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競合︱美國的“芯片焦慮”與對華競爭

    中美競合︱美國的“芯片焦慮”與對華競爭

    laiguigang 2025-04-08 反滲透設備 16 次瀏覽 0個評論

    7月28日,美國眾議院以243票對187票通過了《芯片和科學法案》(以下簡稱“芯片法案”)。該法案將提供527億美元的補貼,鼓勵芯片公司在美國本土擴大生產。該法案與此前參議院通過的版本進行合并后,將交由總統拜登簽署成為法律?!靶酒ò浮睂γ绹砸饬x重大,用參議院民主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的話說,“如果我們不能通過這項法案,我們很可能會失去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創新者的地位”。

    芯片也被稱為半導體,計算機、手機、醫療設備、汽車以及先進武器等現代制造業產品都離不開芯片。保障芯片安全,已經成為維護一個國家經濟安全、科技安全、軍事安全的重要基礎,尤其是在21世紀這樣一個數字經濟的新時代。

    據德勤統計,過去兩年芯片短缺導致全球經濟損失超過5000億美元。今年1月,美國商務部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較2019年美國的芯片需求上升20%,但供給并未得到有效增加,芯片庫存周轉天數的中位數已從2019年的40天降至不到5天。

    近年來,美國對華展開的“貿易戰”和“科技冷戰”將芯片作為重中之重,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等因素進一步加劇了“芯片之爭”在大國博弈中的重要性。在持續推進對華戰略競爭的背景下,美國的“芯片焦慮”越發突出,其對華展開的打壓和競爭更趨激烈。

    芯片:必爭必贏

    拜登政府將科技競爭視為中美兩國戰略競爭的核心。國務卿布林肯在闡述對華戰略時,首先強調的也是美國必須加大對國內的投資,增強科技和先進制造業的實力。

    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的對華“科技冷戰”效果有限。這讓美國方面認識到,不可能也沒有足夠能力在所有技術領域對中國進行打壓限制,對華需展開多層次的科技競爭,聚焦于芯片、人工智能、5G、生物科技、量子計算等“必爭必贏”技術。顯然,人工智能、5G等要“必贏”,首先芯片得“必贏”。

    芯片既是基于國家科技研究的實力,也涉及制造業的先進技藝。拜登政府格外注重先進技術研發與產業能力提升之間的融合,將對華科技競爭與強化美國供應鏈韌性等政策目標相互捆綁、并行推進。在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艾倫(John Allen)看來,中美之間的科技競爭不是關于哪一種或某幾種技術,而是“技術堆層”(technology stack),技術競爭并非單一的賽道,而是與制造業發展、基礎設施的完善、技術規范的確立等領域緊密相關。

    事實上,為促進科技與產業的協同發展,奧巴馬政府早在2012年就曾推出“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計劃,試圖整合美國能源部、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國防部等機構的力量,共同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拜登政府借鑒了相關做法,將增強科技研發與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政策舉措相互結合,說白了,就是要美國的創新在美國落地,促進美國本土的生產。

    目前圍繞供應鏈重塑,拜登政府已經發布了多項總統行政令,涉及先進電池、高端芯片、藥品、稀土等技術產業領域。作為配合,民主黨議員則在國會山提出相關法案?!拔覀儾荒苎鲑囃鈬男酒覀儾荒茏屩袊谛酒a方面超越我們,”舒默稱,“我希望這項法案能著重美國保護芯片供應鏈短期的和長期的計劃,并使我們在人工智能、5G、量子計算、生物醫學研究、數據存儲等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依照相關法案,美國未來或在其國內設立10-15個“區域技術中心”,覆蓋中西部等地區,力圖在硅谷等地之外,構建起更多的高科技產品和產業的研發網絡。其中,芯片制造是首要關注領域。

    按照商務部長雷蒙多的說法,目前美國國內制造先進芯片的能力嚴重不足,90%的先進芯片要從中國臺灣地區進口,在芯片領域的國家安全脆弱性非常顯著。雖然美國擁有世界一流的芯片設計公司,但卻缺乏制造芯片的能力,而一旦芯片斷供,則不僅美國的經濟要陷入衰退,甚至美國連保護自己國家安全的軍事裝備也無法生產。

