部地區(48.2%),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認證工作推進較快。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象依然存在。一是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盡管西部地區縣級醫院在醫療服務能力方面正在逐步縮小與東、中部的差距,但目前仍差距較大,科室設置方面呈現出一定的東中部優勢,東部地區縣級醫院可開展的高難度技術相對更多,如可開展頸動脈內膜剝脫術、股動脈血管搭橋術和頸動脈體瘤切除術的縣級醫院約60%集中在東部地區。此外,在人員分布、設備配置等方面均呈現出東部優于中部和西部的特點。二是醫院間發展不平衡。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內部差異較大,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兩級分化特點。基本服務能力標準達標情況位于后5%的縣級醫院中,基本標準達標率基本在30%以下,與前5%的醫院基本標準平均達標率相差超過70個百分點。醫院兩級分化情況在東部地區更加明顯,東部地區貧困縣縣級醫院中達到推薦標準的比例僅為16.0%,遠低于東部地區所有縣級醫院中42.7%達到推薦標準的整體水平。

    (二)醫療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是診療科室設置有待完善。相比于其他專科,重癥醫學科、康復醫學科、傳染科的設置率分別為78.4%、79.9%、84,8%,設置比例相對較低。同時,全國縣級醫院中設置精神科的比例為42.5%。雖然86.0%的縣級醫院設置病理科,但其服務臨床能力相對較低,僅有40%左右的縣級醫院能夠開展特殊染色、免疫組織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輔助診斷等技術,嚴重影響牽制相關科室發展。二是部分科室能力薄弱。精神科、老年病專科、康復醫學科、重癥醫學科、感染性疾病科(基本標準達標的醫院占比均未超過80%)等一級科室,以及神經外科、腎內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血液內科(基本標準達標的醫院占比均未超過80%)等二級科室專科能力薄弱。在滿足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的基礎上,整體上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突出的臨床科室不多。部分醫院尚缺乏對急診人才隊伍的培養,在急危患者搶救方面還有所欠缺。三是部分疾病診療和臨床技術有待進一步加強。在技術難度較大,操作相對較復雜的診療技術方面,還需要加大醫務人員服務個人技術能力培養和提升。例如,能夠掌握氣管異物取出術(35.0%)、腎臟經皮穿刺活檢技術(24.7%)、埋藏式心臟起搏植入術(34.1%)、胃鏡輔助下鼻空腸管置入(39.0%)等對醫療技術能力要求較高的診療項目的醫院占比較低,需要通過醫聯體建設或對口幫扶進行有計劃的精準提升。同時,仍有部分單病種的次均費用增幅在15%以上。

    (三)貧困地區健康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強化。貧困縣醫院診療能力不斷增強,但與全國整體水平尚有差距,存在薄弱短板。一是服務能力仍相對較弱。27.7%的貧困縣醫院未能達到服務能力基本標準要求,約5%的貧困縣醫院僅能達到不足20%的基本標準要求,其中耳鼻咽喉科、精神科、眼科、病理科等未能達到基本標準要求。此外,能夠開展的推薦標準項目數也低于全國水平。二是人力資源相對不足。貧困縣醫院的人員配置情況表現為中部較好,東部和西部較弱,其中西部貧困縣人力資源情況最為嚴峻,約四分之一的西部貧困縣縣級醫院執業(助理)醫師人數不足34人、注冊護士人數不足66人。三是急危重癥救治能力仍然較弱。貧困縣醫院中設置重癥醫學科(72.1%)、急診醫學科(89.5%)的比例明顯低于全國78.3%和93.7%的水平。貧困縣醫院重癥醫學科、急診醫學科能夠達到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的比例分為為72.8%和89.0%,低于全國縣醫院79.2%和92.7%的整體水平。住院患者死亡人數占比和院感人數占比均高于縣級醫院平均水平。四是存在扶貧攻堅“硬骨頭”。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中,約三分之二的縣級醫院未能達到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要求;除藥劑科和輸血科略優外,其他一級科室服務能力能夠達到基本標準要求的縣級醫院比例均在30%以下,其中醫學影像、耳鼻咽喉科、外科、皮膚科、內科、康復醫學科、精神科的達標率在10%以下。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小于10人的縣級醫院占比分別約為10%和15%,西部地區貧困縣醫院人才匱乏、后繼乏力的現象成為普遍現象。

    (四)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能力不足。一是存在專科缺失現象。呼吸內科、感染科、重癥醫學科、急診科以及檢驗科等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相關專科均存在不同程度設置缺失。其中,東部貧困縣醫院的感染和重癥科室設置率相對更低,僅不到75%和62%。二是應急處置能力不夠。呼吸內科、重癥醫學達到基本標準的比例分別為82.6%、79.2%。呼吸功能監測和呼吸衰竭的診斷和處理(包括有創及無創機械通氣技術、建立人工氣道技術)的達標率分別為73.0%和82.0%;氣道管理技術(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和吸痰術)和經皮氣管切開呼吸功能監測、呼氣末二氧化碳監測的達標率較低,分別為50.2%和47.4%,在有效筑牢應急救治的第一道關口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三是設備配置差異明顯。縣級醫院平均配置呼吸機9.7臺(最少0臺,最多24臺),其中呼吸內科、急診科、重癥醫學科平均配置2.3臺、1.9臺和5.5臺,東中西部呈現配置數量遞減趨勢。貧困縣醫院平均配置6.5臺,呼吸內科、急診科和重癥醫學科平均配置數也均低于縣級醫院整體水平。

