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花兒童合唱團:從大山深處唱到冬奧會的天籟童聲

    馬蘭花兒童合唱團:從大山深處唱到冬奧會的天籟童聲

    yangxinhong 2025-04-01 聯系我們 22 次瀏覽 0個評論

      馬蘭花兒童合唱團
      從大山深處唱到冬奧會的天籟童聲

      2月20日晚,鳥巢,冬奧會閉幕式。燈光打在44位山里娃身上,娃娃們用希臘語唱起《奧林匹克頌》,他們的衣服和鞋上點綴著冰藍色的魚頭剪紙圖案,衣服厚厚的,顯得萌態可掬,像中國傳統的年畫娃娃。孩子們的眼神純真、聲音純凈,邊唱身體邊隨著旋律搖晃。在歌聲中,奧林匹克會旗緩緩降下。

      這44名孩子來自河北阜平山區的馬蘭花兒童合唱團,16天前,他們在冬奧會的開幕式上,也是用希臘語演唱了《奧林匹克頌》。

      以往的奧林匹克會歌多由各國著名的藝術家演唱,今年,冬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動了請大山里的孩子站在全世界面前唱會歌的想法,“要帶著泥土的芬芳”,他認為這是一種文化自信的表現。

      “天籟之音”,張藝謀評價第一次聽到這群孩子唱歌的感受,“特別地真誠,特別地淳樸”。

      而在四個多月前,這群娃娃中的多數人還看不懂樂譜。

    馬蘭花兒童合唱團:從大山深處唱到冬奧會的天籟童聲

      “不會唱歌的孩子多可憐”

      現在回想,阜平縣城南莊鎮夏莊學區中心校校長劉凱依然覺得一切像夢一般。

      去年中秋節前,他接到了北京冬奧組委的電話,要來看看馬蘭小樂隊。

      馬蘭小樂隊是鄧小嵐創建的,她是作家鄧拓的女兒。鄧小嵐今年79歲,眼睛依然亮亮的。她戴眼鏡,身形瘦小,說起話來,總是夾帶著手勢,隨時隨地都能唱起來。唱的多是兒歌,《小鴿子》 《小杜鵑》……

      馬蘭小樂隊是2006年成立的,最初的成員都是阜平縣城南莊鎮馬蘭村的孩子。

      鄧小嵐和馬蘭村孩子們的緣分源于一次掃墓。馬蘭村曾是《晉察冀日報》機關駐地,鄧小嵐的父親鄧拓曾任《晉察冀日報》社長兼總編輯。1943年底, 19位馬蘭村鄉親為掩護報社同志,被日軍殺害。2003年,鄧小嵐和《晉察冀日報》的老同志回馬蘭村,為當年遇難的鄉親們掃墓,正好遇見了一群同來掃墓的孩子。

      “你們來唱首歌吧,《學習雷鋒好榜樣》會唱嗎?”孩子搖頭。“《少先隊隊歌》呢?”孩子們還是搖頭。鄧小嵐聽了直著急,說“國歌總會唱吧?”終于有兩個小孩舉手了,卻唱跑調了。

      鄧小嵐的媽媽喜歡音樂,小時候,家里總放古典音樂。高中時,鄧小嵐在學校學了小提琴。大學,進了清華樂隊,做小提琴手。“不會唱歌的孩子多可憐”,2004年,退休后的鄧小嵐開始往返北京與馬蘭村教孩子們音樂。

      車開進阜平,一路都是連綿的山脈,阜平曾是河北著名的貧困縣,2020年初才脫貧“摘帽”。這里土壤條件差,莊稼收成少,環境也很封閉。沒修路時,鄧小嵐來馬蘭村,要坐一天的車。早上8點從北京出發,天黑才能到。這也是劉凱一開始難以相信冬奧組委要來他們這個山溝溝來挑孩子的原因。

