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編:互聯網的一些事(imyixieshi)
當3700萬粉絲的美國網紅“甲亢哥”(iShowSpeed)在上海街頭舉著手機即興直播時,他或許沒想到,這場粗糙的6小時無剪輯視頻會成為國際輿論的“破壁彈”。
從紐約地鐵的斷網窘境到中國高鐵隧道里的2K直播絲滑流暢,從西方媒體口中的“封閉中國”到街角掃碼支付的煙火氣……
1
頂流網紅的 "發瘋式" 中國行
如果說2025年初的互聯網有什么最出圈的直播,那一定是美國網紅“甲亢哥”iShowSpeed的中國行。
這個以“發瘋式直播”著稱的黑人青年,在YouTube坐擁3700萬粉絲,憑借夸張的表情管理、魔性的即興舞蹈和 "腎上腺素狂飆" 的直播風格,被中國網友戲稱為 "甲亢哥"。
他也是 C 羅的狂熱粉絲,曾因在公共場合瘋狂模仿偶像的 "siu" 慶祝動作出圈,如今卻在中國找到了新的流量密碼。
他在中國的出現,打破了既有的“China Travel”套路:不靠濾鏡、不靠腳本,甚至不靠剪輯,靠的就是一股“瘋勁”和滿滿的真實感。而正是這種毫無保留的“直播中國”,意外成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
在北京,甲亢哥穿上東北大花襖,挑戰豆汁,登長城、逛故宮;在上海,他騎共享單車和市民合唱《陽光彩虹小白馬》,甚至體驗了一把小米SU7 Ultra的“推背感”,驚呼“比我的蘭博基尼還快”。
而在河南,他更是跑去少林寺學功夫,從假寺“翻車”,到拜師真大師,完成了一段堪比“功夫夢”的旅程。
這些內容,看似隨手拍攝,卻因其真實、即興、無修飾的呈現方式,深深打動了全球觀眾。甲亢哥的直播并沒有刻意避開“臟亂差”,但中國城市的整潔、街頭路人的友好、交通系統的高效……這些“無意中”暴露的細節,反而成為了最有力的反駁。
2
從“整活出圈”到“文化代言”,老外全體沉默了!
誰能想到,一個靠“發瘋”出圈的網紅,居然會被中國駐美大使館點贊為“跨越文化鴻溝的人物”?
誰能想到,這位曾在巴西直播中被匪幫圍住、在荷蘭被粉絲圍堵的主播,在中國居然能安心直播,保鏢都開始“摸魚自拍”?
過去,甲亢哥的“瘋”只是為了流量和娛樂,但在中國,他的“瘋”意外獲得了文化意義。尤其是在河南少林寺那一段,他從誤入“小雷音寺”到被官方文旅部門“救場”,再到拜師學藝、挨打練鐵布衫,整個過程不但沒有“翻車”,反而成了最受歡迎的一期內容。
甲亢哥的中國行,給了那些長期活在“BBC濾鏡”下的外國人一次“刷觀”的機會。
沒有霧霾,沒有冷漠的陌生人,沒有“被控制的言論”,只有干凈的街道、熱情的市民、高速的網絡和安全的環境。
他在高鐵穿越隧道時,直播信號依然流暢,這個“小插曲”讓無數外國網友驚掉下巴。
評論區里最火的一條留言寫道:“看來中國政府是真的把錢花在了人民身上!”
而川劇變臉師傅的貼臉操作,則讓甲亢哥跪服“中國魔法”。當00后演員謝同心甩袖變換5張臉譜時,直播間瞬間涌入20萬求教學的外國網友。傳統文化以最戲劇化的方式完成破圈。
而這正是中國的勝利:不是靠宣傳片,而是靠一個“瘋子”的鏡頭,讓世界看見了一個真實而現代的中國。
甲亢哥的到來,也讓不少中國品牌和明星“意外出圈”。在上海試駕小米SU7 Ultra時,甲亢哥一腳油門踩出“蘭博基尼體驗”,嚎叫著要賣掉豪車換中國電車
最關鍵的是,這些“曝光”并沒有劇本,也沒有官方安排,甲亢哥的團隊在回應“是否被中國充值”時表示:全程自費,甚至可能賠本。
“看了6小時直播,比我爸看30年CNN都懂中國。”這條高贊評論道出Z世代的覺醒。
當甲亢哥展示中國大學生玩說唱、廣場舞大媽用美顏濾鏡比年輕人更6時,西方媒體渲染的“代際鴻溝”敘事土崩瓦解。
更諷刺的是,甲亢哥保鏢在中國的“松弛感”成為新焦點——在北京直播時,兩位保鏢竟放下戒備拍照打卡,保安甚至幫圍觀阿姨調試美顏相機。這種日常化的安全場景,比任何官方宣傳更具說服力。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還特地發文,直言甲亢哥“跨越文化鴻溝,讓世界了解充滿活力的中國。”
3
從“獵奇”到“日常”:China Travel的轉變
過去,外國博主拍攝中國,常常以獵奇為主,喜歡去西藏、新疆等敏感地區,用“他者化”的視角解讀中國。
而現在,以甲亢哥為代表的新一代博主,開始關注日常——吃火鍋、騎共享單車、坐高鐵、學功夫……
這些內容雖然看似平凡,但卻更能打破偏見。正如那位網友所說:“越真實,越震撼。”
甲亢哥的爆火,并非孤例。在他來華之前,就已經有大批外國人涌入小紅書,開始“洋悟運動”,在這個平臺上探討中國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支付便捷到城市安全,從工作壓力到飲食文化,中外網民的對話越來越頻繁。
與此同時,中國擴大免簽政策,延長過境免簽時間,開放更多入境口岸,為外國游客提供了更大的便利。這些看似行政性的舉措,在甲亢哥這樣的“超級傳播者”身上,顯現出了極為強大的文化影響力。
4
China Travel的“震驚時代”將過去?
甲亢哥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來中國的外國網紅。但他可能是第一個用“瘋癲”打破偏見、用“整活”連接文化的人。
他的中國行雖然充滿了意外——假少林、豆汁挑戰、街頭合唱,但正是這些“意外”,讓他的旅程超越了娛樂,成為了一場全球范圍內的文化感知實驗。
也許未來,China Travel不再需要“震驚”來吸引眼球,當中國的真實成為共識,當“偏見濾鏡”消退,真實的日常反而會成為最大的流量密碼。
你覺得甲亢哥的中國之行,會改變西方世界對中國的看法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