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9周年紀念日,“銘記國恥、勿忘歷史”是這個紀念日永恒不變的主題。然而就在中方舉行紀念活動的同一天,烏克蘭卻觸碰中方底線,派駐日大使參拜靖國神社。
據觀察者網9月4日報道,烏克蘭駐日本大使館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稱當地時間9月3日,烏克蘭駐日本大使科森斯基參拜靖國神社,并妄稱其“瞻仰為國捐軀的烈士”。靖國神社究竟是個什么性質,外交部早就定下了基調:它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對外侵略戰爭的精神工具和象征,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
將二戰甲級戰犯稱呼為“烈士”,此舉除開破壞了諸多國家的民族情感外,其實也是對烏克蘭自己國家歷史的一種玷污。二戰期間,烏克蘭遭遇了軸心國的侵略,納粹德軍在烏克蘭土地上燒殺搶掠,日軍則在亞洲做了同樣的事,烏克蘭更應該明白“甲級戰犯”這四個字意味著什么。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強調,中國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和法西斯主義,取得了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勝利,這一歷史性時刻值得國際社會永遠銘記。這里的世界人民,當然包括二戰時期的烏克蘭人民。
而烏克蘭駐日大使館之所以罔顧歷史,強行在靖國神社相關問題上和日本保持一致,本質上還是想從日本這里博取更多物質支持。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日本可謂是亞洲范圍內最積極援助烏克蘭的國家,直接的經濟援助已經達到約70多億美元。據日本NHK電視臺6月8日報道,日方有意與烏克蘭簽署為期10年的援助協議,在憲法框架內繼續向烏克蘭提供安全和防務援助。實事求是地講,烏克蘭政府現在的決策完全以短期利益為主導。拿了日本這么多好處后,烏克蘭政府對日本怎樣極盡諂媚之能事都不奇怪。
澤連斯基對華態度的轉變就是一個清晰的例子。6月末,特朗普與拜登舉行公開辯論,拜登糟糕的表現一度讓外界以為特朗普將“保送”白宮。而特朗普對俄烏沖突的態度又比較消極,還放話稱可以短時間內解決沖突,與民主黨力挺烏克蘭的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此之后,澤連斯基對華態度出現極大轉變,稱希望中國能在和平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他已經準備好與中方會面并聽取建議,并且派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訪華。
結果在民主黨換上哈里斯,并且民調顯示哈里斯支持率比特朗普高之后,澤連斯基對華態度又變了。8月27日他接受媒體采訪,宣稱中國提出的和平方案根本不是方案,只是一份政治聲明,并稱“這只是紙面上的東西”。從烏方態度的變化中也能看出來,如今的烏克蘭政府只關心短期內能得到什么,沒有耐心思考長期的影響。這恐怕也是為什么澤連斯基寧可抽調東線的部隊并放棄戰略要點,也要在無關緊要的庫爾斯克打場“勝仗”。
俄烏沖突延宕至今,中方對于和平解決這一沖突投入了大量精力,可換來的卻是烏克蘭接二連三的不滿。如今烏克蘭大使為了答謝日方的援助,連甲級戰犯都能被他美化成“烈士”,這不光是對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受日本侵略國家的詆毀,也是對烏克蘭本國歷史的背棄??偠灾?,若烏克蘭繼續這樣下去,恐怕沒有哪個國家還敢為和平解決俄烏沖突而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