      剛來馬蘭村時,鄧小嵐發現山里的孩子唱歌雖然音準差點,但聲音很干凈、透明,“像從樹林里穿過來,從溪水里流過來的”。受過專業訓練的,反而沒有這種色彩。她從北京的親戚家、朋友那里搜集二手樂器,運到馬蘭,教孩子們樂器。手風琴沉,分配給壯一點的小孩,小姑娘就拉小提琴。2006年,鄧小嵐從馬蘭小學選出了6個孩子,成立了馬蘭小樂隊。

      2008年,在北京中山公園,馬蘭小樂隊給《晉察冀日報》的老人做了演出,這是馬蘭小樂隊的處女秀。知道鄧小嵐組建了小樂隊,縣里有活動也邀請他們去演出。媒體報道后,小樂隊外出演出的機會越來越多,不少企業還捐贈了樂器。2012年,馬蘭小樂隊登上了北京衛視的春晚。

      鄧小嵐說,北京冬奧組委正是看了馬蘭小樂隊的視頻,才找到了阜平,最終決定在這里選拔一個兒童合唱團,演唱《奧林匹克頌》。

      溫暖的背后

      一開始,劉凱對于孩子們參加演出還是沒抱希望,“畢竟那么大的舞臺,咱們的孩子們沒經過系統的訓練,怎么會選上我們。”他一度以為他們只是參與選拔的隊伍之一。

      很快,冬奧組委就到了城南莊鎮的幾所小學開始挑人,第一批挑了70多人。幾天后,劉凱接到通知,“這事定了”。

      最終,合唱團被命名為馬蘭花兒童合唱團,馬蘭小樂隊有8位孩子被選進了合唱團,鄧小嵐成為合唱團的顧問。

      讓山里的孩子登上冬奧會舞臺這是一個溫暖、美妙的想法,但是落地時,充滿了重重困難。

      孩子們的音樂底子很薄。十八年前,鄧小嵐第一次到馬蘭小學。學校只有兩個老師,四間房子,一個房子歪歪斜斜,用一個大樹干頂著。孩子們從沒上過音樂課。鄧小嵐從音階開始一點點教起。

      張曼華是馬蘭花兒童合唱團的帶隊老師,去年開始在城南莊鎮的石猴小學教音樂,她是這所學校第一位專門的音樂老師。她介紹,《奧林匹克頌》本就是一首難度比較大的歌,音域寬,變化音多。無伴奏合唱更難,純清唱對演唱者的音準、音色要求更高。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紀錄片《盛會》中記錄了這樣的場景:在冬奧組委的一次工作會議上,一位分場導演說,“這幫孩子底子太薄了、太薄了,(只能)通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看看能達到什么效果”。張藝謀說:“沒關系,我們創造奇跡”。

      阜平縣調來了縣城最好學校的兩位老師前來支援,保定學院音樂舞蹈學院也來了四位老師。后來,中央音樂學院也派來了指導老師。

      孩子們不懂音高,老師們只能刺激孩子們的想象,“想象你在山上喊山下人的感覺”……

      時間短,老師們只能不斷重復強化訓練讓孩子們掌握這首歌。先教唱譜,把一首歌分成幾段,抄在黑板上,一段段地教。今天教兩句,明天教兩句。先統一教,熟練以后,再把孩子們分組交給不同的老師,跟著鋼琴練,一個一個地給他們摳音準、音高。

      韓舒心扎著小辮子,臉像一個圓圓的紅蘋果,她是團里最小的孩子,大家都叫她“小豆豆”。她不滿6歲,還不會寫自己的大名。因為音準好、性格活潑,韓舒心被選進了合唱團。剛進團時,她學一會兒,就不愿意學了,跑到門外站著。合唱團最大的孩子才11歲,注意力都有限。

      為了讓訓練過程不枯燥,增加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老師們發明了很多游戲。如拍手,讓孩子們聽節奏,試著模仿。還有“開火車”,老師彈鋼琴,讓孩子排隊接龍,做動作讓后邊同學模仿。半個多月后,韓舒心在課堂上的參與度高了很多,上課時,不溜出門了。

      訓練久了,孩子們對冬奧會有了更感性的認知,也更投入了。白振源是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讀四年級,跟鄧小嵐學吉他。他喜歡音樂,排練時,老師說他哪兒唱得不好,下課后,會一直練。

