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歐洲議會選舉投票于布魯塞爾時間6日至9日在歐盟27個成員國舉行。初步統計結果顯示,持中間立場的復興歐洲黨團以及綠黨和歐洲自由聯盟組成的黨團所獲議席減少幅度較大,歐洲議會向右傾斜明顯。
歐洲議會選舉每五年舉行一次,此次選舉也是英國正式“脫歐”后的首場歐洲議會選舉。
作為歐盟的監督、咨詢和立法機構,歐洲議會是歐盟核心機構之一。歐盟各成員國在歐洲議會所擁有的席位,總體以國家人口數量為基準、經政治協商后確定,人口較多的國家所擁有的議席也相對較多。在本屆歐洲議會的720個席位中,德國、法國、意大利分配到的席位較多,分別有96席、81席和76席,而人口較少的塞浦路斯、盧森堡和馬耳他分別只有6席。
歐洲議會的議員由各成員國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各成員國在選舉時遵循一些共同原則,但也存在差異。一般來說,當選議員在歐洲議會中按照黨派組成跨國黨團,議員更多是依據黨團的政治訴求展開日常工作。
初步結果顯示歐洲人民黨黨團
在歐洲議會選舉中獲勝
當地時間9日晚,第十屆歐洲議會選舉投票落下帷幕。歐洲議會公布的最新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歐洲人民黨黨團在選舉中獲勝。
初步結果顯示,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黨團獲得720個席位中的184個,保持其第一大黨團的地位。中間偏左的社民黨黨團以139個席位位居第二。這兩個黨團近十年來一直是歐洲議會最大黨團。持中間立場的復興歐洲黨團獲80席,右翼的歐洲保守與改革黨團獲73席,極右翼的“身份與民主”黨團獲58席。
據總臺記者顧鑫介紹,此次選舉中,歐洲極右翼勢力增長迅速。法新社報道說,歐洲選民對移民和綠色轉型的成本感到擔憂,并對包括俄烏沖突在內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感到不安。極右翼政黨抓住這些痛點,在選舉中形成優勢。輿論普遍認為,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仍是歐洲議會最大的黨團,但中間偏右和中間偏左政黨享有的多數優勢也會收窄,這將使得推動歐盟新法或加強歐洲整合的努力變得更加復雜。
歐盟主要成員國選舉初步統計結果一覽
歐盟成員國自9日晚開始陸續公布各自投票結果。
德國初步統計結果顯示,聯盟黨獲得30.3%的選票,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獲得了15.6%的選票,德國總理朔爾茨所在的社會民主黨獲得14.1%的選票,德國綠黨得票率為12.0%。
根據法國多家媒體9日晚公布的出口民調結果,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獲得超過31.7%的選票,在法國政黨中得票第一。執政黨復興黨僅獲得14.9%的選票,遠低于極右翼政黨。法國總統馬克龍9日晚在電視講話中宣布解散國民議會,并將舉行新的國民議會選舉。
分析人士指出,在法國第五共和國歷史上,曾出現過5次總統解散國民議會的情況,以應對政府所面臨的政治危機或社會危機。總統希望通過解散國民議會并舉行新的議會選舉,使執政黨在議會中有機會獲得絕對多數席位。馬克龍領導的復興黨雖然在國民議會的議席領先其他黨派,但未能達到絕對多數,這使得執政黨的改革計劃在國民議會一直受到來自反對派的巨大阻力。此次歐洲議會選舉中執政黨的低支持率,更暴露了執政黨在選民中遭遇“信任危機”。
根據法國埃拉貝民意調查公司9日晚進行的民意調查,52%的法國人支持總統解散國民議會的決定。
△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解散國民議會
意大利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意總理梅洛尼領導的意大利兄弟黨得票率達到27.7%,中左翼的意大利民主黨以23.7%的得票率緊隨其后,民粹主義的五星運動黨排名第三,得票率為11.1%。
波蘭出口民調顯示,中右翼的公民聯盟贏得該國在歐洲議會53個席位中的21席,法律與公正黨和自由與獨立聯盟所代表的右翼保守勢力共獲得25席。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領導的執政聯盟(青民盟和基民黨)以43.76%的得票率領先,預計將獲得匈牙利在歐洲議會21個席位中的11席。新成立的尊重和自由黨異軍突起,以30.70%的得票率緊隨其后,預計將獲得7個席位。
奧地利極右翼政黨奧地利自由黨以25.7%的得票率位居榜首,略高于得票率為24.7%的執政黨人民黨。
