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調查總隊: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現況分析與問題探究

    江西調查總隊: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現況分析與問題探究

    susihan 2025-03-31 設備原理 26 次瀏覽 0個評論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網底,與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幸福指數息息相關。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發展要在“病有所醫”的基礎上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十九大以來,國家對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出了更高的定位和要求,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覆蓋城鄉一體的醫療保障服務體系已逐步健全。江西省作為革命老區,同時也是經濟欠發達省份,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提升,但也面臨著一定的短板和挑戰。為了解江西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發展現狀、成效及面臨的主要問題,課題調研組結合本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硬件能力建設總體情況,并針對衛健部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部門以及基層群眾開展專題調研,重點分析了當前江西在推行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短板弱項,并針對問題提出相關意見建議,為助推江西基層醫療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參考。

    一、江西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發展總體情況

    (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量和床位供給量穩中有升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主要是由縣級以下醫院和社區(村)衛生服務機構以及其他縣級以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組成。在統計口徑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涵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門診部以及診所等五個類別。近年來,江西大力加強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全省基層衛生機構保有量和床位供給量持續提升。從相關數據看,截至2021年底,江西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36764個,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5216個;與2020年相比,全省醫療衛生機構總數增加48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2個;與2019年相比,全省醫療衛生機構總數減少26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減少182個;與2018年相比,全省醫療衛生機構總數增加218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96個,總體保持穩中有增趨勢。從全省基層醫療機構床位保有量來看,截至2021年底,江西醫療衛生機構床位總數達307292個,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65514個;與2020年相比,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床位總數增加21495個,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量增加3166個;與2019年相比,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床位總數增加40105個,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量增加4149個;與2018年相比,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床位總數增加57782個,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量增加4899個,床位供給數量持續得以提升。

    (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業人員數持續增加

    近年來,江西不斷完善基層醫護人員培養體系,加大基層本土醫療人才培養力度,有計劃地定向培養一批鄉村衛生技術人員,引導衛生醫療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大力筑牢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基層防線。從相關數據看,截止2021年底,江西醫療衛生機構從業人數總計381735人,其中基層醫療機構從業人數達122164人;與2020年相比,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從業人數增加14208人;與2019年相比,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從業人數增加33322人,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業人數增加4396人;與2018年相比,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從業人數增加55932人,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業人數增加8555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業人數保持穩中有增。

    (三)全省人均醫療服務供給能力持續提升

    隨著江西醫療體系建設的不斷完善,江西人均醫療供給服務能力持續得以提升。從相關數據看,截止2021年底,江西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達到6.77人,較2020年增加0.44人,較2019年增加1.03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47人,較2020年增加0.15人,較2019年增加0.4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達到3.10人,較2020年增加0.24人,較2019年增加0.52人;每萬人口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數達到7.83人,較2020年增加0.21人,較2019年增加0.87人,總體來看,江西覆蓋城鄉的人均醫療供給能力持續得以提升。

    二、各地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建設的總體做法 

    為了解江西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發展及農村居民醫療服務享受總體情況,為深入開展課題研究提供典型素材,點面結合分析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發展現狀、成效及問題。國家統計局江西調查總隊深入南昌、景德鎮、吉安、鷹潭、九江、高安、南城、鄱陽、修水、尋烏、吉安縣等11個市縣開展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情況專題調研,實地走訪衛健、醫保等相關部門以及41家鄉鎮衛生院、39家鄉村衛生室和237戶農村居民。實地調研中發現,近年來,隨著醫療資源逐級下沉,鄉鎮及村一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基層服務能力持續得到提升。各地聚焦服務網絡建設,讓群眾“有地方看病”、聚焦服務能力建設,讓群眾“看得好病”、聚焦服務內涵建設,持續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超七成農村居民反映患一些常規常見疾病首選的醫療衛生機構是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超八成農村居民表示在鄉鎮及村衛生室看病就診的醫療設備及藥品供應能有效滿足就醫需要,超九成群眾對鄉鎮及村醫療衛生服務總體水平表示滿意。但調研中也發現,當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發展仍面臨衛生從業人員收入相對較低、醫療技術服務能力仍然較弱、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缺口較大和村醫群體老齡化現象較為嚴重等四方面問題,需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基層醫療衛生事業長足發展。

    (一)聚焦服務網絡建設,讓群眾“有地方看病”