    五、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進一步加強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建設。繼續推動第二輪縣級醫院能力提升工程,持續推動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提升,發揮縣域龍頭作用。一是著力補齊專科能力短板。進一步健全一級診療科目,根據實際需求和技術實力逐步完善二級診療科目,提升相關醫療服務能力,在滿足常見病、多發病診療需求的基礎上提升急危重癥診治和疑難復雜疾病的診療能力,減少患者跨區域就醫。二是結合實際加強科室能力建設。指導縣級醫院詳盡分析本縣域內居民診療需求、外轉就診情況,明確縣級醫院能力提升方向和路徑,通過引進專業人才、加強與上級醫院合作等措施,逐步開展微創手術等適宜技術,針對性強化核心專科、打造優勢專科。三是借力互聯網技術提升服務能力。發展遠程醫療服務,向上對接城市三級醫院,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向下輻射縣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高服務可及性,發揮縣級醫院的城鄉紐帶作用。依托高水平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區域醫學影像診斷、檢查檢驗、病理診斷等中心,解決縣域專業人才缺乏的困難,帶動縣域內整體醫療水平提升。

    (二)著力提升縣級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統籌2020年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補助資金等相關經費使用,加大對縣級醫院的投入力度,適度超前規劃布局,完善獨立傳染病病區功能,提高檢驗檢測、影像檢查能力,提高縣級醫院平戰轉換能力。同時進一步加強縣域急診急救能力,依托縣級醫院建設縣級急救中心,加強縣級醫院急診科建設,建立完善院前院內銜接機制和流程,依托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建立完善縣域120急救網絡。

    (三)完善各項保障政策。繼續完善與縣級醫院發展相適應機制體制。一是持續推進縣域醫共體等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全面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縣級公立醫院投入政策,逐步化解縣級公立醫院長期債務,鞏固破除以藥補醫成果,形成政策合力,為縣級醫院發展的外部環境、人力資源、硬件條件等提供良好環境。二是落實醫療保障制度。探索采用總額預付下的DRG支付、醫共體下的總額打包支付等支付方式,推動縣級醫院的運行和補償機制改革發展,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門診報銷比例,完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出臺遠程醫療、日間手術等收費和報銷政策,為進一步推動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建設提供制度支持。三是強化運營管理。對醫院人、財、物、技術等核心資源進行科學配置和精細管理,有效提升醫療、教學、科研等核心業務供給效率。

    (四)加大人才保障力度。根據縣級醫院臨床專科能力建設需求,鼓勵有條件的縣級醫院選派符合條件的業務骨干參加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儲備高層次臨床專科人才。強化縣級臨床骨干醫師培訓,積極開展兒科、精神科醫師轉崗培訓和產科醫師、助產士培訓,著力解決兒科、產科醫師短缺問題。建立健全人才引進機制,加大對重點領域、緊缺專業、關鍵崗位的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力度。給予縣級醫院更大的用人自主權,完善崗位聘用、收入分配、職稱評定、管理使用等政策。

    (五)因地制宜開展精準幫扶。一是建立對口幫扶長效機制。持續推進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縣級醫院、“組團式”援疆援藏等健康扶貧工作,建立穩定的幫扶關系,明確對口支援目標,通過專科共建、臨床帶教、業務指導、教學查房、科研和項目協作等多種方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和下沉基層,不斷鞏固、夯實幫扶成效。二是分層分類針對性幫扶。對于基礎設施設備條件較差的貧困縣縣級醫院,繼續爭取中央財政支持,進一步加強“硬實力”投入;對于硬件設施得到改善的縣級醫院實施“軟實力”投入,對重點專科、弱勢專科等進行區別性的政策幫扶,促進貧困地區縣醫院專科能力在整體水平提升的基礎上不斷補齊短板。三是同步強化管理幫扶。在針對性開展技術幫扶的同時,要求三級醫院派出管理人員加強醫院管理幫扶,著重幫助貧困縣縣級醫院完善工作制度和流程,同步增強醫院管理水平和醫療服務能力。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有關醫療衛生機構要積極推進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切實落實各項舉措,全面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滿足縣域居民不斷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推動分級診療制度進一步落實。工作有關情況及時報我委醫政醫管局。

    附件:1.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達標排名

    2.國家貧困縣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達標排名

    3.縣級醫院各科室服務能力達標情況

    4.縣級醫院各科室設置情況

    5.縣級醫院掌握比例較低的診療項目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國家衛健委:83.7%的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達到基本標準》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
     五一云車展最新信息報道  丁海寅金智秀最新信息  上栗白酒招商信息最新  呈貢龍城最新房價信息  春馨苑物業最新信息  威海臨港租房最新信息  華石集團招聘信息最新  青鳥藥企招聘信息最新  碧桂園西區最新通告信息  泥坡小區招聘信息最新  德州比賽最新發布信息  煙臺金海招工信息最新  西咸家政招聘信息最新  宋集鎮門面出租最新信息  安吉紗窗廠招工信息最新  西安外賣最新信息招聘  靜寧法院最新拍賣車信息  昆明地鐵最新營運信息  肇慶藥劑員招聘最新信息  天津盤山最新路況信息  西安世紀康城最新信息  九感科技招聘信息最新  棋牌眼鏡最新招聘信息  貳佰信息最新地址  尼泊爾最新的入境信息表  巨昌水利招聘信息最新  青縣最新侵犯公民信息案  江安最新路況信息報道  密云法檢招聘信息最新  南昌長寧最新房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