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淵源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公共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郝婉婷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公共經濟研究所
8月26日下午,國務院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為主題,進行第九次專題學習。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大力推動銀發經濟擴容提質,加強老年用品研發和推廣,不斷豐富養老服務場景,強化質量監管,更好滿足老年人需求。目前,我國已經擁有全球最大的老年人口規模,預計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消費潛力或將達到40多萬億元,占GDP的比重攀升至12%以上[1]。圍繞老齡人需求,發展多層次的衣食住行健美樂相關的行業,將是我國未來發展的新增長點。
//2月28日,老年人在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大愛書院養老中心活動室休息。新華社記者王曉 攝
一、銀發經濟內涵動態演變
國際上對銀發經濟內涵的理解經歷了三個層次的演變,從老年期的產品服務體系到全生命周期的備老和養老產品服務體系,再到適應老齡化需求的經濟體系,折射出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的深刻變化。
202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是我國首次在政策文件的標題中使用“銀發經濟”的字樣,指出銀發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
二、我國銀發經濟發展情況
銀發經濟主要以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養老院養老三種模式為主,并延伸出養老設施、養老產品、養老服務等滿足基本需求的領域,以及智慧養老、養老金融、老年文旅等滿足個性化需求的領域。
圖1 我國銀發經濟產業圖譜
近年來,中國銀發經濟市場規模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一方面,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催生了養老相關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另一方面,政府對養老產業的支持和投入增加,激發了民企活力,促進了養老產業的規?;蛯I化發展。2023年,我國銀發經濟市場規模達到約7.1萬億元,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達12.3萬億人民幣,復合年增長率約11.8%。
圖2 我國銀發經濟市場規模(萬億元)[2]
三、我國銀發經濟面臨挑戰
一是基礎性剛性需求尚未滿足。一方面,我國老年人的支付能力有限,養老服務和產品的成本居高不下,加上政策的不完善導致老年人在養老問題上面臨“買不起”的困境。
二是個性化消費領域的供需不匹配。銀發經濟的個性化消費領域需求彈性大,但供給市場創新不足,存在“有錢買不到服務”的現象。
三是老年用品科技創新支撐不足。與全球6萬多種老年用品相比,我國僅有2000多種,占比約為3%,遠低于國際先進國家。
四是缺乏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在銀發經濟的制造業領域,我國缺乏國際龍頭領軍企業。如,德國博克公司在護理床和護理家居領域占據領先地位;日本三貴和松永、美國英維康等品牌在輪椅和其他康復輔助器具方面享有盛譽;瑞士妮尚希在抗衰老產業中以創新產品而聞名。
四、建議大力發展銀發經濟
(一)加大對養老基礎產品和服務的供給
圍繞老年人基礎需求,充分利用社區內的服務設施和未被充分利用的房產資源,創新助老服務模式,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和多樣化的服務。加強對基礎養老產品的研發和投入,鼓勵醫療機構利用遠程醫療、日間照料中心和家庭床位等多種形式,將康復服務擴展到社區和家庭。支持安寧療護服務的發展,為生命末期的老年人提供更加人性化和尊嚴的關懷。完善醫養結合服務的轉介和銜接機制,確保老年人能夠無縫獲得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和可持續的護理保障。
(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銀發經濟發展
社會資本是銀發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發達國家政府通過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如,日本在197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后,政府便開始支持中小企業進入養老服務領域。1985年,日本厚生省成立了老齡產業振興指導室,通過一系列支持措施,如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促進了涉老企業的發展。2000年《介護保險法》的實施進一步降低了行業準入門檻,吸引了大量民間資本,推動了養老產業的快速增長。這些措施表明,政府的支持和社會資本的參與對于銀發經濟的繁榮至關重要。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激勵,可以促進養老服務業的創新和發展,滿足老年人不斷增長的需求。
(三)加大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投入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數字化和智能化在銀發經濟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例如,歐盟自2007年起實施了“環境輔助生活”(AAL)研究計劃,利用智能化技術提高老年人的獨立生活能力,降低照護成本。美國老齡協會年會設立了老齡產業分論壇,為產學研各界提供了一個探討老齡產業發展的平臺,極大地推動了銀發經濟的發展。這些舉措表明,科技創新是推動銀發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通過政策支持和產學研結合,可以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四)健全標準推動銀發經濟市場健康規范發展
在銀發經濟領域,先行發展國家特別注重技術和產品服務的標準規范建設,通過政府的引導和行業的自律,建立一套完善的銀發經濟產品和服務標準,為行業的高水平發展奠定了基礎。日本在這一領域持續推動,不僅設置了市場準入門檻,還組建了銀發服務振興會,旨在加強商業倫理和自我約束。此外,日本推出了“銀色標志制度”,由多方代表組成的認證委員會負責實施認證機制,提高銀發產品的認可度和透明度。與此同時,歐盟也在2007年呼吁成員國出臺政策,解決銀發經濟在監管、隱私、標準化和適用性方面的挑戰。這些措施體現了標準規范在銀發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保障消費者權益,促進行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1] 數據來源:2023年8月,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21-2022)》。
[2] 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