    近年來,各地著力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統籌協調各方資源,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一線傾斜,基層服務網絡建設持續優化。如南昌市自2016年起,每年從市直公立醫院選派55名優秀醫務人員到鄉鎮衛生院掛職副院長,從鄉鎮衛生院選拔80名優秀年輕醫務人員到貧困村衛生室開展對口幫扶,持續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有效筑牢基層衛生服務網。鷹潭市自2019年以來,組建了以市人民醫院和市中醫院為龍頭的兩個醫共體,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基礎設施設備,不斷改善群眾就醫環境,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全市18個鄉鎮衛生院和2個社區衛生室基本達到建設標準,設有171家產權公有的村衛生室,并配備了常規的診療設備,讓群眾看病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的目標。吉安縣著力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2021年,全縣新開設村衛生室5所,現有村衛生室237所,基本實現鄉村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調研數據顯示:72.6%的農村居民在患感冒發燒、頭疼腦熱等一些常規常見疾病時首選去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就診,78.9%的農村居民認為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基本配置能有效滿足日常就醫需求。

    (二)聚焦服務能力建設,讓群眾“看得好病”

    為加快補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短板,各地強化資金保障力度,聚焦服務能力建設,助力群眾“看得好病”。如浮梁縣反映,2021年全縣共為7家鄉鎮衛生院添置了尿液分析儀、便攜式B超機、超聲波體檢機、全數字超聲顯像診斷儀等常用醫療設備,有力推動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升。吉安市大力推進“優質服務基層行”工作,截止2021年底,全市共有63家鄉鎮衛生院通過市級專家復核達到基本標準,3家通過省級專家復核達到推薦標準,161家達到基本標準以上,占全市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室總數的67%。通過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鄉鎮衛生院在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急診、院前急救、應急處置、中醫適宜技術應用等方面服務能力持續提升。調研數據顯示:86.9%的農村居民認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品供應能有效滿足就醫需求,96.2%的農村居民表示在一些基礎病治療中,對鄉鎮、村衛生室的醫護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感到滿意。

    (三)聚焦服務內涵建設,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

    近年來,各地積極推進醫療資源逐級下沉,積極聚焦服務能力拓展,切實兜牢兜實基層醫療保障網。如南昌市大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工作,推動100%的社區衛生室、鄉鎮衛生院,90%以上的鄉村醫生參與了簽約服務活動,現有近1500個家庭醫生簽約團隊,與270余萬居民開展了家庭醫生簽約,其中覆蓋老年人、兒童、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100余萬人,全人群簽約率達43.8%,重點人群簽約率達60%以上,充分發揮了基層衛生人員“健康守門人”作用。高安市全面推進基層機構“中醫館”項目建設,當前轄區22個衛生院、2個社區衛生室均開設了“中醫館”,實現了中醫服務全覆蓋。同時,以高安市中醫院為樣板,在全市二級公立醫院開展老年病專區服務建設,為全市老年人提供溫馨、便捷的專有服務,推進二級醫院老年病專區建設,并在各衛生院為60歲以上的老人安排免費的定期體檢項目。鷹潭市2021年通過醫共體總院落實下沉醫務人員共計1300余人次,為當地居民提供醫療服務超萬人,醫共體總院指導基層機構手術72例,會診及疑難病例討論88次,教學查房780人次,切實提升了基層群眾就醫獲得感。吉安縣大力拓寬基藥采購率,2021年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采購率達78.4%,二級公立醫院基本藥物采購率達50.1%,通過提高基藥使用率,讓利群眾550余萬元。調研數據顯示:96.6%的農村居民對鄉鎮、村衛生室服務能力總體感到滿意,其中38%的農村居民感到非常滿意,58.6%的農村居民感到比較滿意。