據荷蘭通訊社9日晚公布的計票結果,由綠色左派聯盟和工黨組成的政黨聯盟獲得8個席位,成為荷蘭在歐洲議會中的第一大黨,極右翼自由黨以6席位居第二。
9日晚的初步計票結果顯示,比利時首相德克羅所在的荷語開放自民黨在選舉中失利,該黨在聯邦選舉中僅獲得5.9%的選票,在地區選舉中獲得8.1%的選票。德克羅隨后宣布將于6月10日向比利時國王遞交辭呈。右翼政黨新弗拉芒聯盟黨得票率居于首位,極右翼政黨弗拉芒利益黨位居第二。
10日公布的最新初步統計結果顯示,西班牙主要反對黨人民黨得票率最高,達到34.2%,收獲了22個歐洲議會席位。當前執政黨工人社會黨得票率為30.18%,獲得20個議會席位。極右翼政黨“呼聲黨”得票率位居第三,獲得6個席位。
隨著更多選區公布統計結果,席位分配還可能發生變化。根據初步統計,本次選舉投票率為51%。
專家分析丨選舉結果符合民調
體現歐盟政治生態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分析指出,此次歐洲議會初步選舉結果比較符合此前的民調結果,體現了當前歐盟的政治生態。
歐洲政治生態右轉 政策將朝保守內向發展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我們看到這次歐洲議會選舉的結果, 應該說和此前歐方的主要預測大體吻合。這個結果表明,現在一方面兩大黨團,也就是中右的人民黨團和中左的社會和民族黨團都鞏固了第一、第二大黨的地位。但是我們也看到,中間黨團以及綠黨黨團的席位都出現了比較大幅度的下降,盡管此前各方估計極右翼黨團的勢力可能會上升,但現在的結果是上升幅度非常有限。
選舉結果表明法德民眾對政府不滿情緒上升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這次歐洲議會選舉的結果表明,右翼黨團勢力在不斷地壯大,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出目前歐洲整個政治生態的變化方向仍然是向右轉。這樣一來,我想接下來的5年,對于歐洲來說,它的整個政治環境,包括政策的一些基本方向,會進一步朝著比較保守、內向的方向去發展和變化。
歐洲政府在重大問題上難獲民眾一致支持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近些年來歐洲政治加速向右轉的主要表現在一些歐洲大國,尤其是法德兩國。從歐洲議會選舉結果來看,也體現出現在法德兩國民眾對一些政府決策的不滿情緒在上升。以法德為代表的一些歐洲國家,近年來不僅遭遇到了內外的困難,而且政府在決策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左右為難,或者說在決策的時候難以顧及更多民眾感受,有可能會出現導致政策停滯甚至倒退的一種情況。歐洲議會選舉的結果集中表現出當前歐洲政府在處理一些重大的內外政策問題上,現在很難得到民眾明確且一致的支持。
極右翼勢力政策主張將影響歐洲各國
極右翼勢力政策主張將影響歐洲各國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歐洲議會選舉結果一方面是歐洲政治生態變化的晴雨表;另一方面,歐洲議會選舉會對各國的政府,尤其是執政黨接下來政策的選擇產生一些影響。法國方面就率先作出反應,想要通過重新進行議會選舉,來消除歐洲議會選舉對法國國內政治形勢的一些負面的影響和沖擊。我想法國的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歐洲一些國家政府想對歐洲議會選舉結果進行反應的一個方向。隨著極右翼勢力不斷在歐洲議會,整個歐洲政治中站穩了腳跟,所以接下來他們的一些政策主張毫無疑問會對歐洲多數國家的決策產生直接而且重要的影響,圍繞著歐洲各國的一些重要的政策議題,包括移民和難民的問題,包括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的問題,以及包括如何去看待歐洲內部,也就是歐盟自身的改革的問題等等。
極右翼勢力政策主張將影響歐洲各國
歐洲各國政策將更多體現本國利益優先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在這個問題上,歐洲各國政府不得不對目前極右翼勢力提出的一些所謂改革主張作出反應。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預計接下來歐洲各國的政府在上述的一些重要的政策議題上,會進一步去體現所謂的要維護本國利益優先,對外還可能會采取更多保守主義或者說保護主義政策舉措。
原標題:《歐洲“向右轉”,癥結在哪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