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南太平洋島國湯加附近海底火山持續噴發并引發海嘯,任愛芝、趙培寶和張劍鋒,三位留在湯加的山東省聊城大學援外教師,與國內家人、學校的聯系中斷。1月16日,中國駐湯加使館通過衛星電話,向聊城大學告知三名援外教師均平安。湯加向外通信在逐漸得到恢復。1月28日,新京報記者聯系到了任愛芝,以下是她的自述:
從左到右,趙培寶,湯加教育部部長秘書,任愛芝,張劍鋒。受訪者供圖
當地時間1月14號下午6點多,我們像往常一樣開車到海邊,準備去那兒散步。往日里,海里會有很多人游泳,但是那天卻看不到一個人,我們還覺得奇怪。剛停下車,一輛警車行駛過來,警察過來喊話,讓我們趕緊撤離,說可能有海嘯。
我們和家里的孩子聯系了一下,趕緊回到住處,孩子們囑咐我們注意安全,要隨時報平安。當地時間15日下午5點多,火山噴發,而后,海嘯也來了。大約晚上7點,網絡信號突然中斷,當時特別怕家人為我們擔心,坐立不安。而且住處沒水沒電沒網,門窗已經全部緊閉,屋里溫度30多攝氏度。
1月18日下午4點多,我通過私人的衛星電話,與女兒直接取得了聯系,那一刻,我激動的淚水流出來,又咽下。
其他華人和我們一樣都很焦慮。1月20日,有人用一個本地的通信設備,瘋狂地向老家撥電話,要連續撥五六十次,才能碰巧通一次,我們也在凌晨一兩點,試著往中國撥,都沒有撥通。直到22號,又試著撥,終于接通了,這之后,每天都能和家人通個電話,我的心情越來越好。
25日,可以到湯加聯通公司營業廳上網了,但是得等1個小時才能排到號。排到號后,工作人員幫助接通衛星網絡,但每次只能5個人上網,而且每個人只能上網15分鐘。這點時間就夠在朋友圈報個平安了,讓親人、同事、朋友們都能安心。從27日開始,一天大約有3次,間隔8個小時一次,可以接收到衛星信號,但信號很弱,只能收發文字。
目前,我們除了網絡不暢,生活和工作都正常了。這邊從12月初到2月初,都是高溫季節,學校會有兩個月假期。下周一,學校就會開學了。這邊的人都很樂觀,無論經歷怎樣的貧窮和困難,他們都很快樂,看起來無憂無慮。
因為還未開通回中國的正常航班,國內來不了接替人員,我們也回不了祖國。今年,我們是第三年繼續執行任務。目前,我們更應以大局為重,我們知道,我們所做的,是中國向外援助的一部分,是能體現中國國際形象的。所以我們此時此刻,更應該與湯加人民風雨同舟,共同渡過難關。
我們援助的湯加學院,是一家政府學校,午餐免費,但是學校很簡陋。學校食物就是芋頭、地瓜、木薯,煮一鍋,每人分兩塊。但即使這樣的就餐條件,有的貧困孩子,一天只能吃這一頓飯。而且,很多學生在之前就沒吃過蔬菜。于是,我們援助了蔬菜實踐教學基地,教學生們種出蔬菜,來供應學生食堂。
現在,孩子們的學校生活很豐富。下午,孩子們去地里拔個胡蘿卜吃,或者摘個黃瓜、西紅柿什么的,充充饑,然后再勞動一兩個小時。表現好的學生,可以帶點菜回家,我們也以蔬菜為媒介,和這里的組織建立感情。我們經常和湯加教育部工作人員、學校教師等分享蔬菜,我們還每天給學生們準備些食物,比如說,車上放著面包、方便面、糖塊,用這些獎勵勤奮的孩子們。
說實話,在學校放假之前,我們有回國的想法,跟這邊的校長和孩子們說了一下,他們眼含淚花,沉默不舍。目前航班不通,我們確實也回不了家。但無論如何,我們會克服一切困難,我們會堅守在我們的崗位上。我們的家人,也會支持我們的工作,因為這是一項有意義的工作。我們在這,出門遇到的湯加人,都知道我們中國在援助湯加。說實話,我們三個人,能為中湯兩國之間的友誼做點事情,也是很自豪的。
說實話,我們就要堅持第三年了,有些累,也非常掛念家人。第三個春節沒回家了,說起來有些傷感,但我們會堅守在崗位上。今年呢,我們希望在湯加做一下教師培訓的項目,提高師生共同參與種菜的積極性,因為有句中國話兒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