    雷蒙多認為,“芯片法案”將改變這一現狀,讓美國能夠保護自己,與中國進行競爭,并在美國國內創造數十萬個就業機會。據此法案,美國政府將設立一個由商務部管理的芯片產業支持基金。滿足一系列限定條件的芯片企業,比如必須確保資金用于在美國本土的投資而不是在海外設廠,可以通過一套競爭性透明程序申請資金。值得一提的是,“芯片法案”設置了國家安全“護欄”,禁止接受補貼的芯片公司在對美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特定國家開展商業活動。中國無疑將在所謂“特定國家”之列。

    這項法案實際上也是美國所謂“21世紀產業政策”的體現。鎂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等相關美國企業在政府資金的支持下,強化芯片制造能力。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反對“產業政策”,認為政府提供產業補貼的做法會造成不公平競爭,擾亂市場秩序;如今為了跑贏中國,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用共和黨參議員托德·揚(Todd Young)的話說,美國需要放棄針對“產業政策”的“意識形態教條”。

    構建“芯片聯盟”

    美國對華“芯片之爭”還涉及外交領域,具體而言是通過構建所謂“民主科技聯盟”,協調相關國家和地區出口管制、投資審查等方面政策,推動各方情報分享和先進技術的聯合研發,在技術標準、技術應用規范等方面強化對中國的制衡。

    去年3月12日,拜登政府主辦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視頻會議,決定在“四國安全對話機制”(QUAD)框架下建立關鍵和新興技術工作組,推進所謂“芯片供應鏈倡議”,提高芯片供應鏈的共同韌性。這既需政府間合作,也要企業等私營部門的配合,據知美國商務部已要求英特爾等全球芯片供應鏈上的主要企業向其提供包含客戶敏感信息的商業數據。

    此外,美國還與日本建立了所謂“競爭力與韌性伙伴關系”,以確保芯片等戰略產品的供應鏈安全。雙方設立聯合工作組,明確研發、生產等方面的任務分工,推動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日本東京電子公司(Tokyo Electron)等企業展開深入合作。這一合作旨在構建穩定可靠的芯片供應鏈體系,而不依賴中國大陸地區生產的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還把中國臺灣地區的相關企業納入到所謂芯片供應鏈的重塑進程之中。據統計,中國臺灣地區的芯片產品占全球10納米以下芯片產量的92%。作為全球芯片制造領域的重要企業,臺積電(TSMC)不僅在美國投資設廠,還成為日本政府大力支持的對象。

    中美競合︱美國的“芯片焦慮”與對華競爭

    美國與韓國在芯片等高科技產品領域的合作也在加速深化。韓國尹錫悅政府有意加入“四邊機制”,并積極支持美國提出的“印太經濟框架”。今年5月,拜登訪韓一下飛機就前往全球芯片產業巨頭之一的三星公司參觀。據悉,三星決定針對美國芯片制造產業投資2000億美元,受益方包括德克薩斯州等。

    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的統計,2021年總收入超過100億美元的17家芯片公司中,三星電子與英特爾、臺積電等位居前列,中國大陸最大的芯片企業中芯國際目前世界排名僅為第25位。

    此外,美國還把目光聚焦東南亞。東南亞國家在全球芯片產業鏈中也占有突出地位,在全球芯片測試和封裝市場中所占份額高達27%,據估計,東南亞國家的芯片市場規模2020年約為270億美元,將在2028年達到約411億美元。此前,美國已在東南亞建立芯片供應鏈預警系統,未來還會通過“印太經濟框架”等機制進一步將東南亞納入其主導的圈子。

    東南亞國家中,又以馬來西亞在芯片測試和封裝等方面的實力最為突出,因而也是拜登政府著力拉攏的對象。國務卿布林肯和商務部長雷蒙多接連訪問該國,美國英特爾公司則宣布投入71億美元在馬來西亞建立芯片封裝工廠。今年2月的“美國印太戰略報告”更將馬來西亞納入主要地區伙伴(leading regional partners)之列。

