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節年為首,四季春為先。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之一,春節也是廣泛開展中國非遺傳承實踐活動的重要舞臺,甲辰龍年春節來臨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以“尋味非遺里的中國年”為主題,推出《新春非遺之夜》節目,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與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中信國安集團聯合舉辦“龍年非遺大集”,全程支持參與“新春非遺之夜”的籌備、錄制工作,打造全國非遺大聯歡精品晚會。與春節相關的龍舞、獅舞、年畫、剪紙、燈會等200多項各地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集中展示中國傳統民俗的深厚底蘊與文化魅力,更寄托著無數國人的美好情感與濃烈鄉愁。節目將聚焦于非遺年俗背后的濃濃“年味”、綿綿“鄉愁”、脈脈“溫情”,通過對非遺的文藝性呈現和文化性讀解,讓非遺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
1月20日起,隨著節目主視覺海報、“大話非遺”系列科普短視頻的陸續釋放,這場非遺盛宴的神秘面紗也隨之逐步揭開。主視覺海報上,龍形圖案雄踞中央,渲染喜迎龍年的氣氛,背景設計融入節目錄制地——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國安第一城的建筑特色,彰顯古色古香的中華韻味。同時,“大話非遺”短視頻以“龍年說非遺,我來出道題”的趣味形式,陸續介紹各地特色非遺項目,不斷拉高全國觀眾對這場非遺大聯歡的期待值。
將于2月4日晚亮相的《新春非遺之夜》,文化傳承與歌舞盛會并舉,著力呈現“非遺年俗里的中國年”、“非遺年貨里的中國年”和“非遺年集里的中國年”三個版塊。屆時觀眾們既能夠欣賞到各類融合非遺特色的原創歌曲、舞蹈、語言類節目,又能透過現場主持人、歌手、演員們的不同視角,品非遺、學非遺,寓學于樂。
賀歲龍年,非遺大集里到底藏著怎樣的龍馬精神?是與龍有關的燈彩建筑、民間小吃,還是呼應圖騰的絕活表演、傳統手藝?主持人將通過視頻,帶領全國觀眾搶“鮮”探城,尋找“吉祥龍”,以別開生面的第一視角探城,屆時還將使用高科技技術手段尋找“吉祥龍”線索,與觀眾們一起踏上喜迎龍年的“解謎”之旅。2月10日至2月24日,從大年初一到元宵,龍年非遺大集將正式面向公眾開放,邀請全國觀眾一同線下尋味非遺里的中國年。
有聲有色賞非遺,有滋有味過大年。辭舊迎新之際,《新春非遺之夜》節目聯合全國非遺傳承人,奏響闔家團圓的樂章,譜寫文化傳承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