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等外媒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2月7日表示,他將實施對等關稅措施。路透社評論稱,特朗普這一“攻勢”,是撕毀并重塑有利于美國全球貿易關系的一次“重大升級”。
特朗普2月7日在與來訪的日本首相石破茂會晤時宣布上述消息,“我將在下周宣布,實施對等貿易,以便我們與其他國家受到平等對待”,“我們既不要求更多,也不要求更少”。特朗普還表示,相關關稅措施將適用于所有國家,消息可能會在“下周一或周二”發布。
“我認為這是唯一公平的方式,這樣沒有人會受到傷害,”特朗普稱,“他們向我們收費,我們也向他們收費。這是一樣的。我考慮走這條路,而不是征收統一的關稅。”
對等關稅的概念除了是特朗普第一任期和2024年總統競選中的一個關鍵話題外,還曾出現在美國傳統基金會2025項目計劃的一部分中,該計劃由特朗普欽點的白宮貿易和制造業高級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撰寫,他曾在第一屆特朗普政府任職。
納瓦羅在報告中寫道,如果特朗普在2019年呼吁的一項措施(即對等關稅)得以實施,總統很可能必須優先考慮與哪些國家進行談判,而潛在的目標可能是“那些使美國存在較大貿易逆差且征收相對高關稅的國家”。
除了已經加征關稅的中國外,根據納瓦羅對“2025項目”的分析,美國最優先考慮的國家中包括了印度。次重要區域的貿易伙伴是赤字極高的歐盟,以及關稅差異特別大的泰國和越南。第三級目標則將是日本和馬來西亞。
政治新聞網Politico提到,特朗普經常提到外國政府對美國汽車征收更高的關稅,比如抱怨歐盟對汽車征收的10%進口關稅,遠高于美國的2.5%。
報道還提到,此前,特朗普曾威脅要對所有進口商品征收統一的10%或20%的關稅,并責成政府研究這一可能性。當地時間2月2日,特朗普還表示,他計劃很快對歐盟產品征收關稅,并重申他對美國與歐盟貿易逆差的不滿,以及歐盟對美國產汽車和農產品進口不足的問題。
此前,美國要加征關稅的做法已遭到多方反對。美國輿論認為,美方關稅措施可能會影響美國經濟增長,反而傷害美國自身。當地時間2月3日,美國會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民主黨人查克·舒默表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為“歷史上最愚蠢的貿易戰”。
與此同時,歐盟準備迎合特朗普,或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據參考消息援引德國《商報》網站2月7日報道,歐盟希望將進口到歐洲汽車的關稅從目前的10%降至更低水平。
德國社民黨政治家、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向《金融時報》證實了這一消息。
《金融時報》援引朗格的話說:“我們可以嘗試在成本和關稅升級前達成協議。”報道稱,此舉已得到歐盟各成員國政府的同意。據稱,包括德國在內的各大汽車制造商的所在國都沒有抵制。根據最新的貿易數據,2022年,歐盟向美國出口約74萬輛汽車,價值約為374億歐元。美國向歐盟出口約27萬輛汽車,價值接近90億歐元。
朗格還警告,如果無法達成協議,歐盟將采取一切可用手段回應美國的關稅。這很可能首先意味著嚴格對待美國的大型科技公司。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副秘書長胡鈺表示,近日,特朗普一系列的關稅舉措及表態讓全球貿易格局陷入新的不確定性,目前存在引發全球范圍內的貿易戰風險,緊張氣氛已經彌漫。此外,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讓全球經濟的復雜性上升,如計劃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征收10%—20%的關稅,但并未全面實施,而是針對特定行業。雖然這種策略可能會降低貿易戰全面爆發的可能性,但增加了對全球經濟影響預期的復雜程度。
“特朗普發動貿易戰,幾乎遭到了全世界的譴責,對我國來說并不一定是壞事,可以在危機中孕育更多新機。一是開拓新市場,結交新朋友。加強與其他國家溝通與合作,通過多邊機制,如WTO,推動貿易自由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同時,推動區域貿易協定的簽署,例如CPTPP,以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二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高自身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加大對研發和創新投入,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國際競爭力。三是提升綜合實力。通過供應鏈管理、市場多元化、政策爭取、技術創新等措施,提高產品競爭力,以應對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四是風險預警與應對措施同步。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制定應急預案,提高應對貿易摩擦的能力。”胡鈺說。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