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聯達公司董事長、總裁袁正剛(圖片來源:中國數字建筑大會2024)
?鈦媒體AGI獲悉,上市公司廣聯達(002410.SZ)近日在中國數字建筑大會2024上公布其研發全新具備320億參數的建筑行業AI大模型AecGPT,以及整套行業 AI 平臺方案。
具體來說,AecGPT面向行業級應用,覆蓋建筑行業規劃、設計、交易、成本、施工、運維及綜合管理等7個領域20個細分專家知識域,具有自動化、分析決策、輔助生成等專業能力。該模型擁有億級Tokens行業知識增強(RAG)技術,通過一級建造師考試平均得分率97%,高于通用大模型GPT-4。利用AI模型分析生成工作項,效率提升5倍;動態策劃調優,效率提升10倍。
廣聯達公司董事長、總裁袁正剛表示,未來已來,AI已經在改變社會。建筑行業AI核心能力是能夠自動化處理重復性工作、基于數據洞察的分析與決策、理解并生成專業內容。AceGPT大模型能夠讓BIM應用更豐富、讓算量更高效、讓數據更加安全可靠,能夠幫我們更準確、快速做決策。
會后,袁正剛對鈦媒體AGI等表示,AI 技術需要迭代、需要數據、需要應用,如果你做了一個AI應用,但沒場景使用,沒有被深度應用,就“迭代”不了,可能以后就會“死掉”。
“廣聯達更愿意做自己擅長的事,某些領域我們沒有積累、我們不擅長,就把它開放出來,與合作伙伴一起做。”袁正剛表示。
袁正剛強調,“目前 AI 大模型成本主要包括算力、人才兩部分,廣聯達沒有做基礎大模型,而是做了百億參數級行業模型,算力成本降了很多,這方面的投入在合理范圍內。所以我們覺得這個投入還是值得的,而且會不斷投入。”
據鈦媒體App了解,廣聯達后續或將公布千億參數規模的行業MoE大模型技術方案。
據悉,廣聯達成立于1998年,2010年5月在深圳中小企業板上市,是中國建設工程信息化領域首家A股上市公司。公司定位于數字建筑平臺服務商,立足建筑產業,圍繞工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為客戶提供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目前,廣聯達擁有8個全球技術研發中心,超過80個全球分子公司,業務遍布100余個國家/地區,服務超過37萬企業客戶,超過600萬服務建設項目,超過1000萬終端用戶。
袁正剛表示,當前,建筑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正面臨智慧工地沒見實效、企業信息化數據填報不真實、建筑信息模型(BIM) 軟件代價大見效少、建筑產業互聯網沒有方向等挑戰,同時,全球范圍內,建筑業勞動生產率都遠遠落后于社會平均水平,現場作業只有30%的時間是能夠直接創造價值,其他70%時間都由于進度計劃、 生產資料等原因被浪費。
“此前,數字化轉型有很多誤區,每個企業都會走一些彎路。對于建筑行業來說,我們認為‘高速度’發展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到達了‘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數字化應用持續做深做透。”袁正剛稱。
在袁正剛看來,以精細化管理為目標的數字化轉型,才是建筑行業發展的新模式。同時,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在于連接、數據、算法的融合,打破業務孤島、數據孤島等環節。另外,平臺化也是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經之路。
對此,廣聯達提供建筑行業數字化核心PaaS級能力“廣聯達建筑業務平臺”。而且,針對成本、生產進度、安全、質量、物資、勞務等管理與業務線進行精細化管理。所以,廣聯達希望以點、線、面、體,數據-連接-算法,以及專注業務線三個層面,系統性構筑建企數字化轉型一體化解決方案。
截至目前,廣聯達擁有超過500家生態合作伙伴,包括在BIM輕量化引擎(BIMFACE)、數維設計平臺(GDMP)等自主開發的核心技術平臺上,均有生態伙伴在使用;還擁有超過5000個企業客戶應用,應用場景包括設計院、施工總包、建設方等。
