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遼寧省認真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教育信息化 2.0行動計劃》等部署要求,加強統籌、聚焦重點,狠抓責任落實,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圓滿完成“十三五”任務目標。
一、工作成效
(一)數字教育資源體系逐漸完備
一是構建省域融合的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體系內現有 1個省級平臺、 10個市級平臺, 4個市共享省級平臺資源,推進國家省市平臺的互聯互通。“遼寧教育云”平臺現有學科資源總量 752,909個、優質課程資源 31,000節,為全省基礎教育“停課不停學”提供資源和服務保障。二是打造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構建遼寧職教大數據平臺,推動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首批 46門精品課程上線,有 9所高職院校進入教育部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三是聚集優勢資源開展適合省情的在線教育,全省高校開設在線教學的課程達 17.1萬門次,參加在線學習的學生達 110余萬人,推送 500余門 1.2萬學時的精品課程在“學習強國”遼寧學習平臺“慕課講堂”上線,有 214門線上線下混合課程、虛擬仿真課程等入選教育部首批一流本科課程。
(二)網絡學習空間基本實現全覆蓋
一是加強網絡空間設施建設,截至 2020年底我省中小學擁有多媒體教室的學校比例達到 99.26%,支撐網絡學習空間覆蓋行動。二是推進網絡學習空間普及,全省有 88.26%中小學校開通了網絡學習空間、 89.53%教師開通了教師網絡空間。三是提升網絡學習空間應用,通過示范推廣、觀摩學習、提質創優,截至 2020年底,我省已有 4個區、 17所學校被評為教育部網絡學習空間優秀區域和優秀學校。
(三)教育治理能力不斷優化
一是統籌優化教育信息化管理體系,調整了省廳“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職責和分工,指導省內教育系統建立健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管理體系。二是協同提升教育信息化治理能力,會同省委網信辦、省公安等部門成立協調工作小組,共同推進教育 App備案、線上教育治理等相關工作。三是加大教育信息化政策傳導,從基礎設施、數據治理、網絡安全等方面印發指導文件,構建教育信息化發展生態。四是全面融入數字遼寧建設,基本實現“一校一碼、一人一號”,打造互聯互通的教育數據交換共享體系,支撐數字政府建設。
(四)信息素養持續全面提升
一是指導開展在線教學,部署在線教學保障、實施在線教學融合創新、探索在線教學改革實踐,全面檢驗和提升信息化技能,順利通過疫情大考。二是組織提升信息應用能力,舉辦第二十四
屆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活動等賽事,促進教師網絡研修能力和信息素養,提升教師信息應用能力和水平。三是專項提高信息化領導力,組織中小學校長、骨干教師參加“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專項培訓,全面促進教育信息化技術在教育教學主戰場應用水平。
(五)數字校園建設有序規范
一是強化中小學?;A網絡建設,會同省通信管理局協同工作,實現我省中小學(含教學點互)互聯網接入率 100%,帶寬達到 100M以上的學校比例 100%,未聯網學校實現動態清零。二是推進高等學?;A網絡改造,開展監測檢測和持續通報,加快 IPv6規模化部署和深化應用,促進下一代網絡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三是實施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創優建設,有 13所職業院校通過中央電化教育館數字校園實驗校項目評估, 4所職業院校被確定為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典型學校。
(六)智慧教育持續創新發展
一是探索新型教與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2020年我省沈陽市和平區、大連市西崗區、大連市甘井子區被教育部確定為“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二是推進民族地區“智能教育試驗區試驗校”建設, 2020年我省 1個區、 6所學校入選教育部“民族地區智能教育試驗區試驗校”建設項目。三是積極申報教育部 2020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項目,努力探索區域智慧教育創新發展的實踐路徑。
(七)網絡安全能力快速增強
一是落實組織領導。堅持政治導向,印發《遼寧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建設的通知》《遼寧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教育系統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強化教育系統各級單位領導對網絡安全工作的責任,提升我省教育系統對網絡安全保障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提高政治站位,統籌開展網絡安全保障工作。
二是開展清零行動。堅持問題導向,全面開展我省教育系統信息系統摸底調查,對省內教育系統目前在冊的 5659個信息資產進行監測檢測,實施病毒、木馬、受控機等專項清理行動,組織認定 12個省級教育系統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開展網絡安全攻防演練,自主發現省內教育系統 326個網絡安全隱患,對省內 68個單位下發網絡安全整改通知書,指導開展網絡安全隱患清零,抓實網絡安全保障工作細節。
三是強化督導檢查。堅持目標導向,召開全省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專題工作會議,聘請專業機構實施網絡安全隱患復查復檢,成立省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專家庫,遴選 55名省內專家,派出 3個督導組對 6個重點單位開展現場監督檢查,督導清除隱患、消除短板,構建教育系統網絡安全管理閉環體系。
四是實施網絡安全培訓。堅持實效導向,舉辦全省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培訓、網絡安全保障專業人員培訓和網絡安全專題研討班,省內教育系統 40余萬教職工參加了網絡安全管理和技能培訓。2021年全國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專題研討班(第三期)在我省舉辦,對我省全面提升網絡安全管理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等方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主要經驗和做法
一是加強機制統籌。調整并明確我省教育系統各級職能部門責任和分工,強化領導,理順管理體制機制,實現全省一盤棋一體化推進,保證了教育信息化工作與我省教育發展的高度一致。
二是加強政策統籌。梳理并出臺系列指導文件,明確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重點、落實責任主體、提出工作方案、指明工作舉措,為省內教育系統各單位有序開展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和保障。
三是加強任務統籌。確立并納入省政府績效考核體系,結合實際確立年度教育信息化考核目標,納入省政府對各市政府績效考核體系,按月落實目標考核任務,確保各市各單位教育信息化任務的統籌推進和有效實施。
雖然, 2020年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不足。一是數據教育資源服務平臺還需加強統籌。二是在線教學支撐體系還需加緊建設。三是教師信息素養還需加快提升。四是數字校園建設還需加強規范。
三、下一步工作舉措
一是以設施建設為基礎。推動省內高校適度超前開展建設,選擇主流和相對成熟的技術路線和設備,實施 IPv6規?;渴鸷蜕罨瘧?,實現無線網絡校園全覆蓋。推動職業院校加大智能
教室、仿真實訓系統等建設,改善辦學支撐條件。推動中小學加強網絡環境、數字終端、數字化教學空間等建設,打造特色鮮明、綠色、安全的數字化校園。
二是以資源建設為突破。瞄準“在網上辦最好的學校、最好的教育”的目標,堅持開門辦教育、開放辦教育,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對學校信息資源建設進行總體規劃,加強區域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
三是以素養建設為重點。推動省內教育信息化技術由融合應用向創新應用轉變,將信息素養提升納入師資隊伍基本能力建設,推進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普及與深化,實現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革命性變革。
四是以應用服務為核心。推動省內教育系統轉變信息化建設思維和模式,整合業務系統,實現“一網通辦、一網通管、一網協同”,強化信息分類整理和綜合利用,加強事務分析型應用系統建設,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和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為師生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務。
五是以安全建設為底線。統籌做好基礎設施、信息系統、數據、內容、信息終端、安全管理等六項安全底線工作,開展信息資產摸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認定、專項隱患清零、現場監督檢查、專題培訓等工作,全面提升教育系統網絡安全意識和能力,確保教育系統網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