    值得警惕的是,此前美國對中國的芯片限制主要集中在中高端產品領域,但近期出現擴大限制范圍的趨勢。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方面正在游說荷蘭政府禁止阿斯麥公司(ASML)向中國出口光刻機,這些光刻機并非最新一代的先進設備。若荷蘭政府同意美國的請求,美國禁止輸華的芯片制造設備的范圍和類別將顯著擴大,或對中芯國際等中國芯片制造商造成嚴重打擊。美國官員表示,繼續限制阿斯麥與中國的業務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待辦事項中的首要任務。

    與此同時,美方還試圖向日本施壓,要求日本企業停止向中國芯片制造商提供相關的技術和設備支持。美國的其他盟友,如法國、德國、新加坡等,也都在推出激勵措施,吸引芯片企業在其國內建設產能。

    “芯片競爭”復雜嚴峻

    美國推進對華“芯片競爭”看似志在必得,但其實也面臨不少限制性因素。

    首先,美國國內質疑通過“產品政策”提升芯片制造能力做法的有效性,擔心盲目補貼反而會帶來扭曲市場、產能過剩、貿易爭端等負面影響。由于英特爾等企業已經決定擴大在美國的產能,預計到2024年美國芯片制造產業將會獲得約800億美元的私營部門投資,因此并不需要政府補貼。民主黨籍眾議員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等人批評說,美國政府在使用芯片基金方面存在漏洞,相關企業并不一定會在美國國內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其次,美國更加嚴苛的出口管制政策會損害相關企業的利益,沖擊全球芯片供應鏈。據統計,2021年由中資或外資控股的中國客戶為阿斯麥公司貢獻了14.7%的總收入,這也是荷蘭方面不愿完全聽命美國限制對華出口的原因。阿斯麥CEO溫寧克( Peter Wennink)表示,出口管制是解決國家安全關切的一種工具,但就芯片領域而言,過度使用出口管制工具將會削弱全球芯片制造能力,加劇供應鏈短缺問題。荷蘭首相呂特則呼吁歐盟制定自己的對華政策,而不是盲從于美國。

    再次,有美國專家擔心,對華科技打壓會適得其反,迫使中國芯片企業更快地升級換代,甚至逆襲。例如,科技產業調研機構“技術洞見”(TechInsights)的研究認為,過去幾年中芯國際已將其生產技術提升兩代,目前可成功交付7 納米芯片,領先于其原有的14納米技術,這一進展令人質疑美國政策的有效性。此外,全球“缺芯”也有利于中國芯片企業加速進入國際市場。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和谷歌前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tt)近期在《華爾街日報》聯合撰文稱,美國正在輸掉芯片競爭,如果中國在芯片供應鏈上形成持久優勢,其將在基礎技術方面取得美國難以匹敵的突破。

    即便如此,在未來較長時期內,美國在芯片領域對中國的限制和打壓不會放松。在7月13日致國會的聯名信中,商務部長雷蒙多、國防部長奧斯汀明確表示,芯片問題不僅事關大國經濟和科技競爭的基礎,也與軍事安全領域的較量息息相關。他們強調,2014年以來中國已在芯片行業投入了150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擁有全球近25%的芯片產能,美國必須更加有力地對抗來自中國的競爭??傊瑢τ诿绹鴳鹇跃⒍?,“芯片法案”的通過對于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也是確保21世紀美國全球領導地位所必需的。

    -----

    趙明昊,系“澎湃”特約撰稿人,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轉載請注明來自青島峻峰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標題:《中美競合︱美國的“芯片焦慮”與對華競爭》

    百度分享代碼,如果開啟HTTPS請參考李洋個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
     馬山招聘信息最新招聘  上海浦口最新項目信息  房建設計招聘信息最新  寶安機場最新招聘信息  枝江白洋最新招聘信息  大美微途最新信息  陽江招聘乘車員最新信息  廣州移印招聘最新信息  秦皇島唐山房價最新信息  寶豐美甲店招聘信息最新  保山配菜最新招聘信息  普洱市冰雹預警最新信息  威信最新租房信息網  閻良租房出售信息最新  馬龍區食堂招聘信息最新  新城抵押車出售信息最新  青浦華新最新招聘信息  衡水饒陽疫情信息最新  綦江北高速招聘信息最新  鐵嶺疫情最新大數據信息  創飲科技招聘信息最新  甘肅央企招工信息最新  務川最新疫情信息公布  西區招住家保姆最新信息  通城司機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