      學說希臘語

      十月,村莊正是豐收的季節。樹枝上掛滿了蘋果和梨子,山里一片橙黃與粉紅,一簇簇的黃色小野菊開得繁茂。2021年10月18日,馬蘭花兒童合唱團正式成團,孩子們搬進了城南莊鎮的八一小學住校集訓。他們迎來了一個新的挑戰:學習希臘語。

      林嘉濠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學生,他和他的老師負責教合唱團希臘語。來之前,林嘉濠提前學會了這首歌,做了一個教學計劃:先從最基本的希臘語字母學起,再學發音。

      第一節課上,林嘉濠用希臘語教了《奧林匹克頌》的頭兩句,孩子們小聲地模仿著,唱得磕磕巴巴的。鄧小嵐建議用漢語拼音標注發音,但有些音,漢語拼音找不到,比如希臘語“在這里”。林嘉濠只能按照希臘語教,“舌頭用上下牙齒輕輕咬住”,細致告訴他們發音動作:舌頭怎么放的、嘴巴怎么動的。還有的詞語用英語代替;最后孩子們拿到的歌詞版本有漢語拼音、英語和希臘語三種。

      孩子受方言發音影響比較大 ,如希臘語“沖出”這個詞,孩子們怎么都發不好。林嘉濠只能一遍遍糾正,針對性地重復,讓大家形成肌肉記憶。

      來之前,林嘉濠還準備了很多圖片,有名詞和動詞類的,以方便孩子理解歌詞的含義和歌曲想要表達的感情。

      二十多天的訓練之后,希臘語歌詞終于被拿下。

      進入12月,合唱團的訓練進入查缺補漏的階段,老師每周要把排練的情況錄成視頻,向冬奧組委匯報。教室里彌漫著緊張的氛圍,黑板上寫著“不換氣”三個字,后面打了一個感嘆號,外面畫了一個方框。常有孩子一句話唱不完,偷偷在中間換口氣,老師寫在黑板上著重提醒。除了上課時間,合唱團一天還要訓練四五個小時。

      今年1月初,馬蘭花兒童合唱團來北京參加集訓。最終合唱團的人數確定為44人,不少被淘汰的男孩抱著校長抹眼淚。白振源因嗓音有些嘶啞,也被淘汰了,走之前,帶隊老師抱了抱他,這個要強的男孩說自己沒哭。

      保持微笑

      第一次到鳥巢排練,孩子們很拘束,表情不夠自然、舒展。劉凱說,在學校里剛訓練時,孩子們就顯得不自信,很多學生連學校的六一聯歡晚會都沒參加過。唱歌時,他們有的貓著腰,有的眼睛四處亂瞟,有的張不開嘴。每個人的表情迥異,對眼前所做的一切都感到陌生與不適。

      老師告訴孩子們要表現出享受音樂的感覺,讓他們想象自己眼里有顆小星星,“比比誰的小星星最亮”。為了給孩子們練膽兒,學校升國旗時,校長故意讓合唱團在同學們面前唱歌,帶著孩子去鎮上人多的地方唱歌。

      但在阜平練的膽兒,到鳥巢完全不夠用了。為了讓孩子們能盡快適應大舞臺,老師們只能多鼓勵,“我們要讓全世界的小朋友聽到我們的歌聲”。每天回到酒店之后,帶隊老師會盯著他們練表情。“保持微笑,多想著開心的事噢,小豆豆”,對于5歲多的韓舒心來說,保持微笑還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老師要不斷的提醒,后來,看著一起住的大姐姐每天練表情,她在睡覺前,也會對著鏡子練習笑容。

      排練這段時間,校長劉凱成了孩子們的“保姆”,大到負責安全,小到盯著寫作業、系鞋帶,一律包攬。

      來北京之前,學校給孩子們準備了衣服。兩件羽絨服、一長一短,衛衣、鞋子,帽子、手套;統一買了行李箱;準備了常用的藥品。為了怕孩子走丟,他們給年紀小的孩子做了手牌,上面寫著老師的電話。來之前,劉凱特意開了家長會,對孩子家長交代了物資籌備的情況,說:“條件不足的地方,我們會用愛補齊”。

