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不斷升級傳統旅游業態、創新產品服務方式,大力培育旅游領域新質生產力,持續釋放旅游產業鏈乘數效應,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助力。在“5·19中國旅游日”活動期間,光明網推出“文旅新活力”系列報道,通過衛星新聞、創意圖解等生動呈現文旅市場的新價值和新業態;通過專家觀點、行業觀察等深度展現中國經濟的全新動能和內需潛力,共同解鎖滿足人民群眾幸福生活需要的“活力密碼”。
?
從2023年9月最早提出,到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的系統闡述,及至2024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的工作部署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新動能。面對新質生產力引領下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格局,“文旅+新質生產力”如何推進新時代旅游高質量發展,主要發力點在哪里?
首先我們應深刻理解新質生產力的理論內涵。新質生產力和傳統生產力的相比多了對“新”“質”的要求,其“新”,體現的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質”則是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優化資源配置,目標是高質量發展。相比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突出“新”和“質”,更形象地更準確地刻畫了發展先進生產力的路徑和要求。
其次,圍繞生產力的三大基本要素勞動力、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文旅產業的新質生產力要掌握三個發力點 :
一是打造一支具有創新力的高素質的從業隊伍。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根本的要素。隨著大眾對旅游產品需求更加多元化,旅游產品供給日益豐富且運用新科技的當下,無論是產品創新、業態創新、服務創新還是營銷創新等等,都對旅游企業和旅游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體驗經濟時代,提供標準化、精細化的、個性化的服務,對強運營的要求,也是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保證。強運營的前提是人才,應將人才梯隊的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建立與文旅產業相適應的人才培養體系。
應重點培養具備數字技術應用、創新設計、國際化視野的復合型戰略人才,以適應旅游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旅游業態模式的快速更新。在行業層面應重點培養數據分析和政策研究型人才,能掌握行業規律,并且能準確研判發展趨勢;業務層面培養具有數字化創新能力的產品研發和營銷隊伍,根據業務需要組建IT支持部門;在執行層面應提升一線人員的服務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提升精細化服務水平,以滿足文旅行業和企業發展的體系化勞動力需求。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出臺了《文旅系統青年人才扶持計劃》《鄉村文旅帶頭人支持項目》《文化和旅游標準化工作管理辦法》等,對提升工作規范、從業人員的創新和管理能力,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是高科技、新要素賦能產業發展。
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技術、新材料技術等在旅游業的融合應用,孕育出一大批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產工具,推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同時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既直接創造社會價值,又通過與其他生產要素的結合、融合進一步放大價值創造效應。
為此,文化和旅游部出臺了《智慧旅游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從智慧旅游基礎設施提升行動、智慧旅游服務效能提升行動、智慧旅游管理水平提升行動、智慧旅游營銷效能提升行動、智慧旅游產品業態培育行動、旅游數據資源利用提升行動、旅游數字化轉型提升行動、智慧旅游創新人才培育行動等八個方面促進數字經濟與旅游業深度融合。
推動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在五個重點領域:一是創新文化表達方式,運用數字化手段創新藝術表現形態,應用數字化工具助力藝術創作生產;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水平,加強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優化基層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三是促進文化機構數字化轉型升級,將文化資源數據采集、挖掘、加工與數據服務納入經常性工作;四是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充分利用文化設施、旅游服務場所搭建數字化文化體驗場景,拓寬文化內容數字分發渠道,強化智慧旅游場景應用;五是構建文化數字化治理體系,提高文化數字化政務服務效能。為鼓勵創新和經驗推廣,文化和旅游部還先后公布了全國智慧旅游“上云用數賦智”十佳案例和優秀解決方案名單和一批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示范“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
三是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品優化產業新格局。
新質生產力下的新旅游,一方面是“旅游+”,促進旅游與文化、體育、農業、交通、商業、工業、航天等要素領域的深度融合,打造新型旅游消費目的地。一方面是“+旅游”,主要是互聯網+旅游,科技+旅游、數字+旅游、工業+旅游、商業+旅游等通過旅游賦能,突破旅游的時空范圍,提升品牌形象,促進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的優化布局。
在商業模式上,互聯網+數字文旅將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化和沉浸式的旅游體驗,從而吸引更多的用戶和客戶。旅游企業將能夠通過分析用戶數據,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包括個性化行程規劃、特色文化體驗等,從而提升用戶滿意度和忠誠度。打造“政策金融+產業基金+資本運作”的文旅供應鏈金融體系,構建多部門協同、多創新并舉、多平臺互補、多層次保障的文化金融生態鏈。
在新產品方面,文化產業、科技企業和旅游行業將更多合作,推出更加有創意和有趣味的數字文旅產品,推動利用數字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旅游消費場所,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和多元化的旅游體驗。(作者胡詠君,系全國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旅游國際標準化專家委員。光明網記者趙艷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