談及 AI,據廣聯達披露,新的AecGPT擁有基礎、行業、專業能力。基于AecGPT大模型,AI 能把10億體量項目算量從3個月縮減到2周內,同時,基于AI原生驅動的設計平臺Concetto擁有 AI 估算、AI 3D模型生成、AI Copilot等功能。
袁正剛指出,早在2015年,公司就設立AI研發團隊,持續高額研發投入,現已有100多個智能場景應用。而到了2023年,廣聯達啟動All in AI戰略,加強建筑領域生成式AI的研發投入,發展建筑行業的智能創新。至今,廣聯達的大模型和 AI 產品已經與其他傳統產品融合。
與此同時,利用大模型,廣聯達還構建了一站式AI原生應用開發平臺——廣聯達行業AI平臺,由建筑行業AI大模型層、工具平臺層、產品應用層三層AI技術體系構成,助力建筑行業軟件產品和應用的AI化升級。廣聯達將All in AI,推動建筑全生命周期軟件產品AI重構,如AI智能設計、AI算量、AI斑馬進度、AI物資管理、AI交易、AI安全、AI教育等。
“通過 AI 技術快速生成效果圖,我們看到效果還是非常好的,速度也非常快。所以,AI 開啟建筑行業數字化的新篇章,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可能。以前我們認為,這一塊很遙遠,還是想象當中,但今天,很多已經變成了現實了,AI 到來的速度還是非常快。”袁正剛在演講中表示。
“我覺得(AI)是剛剛開始,空間非常大,每個企業可以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我們也在做廣聯達自己擅長的事情。 我們擅長的事情就是跟我們的軟件,跟我們的應用、產品和數據深度結合的。我們沒有憑空出來一個我們以前沒做過的東西,我們都是在這些產品上不斷升華,不斷放大自己的優勢。不要因為 AI,去做一個自己完全不擅長的東西,那樣反而可能得不償失。 從自身角度上講,我們會不斷扎根行業,做深做透,因為如果只做一些太通用的東西,可能還是沒有真正的門檻。一項技術,如果其他企業也可以很快的做出來,就證明沒有門檻,競爭力就不夠。 所以,我們在看來,對于想做AI的創業型企業來說,第一個還是要清晰自己的優勢是什么,每個企業包括初創公司,要想清楚自己的優勢,要找到一個領域,找到自己的特點,而不是只想著快速成功快速變現。 第二個,實際上這個行業還是非常大,有很獨特、嶄新的領域,有很多具體的場景、目標場景,譬如裝修等,當AI跟這些產品和應用結合起來,只要堅持做深做透,就有價值。AI需要被不斷應用,從而實現進階,沒有應用就沒有數據,就難以迭代,你會發現,為什么OpenAI能夠發展起來,能夠把整個環節打通,它持續迭代就可以做得越來越好。 如果你沒有迭代,做了一個沒人用、沒有被廣泛用、深度用的產品,你的AI就迭代不起來。 我們也看到,這個行業有很多剛成立的 AI 公司,有的剛過了幾個月,就壓力重重了。所以我想,我們愿意將很多能力開放出來。我們清晰地知道,在這些領域廣聯達沒有積累,我們不擅長,但我們擅長的是技術,我們把技術開放出來,可以與合作伙伴一起來做這個事情。在我們看來,每個細分領域應該都有很多可能性,初創公司要做創業的話,剛開始可以從小事做起,一步步做大。如果剛開始就想做一個大公司、大項目出來,譬如說做一個行業大模型,那肯定投入也不太一樣。”袁正剛對鈦媒體App表示。
袁正剛強調,每個企業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廣聯達最擅長的事就是跟其專業應用和行業數據的深度結合。大模型出來之后,它解決的問題更有效,包括施工階段、管理安全進度、交易環節等。
“我們并不把自己就當做一個軟件公司,而是為客戶提供整套方案。我們給行業提供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所以這是我們的責任。用整體的方案去幫企業度過一個‘寒冬’,能夠獲得更強的競爭力。”袁正剛稱。
袁正剛在演講結尾強調,數字化的本質就是數據、連接、算法,從而真正幫助到每一個工人,每一個管理人員。對整個建筑企業來說,通過“點、線、面、體”結構一步步的去做,去與業務更好的結合。
“我們期待數字化轉型,不是技術轉型,而是思想轉型、業務轉型。我們的數字化雖然復雜,但只要有人、有企業去扎扎實實做,我們相信,5年后、10年后,建筑行業的數字化一定會更美好。”袁正剛坦言。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編輯|胡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