    三、當前江西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層醫療衛生從業人員收入水平相對較低

    調研中了解到,一方面,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入,醫療的收費標準有所降低,基本藥物實行零差價銷售,基層衛生機構藥品銷售收入大大壓縮,醫務服務收入相對不足。同時,政府財政保障力度有限,醫務人員待遇總體較低。另一方面,不同于鄉鎮衛生院財政撥款,村衛生室主要是自收自支,一定程度較難保證醫療衛生人員收入。如高安市某衛生院反映,當前共有醫生、護士和檢驗人員共52人,除財政經費外,鄉鎮衛生院每年還需支出人員經費290余萬元,占總經費的38.67%,當前收入和支出僅能基本持平,難以有效保障基層醫療衛生人員收入提高。新建區石埠鎮某村衛生所反映,當前村中以老人和兒童為主,就診人數有所下降,加之藥品價格公開透明,除去衛生所日常運營中水電費、寬帶費、打印費等日常費用外,衛生室每月收入不足千元。調研數據顯示:45%的基層醫療機構反映主要收入來源為財政補貼,37.5%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護人員平均月工資在3000月以下,42.5%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護人員平均月工資在3000~4000元,80%的醫療機構期待提升基層醫護人員薪資待遇。

    (二)基層醫療技術服務能力仍然較為薄弱

    調研中了解到,當前各鄉鎮衛生院基本按要求設置了內科、外科、婦產科等相應科室,但是受專業技術人員不足、部分設備缺乏等限制,基層醫療技術服務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如吉安市反映,當前轄區尚有部分鄉鎮衛生院沒有配齊彩超、DR數字X線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新三件”,醫療技術服務能力有待提高。余江區某衛生院反映,當前一臺CT機器高達幾百萬的價格,如果僅靠自身診療收入,短期內較難購買。浮梁縣某衛生院反映,由于院中無婦幼保健專科醫生,產前檢查等一些孕產婦保健工作無法開展,在公共衛生體檢中的輔助科室檢驗、B超也需要臨時聘請上級醫院人員協助開展。昌江區某衛生院反映,2021年底院中新購入CT機,配套操作人員由市醫院對口幫扶,目前本院缺少具體操作人員。鄱陽縣反映,當前部分鄉鎮缺少相關設備操作員,B超、檢驗等科目操作員多數由半路出家的人員或醫生兼職,醫療水平難以得到有效保證。新建區某衛生院反映,當前使用的醫療設備多數仍為十幾年前購進的老舊設備,整體技術水平較為落后。該鎮熊先生反映,自己腿受傷骨折后,第一時間去了鄉鎮衛生院,而衛生院沒有拍X光的儀器,只能在簡單包扎后轉診區醫院。調研數據顯示:21.1%的農村群眾認為鄉鎮、村衛生室的基本設備配置較為老化,28.8%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認為當前基層醫護人員服務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48.6%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呼吁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財政補貼力度。

    (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缺口仍然較大

    調研中發現,當前部分鄉鎮基層醫護人員存在一定缺口,一定程度也制約了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如鄱陽縣反映,當前全縣鄉鎮衛生院缺編達到489人,全縣鄉鎮衛生院擁有初級職稱以上的人員559人,僅占全縣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63%。余江區某衛生院反映,當前鄉鎮共有群眾2萬余人,按照人員配比標準,醫護人員需17人,但目前衛生院在編在崗人員僅12人,醫護缺口較大。峽江縣某衛生院反映,該鎮衛生院執業醫師僅7人,其中有6人在3年內即將退休,執業醫師缺口較大。鷹潭市龍虎山風景名勝區某衛生院反映,醫院臨床醫師、婦產科醫師缺口在3人左右。高安市某衛生院反映,當前存在醫護人員缺口,近幾年招聘的3名本科生均已離職,現有1名管培生正處于“3+2”的服務期,多數管培生在鄉鎮衛生院服務2年后也多有離職打算。井岡山市某衛生院反映,該市于2016年向社會統一招聘了16名醫學院應屆生定向分配到各鄉鎮衛生院,5年內已陸續離職9人。調研數據顯示:17.5%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護人員擁有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人員占比低于20%,23.6%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護人員擁有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人員占比在20%~40%之間,46.3%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反映面臨醫療專業人才缺乏、人才引進困難的問題。

