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糧食和營養狀況》報告顯示,全球饑餓人數正處于創紀錄的水平,而且這一人數還在增加。2021年,全世界有多達8.28億人面臨饑餓,比前一年增加了4600萬人,自2019年以來增加了1.5億人。這份由五家聯合國機構于上周發布的研究報告展現了全球糧食安全的嚴峻形勢。
在此之前,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布了“災難性饑餓狀況”預警,隨著烏克蘭沖突的連鎖反應蔓延至各大洲,我們正在失去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
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干事戴維·比斯利表示:“令人震驚的是,45個國家的5000萬人距離饑荒僅一步之遙。未來幾個月,這些數字有進一步攀升的危險。”
沖突、極端氣候、經濟沖擊和日益嚴重的不平等狀況交織在一起,導致大量的家庭陷入饑餓。
該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有31.9%的女性處于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態,而男性的這一比例為27.6%。
Saskia de Pee表示,青春期女童和婦女,尤其是懷孕或哺乳期女性的營養需求是最重要的。她們的膳食中需要含有更多的礦物質和維生素,比如鐵、鋅、維生素B12。
她指出,人們的膳食成本的確在上升,在糧食支出已經占到總支出的60%或70%的情況下,如果糧食價格上漲30%至40%,人們就會開始削減糧食開支,膳食質量無法滿足人們健康生活的需求。
健康膳食的獲取途徑將進一步受到限制。除了新冠疫情造成的收入損失,通貨膨脹也將繼續影響食品消費價格,使數百萬人無法獲得基本食品。
政府必須采取“任何有助于穩定價格的措施”,Saskia de Pee說:“如今國際市場的糧食供應短缺,關閉邊境會給國際市場造成壓力。”
她強調:“國際社會要支持各國人民,確保人們的購買力不會大幅下降——這意味著需要擴大社會援助規模,正如我們為應對新冠疫情所做的那樣。”
“低收入國家還存在系統性問題,其營養食品的相對成本高于中等收入國家,這反映了國家糧食系統的脆弱性,這些國家在糧食運輸和儲存方面的問題,以及農民無法承擔生產容易腐壞的作物的風險。”
“此外,我們應該進行營養強化,以較低的額外成本增加大米和玉米粉等主食的營養價值。”
世界糧食計劃署的目標是在2022年惠及120多個國家的1.52億人。世界糧食計劃署今年需要創紀錄的222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以提供拯救生命和改善脆弱家庭生計的援助,包括確保婦女和兒童能獲得足夠的營養膳食,預防營養不良,并在需要時為人們提供治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