      但到北京第一天,合唱團就開始水土不服。在山里時,孩子們都是走路上學,不習慣坐車。在北京每天坐大巴從酒店趕到排練場,路上,不少孩子都暈車,吐得一塌糊涂。幾天后,劉凱就協調帶孩子搬到鳥巢附近的酒店,每天步行去排練場。山里氣溫低,北京空氣干燥,加上吹空調,孩子們開始流鼻血,帶隊老師們趕緊買來了鹽水噴霧液。

      第一次一個人出遠門,孩子難免想家。在阜平集訓時,五所小學的校長輪流陪孩子一起住校。

      韓舒心有時有情緒了,帶隊老師張曼華會鼓勵她“爸爸媽媽會在電視里看到你”。“我的同學能看到嗎?”“能。”韓舒心就平靜了下來。過幾天,她突然趴到張曼華耳邊說:“老師,我昨天晚上想家,但只哭了一會兒,就好了”。

      來北京之前,劉凱充滿了忐忑,怕山里的孩子被人說“不懂規矩”。沒想到孩子們出乎意料地懂事,吃完飯后,會把垃圾收拾好,看到保潔阿姨來打掃,會主動幫忙。

      給孩子們的表演打105分

      2月4日,冬奧會開幕式上,輪到馬蘭花兒童合唱團出場了。44名娃娃頭戴紅帽子,身著虎頭圖案的白色棉襖,腳上是虎頭鞋。

      坐在觀眾席上的劉凱,兩只手緊緊抓住膝蓋,心中默念“別出錯,別出錯”。

      奧林匹克會旗升起,孩子們開始唱歌。劉凱的眼神停在了一個孩子身上,他搖晃身體時,晃反了方向。密密麻麻的汗一下子從劉凱的腦門兒上冒了出來。好在孩子及時調整了過來,2分多鐘后,表演順利結束。劉凱一下子從座位上彈了起來,激動地伸出一只手使勁向舞臺揮舞。

      而這個小小的失誤意外成了節目的彩蛋,它讓這個質樸、純凈的節目顯得更加生動、不加雕琢,不少網友評價說:“有一個搖反了,好可愛”。

      鄧小嵐坐在鳥巢的觀眾席上。她也同樣緊張,不知道孩子們會表現得如何。

      看著自己帶的這群山里娃站在這么大的舞臺上,鄧小嵐有些恍惚,“真像森林里來了群藍精靈”。滿分是100分,表演結束,她說給馬蘭花兒童合唱團的表演打105分。

      閉幕式上,孩子們的服裝從火紅的虎頭服變成了象征“連年有余”的冰藍色魚頭服,上場動作也要發生變化,直到閉幕式前兩天,動作才最終確定。劉凱說,他發現經過了開幕式,孩子們都自信了很多。在鳥巢排練時,不緊張了,笑得也更自然和放松了。

      閉幕式演出時,劉凱在候場區的電視上,看了孩子們的演出。看到最后“站定”的結束動作,劉凱的眼淚掉了下來。

      上臺前,他還很擔心,“很怕觀眾以審視或挑剔的目光看”。他說,這次經歷對他這個山區的校長震動很大,因師資限制、升學考慮等,以前在加強學校音體美教育方面,他總信心不足。目前城南莊鎮的很多小學還沒補齊音體美老師。現在,他下定決心要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藝術和體育的樂趣,“它們能夠豐富學生的心靈”。

      鄧小嵐培養的學生中,也有不少人考上了音樂學院。但鄧小嵐說,她的目的并不是讓馬蘭的孩子都成為音樂學院的學生或參加某場演出,而是想讓孩子們和音樂成為好朋友,“只要他喜歡音樂,我的目標就完成了”。

      新京報記者 王霜霜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馬蘭花兒童合唱團:從大山深處唱到冬奧會的天籟童聲》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