    (四)基層村醫群體老齡化現象總體較為嚴重

    調研中了解到,由于當前村醫群體沒有正式編制,職業認同感較低,社會保障水平相對較弱,雖從事公益性醫療衛生健康事業,但難以享受“五險一金”、職務晉升等方面保障,多數年輕人員不愿進入鄉村醫生行列,致使鄉村醫生老齡化現象較為嚴重。如湖口縣反映,當地50歲及以上在崗鄉村醫生占比達56.3%,60歲及以上在崗村醫占比達33.6%。鄱陽縣反映,當前全縣擁有1760名鄉村醫生,到齡退休的有600余名,占總數的34%。永豐縣某鎮共有鄉村醫生32人,其中70歲以上有4人,占比達12.5%。村醫老齡化現象較為嚴重一定程度制約了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一是村級衛生機構從業人員存在青黃不接現象。由于村醫待遇偏低,村衛生所就業環境較差,青年醫生返鄉就業意愿不高,老村醫退崗或將導致崗位空缺。如湖口縣流芳鄉某村反映,本村衛生站沒有固定值守醫生,由鄉衛生院派3名醫生輪流值班,導致村衛生站難以完全正常運轉。余江區潢溪鎮某村衛生室僅有在崗人員1人,平時看病、開藥都是1個人,如遇上生病、離休,或將面臨無人接替的現狀。二是村醫退休待遇尚未落實,當前村醫退崗后僅有每月300元的村醫退休津貼,社會保障能力相對不足,難以吸引年輕人員進入。調研數據顯示:33.8%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反映面臨基層醫護人員老齡化現象較為嚴重的困難,47.5%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期待加強基層醫護人員人才隊伍建設,5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呼吁加強村醫群體社會保障水平,提升職業認同感。

    四、加快補齊短板助推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一)建議突出核心能力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地區

    全面加強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推動構建以政府投入為主、村集體投入為輔、社會各界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改善農村地區群眾就近就醫條件。指導以縣級醫院為主體、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為網底組建縣級醫療集團,通過實施人才、業務、藥品、績效等統一管理模式,激活縣級醫療集團內生動力,切實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切實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大力完善大型綜合醫院定點幫扶基層醫療機構制度,促進中高端醫療人才定期下基層行動,采取定期赴轄區內基層醫療機構坐診、對轄區內基層醫護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現場教學等多種方式,助力基層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和業務水平持續提升。

    (二)建議創新用人選人機制,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江西調查總隊: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現況分析與問題探究

    積極完善基層人才招錄機制,在現有人才招聘政策的基礎上,對報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專業技術人才開放綠色通道,對緊缺人才特殊崗位可放寬年齡條件限制。持續實施“歸雁計劃”和“選調計劃”,吸引更多本土人才回歸家鄉,定期拿出一定的指標招聘“三支一扶”優秀醫學類院校畢業生充實基層醫療人才隊伍。在人才引進方面,對優秀人才和緊缺人才可適當放寬標準,同時,在面向基層訂單培養的醫學生實行本地戶籍優先的定向招聘,實現招聘本土化,推動培養的基層衛生人員“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在人才培養方面,建立區域性培訓中心,集中學習所需知識與技能,注重培養的實用性,加快培養疾病診斷和防控能力較強的基層“健康守門人”。

    (三)建議大力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為基層地區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建議以縣級醫院為龍頭,整合縣鄉兩級醫療衛生資源,推動建立緊密型醫共體,形成醫療體系,實現衛生一體化。推動形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醫務人員由縣區級醫療機構聘用,與縣區級醫院工作人員擁有同等的工資標準與社會保險,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崗位吸引力。此外,積極推動完善大型綜合醫院基層幫扶制度,緩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短缺問題。探索通過大力發展5G+醫療,加快推進基層智慧醫療發展,實現省、市級醫院和縣級醫院的無縫對接,充分發揮醫療資源優勢,實現遠程病理診斷、遠程會診、遠程病例討論和手術指導等,讓基層群眾享受到更加及時便利的醫療服務。

    (四)建議提升政策保障水平,切實提升鄉村醫生隊伍職業獲得感

    下大力氣解決鄉村醫生身份不明、待遇偏低、有風險、無人管、無人干等問題。實行鄉村一體化管理是改變鄉村醫生身份、穩定鄉村醫生隊伍的關鍵,建議積極探索推行基層衛生人才“縣管鄉用、鄉管村用”管理機制,鄉村醫生經考核合格后納入鄉鎮衛生院管理,劃入鄉鎮衛生院編制體系,享受鄉鎮衛生院人員待遇,由鄉鎮衛生院統一管理、培訓和使用,推動解決鄉村醫生面臨的身份不明、待遇低等問題。同時,適當提高已退休鄉村醫生養老補助標準,進一步提高鄉村醫生養老和醫療等待遇,切實增強鄉村醫生職業認同感和獲得感。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江西調查總隊: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現況分析與問題探究》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