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28日起至4月8日,美菲將在菲律賓北部的呂宋島開展為期12天的“肩并肩2022”軍演。此次軍演被稱為是自1991年“肩并肩”年度軍演項目啟動以來“30年來的最大規模”,總參演人數高達近9000人,其中美方參人數約5100人,菲方約3800人。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開始肆虐全球,因此2020年度軍演被迫取消,2021年雖然恢復,但礙于疫情影響,美菲雙方僅有千余人參演。
當前,俄烏沖突仍在膠著,其造成的糧食和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繼而引發通脹加速、區域經濟體面臨的貿易受阻、供應鏈斷裂、資本市場動蕩等直接影響已率先顯現。美國和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敵對和制裁仍在發酵,“反俄”成為了西方世界新的“政治正確”,歐洲的地緣政治對抗也在不斷加劇。隨著沖突局勢的不斷發展演變,國家博弈的深化以及直接影響的傳導與發酵,更深層次影響將逐漸突顯和外溢,對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秩序都將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在這樣的態勢下,美菲舉行超大規模軍演,其原因和指向不言自明。
積極配合美國“印太戰略”實施與深化,激化印太地區的大國戰略競爭,對沖中國日益增長的地區影響力,維持美在地區的領導力和主導權。今年1月,美國國務院發布了題為《中國在南海海洋主張》的報告,系統性地表達了對中國南海各項主張的國際法基礎的主張。2月11日,美國政府正式發布了《美國印太地區戰略》文件和相應的落實行動方案。“印太戰略”將印太地區,特別是海洋領域視為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的核心區域,搭建起了對華全方位、全領域的戰略競爭體系框架。但由于俄烏沖突的影響,國際社會對美國諸多不負責任的做法和其聯盟信譽的質疑越來越多。此次美菲大規模聯合軍演就是一個合適的契機,使美國向地區內盟友高調展現實力和戰略決心。而美菲軍演也只是開始,據美國《防務新聞》報告,今年7-8月,美國海軍將與26個伙伴及盟國的包括41艘艦艇、4艘潛艇、170多架飛機以及2.5萬人參加全球最大規模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
俄烏沖突的硝煙仍未消散,南海的大規模軍演煙云又起。菲律賓未來的南海政策導向是否會重回對抗的強硬立場仍有待觀察,但通過與此次美菲舉行規模空前的軍演,為美地區盟友重新樹立“典型”,造成南海爭端國家對我叫囂而有美國撐腰的假象,并在我周邊國家形成帶動和示范效應,加劇南海地區的緊張局勢。
3月23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我們不反對有關國家在其境內舉行軍事演習,但希望演習不要針對第三方,不要做有損地區和平與穩定的事。我還想強調的是,中菲之間不存在緊張關系,希望有關方面不要人為制造緊張。”
作者:胡鑫 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