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領導干部要講政德。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中華民族向來倡導做人要有道德,為官要講政德。所謂政德,就是領導干部在政治生活、公共管理以及個人日常生活中應當遵守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是領導干部群體應當具備的職業精神和道德操守。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其黨員干部的政德既要體現黨的性質、宗旨和使命的要求, 也要包含行使公共權力、履行公共職責所必須遵行的職業道德規范,還應包括領導干部個體的人格和品德修養。“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保ā墩撜Z·為政》)古往今來,政德都是對為政者最為核心的素質要求。今天,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政德建設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內在要求,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的迫切要求,是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保障。
一
我們黨歷來重視政德建設,重視以德治黨。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領導干部的道德建設,早在延安時期,《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以及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就是中央黨校高級領導干部的必修課。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視黨員干部的道德建設,提出了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選人用人標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員領導干部道德建設,在黨員干部中開展“兩學一做”“三嚴三實”的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印發了《關于加強對干部德的考核意見》《關于推進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工程的意見》,這一系列舉措都是加強領導干部政德建設的重要步驟。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領導干部要講政德,突出了政德作為整個社會道德建設風向標的重要價值。
加強政德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內在要求,是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的需要。共產黨的政德,反映的是無產階級和全體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價值追求,是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與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體現。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領導干部加強政德修養,就是要明大德,鑄牢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守公德,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嚴私德,加強自身的德行修為,堅守道德人格與道德定力。三德之中,“明大德”是根本,“守公德”是關鍵,“嚴私德”是基礎和底線,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辯證統一。
加強政德建設是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的內在要求,是新時代筑牢反腐敗堤壩的重要基石。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增強領導干部“不想腐的自覺,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個從強力治標到標本兼治、從外在約束到內在自覺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曾語重心長地告誡各級干部:“各種誘惑、算計都沖著你來,各種討好、捧殺都對著你去,往往會成為‘圍獵’的對象?!鳖I導干部只有加強自律,才能抵制各種誘惑,防止被“圍獵”。領導干部加強自律的關鍵是“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這四個方面的定力共同構筑了“不想腐”堤壩的重要內容。其中,道德定力就是政德修養,是構筑“不想腐”堤壩的基石。
加強政德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的內在要求,是新時代領導干部增強執政本領的保障。十九大報告結合當前我國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矛盾,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八大執政本領”,包括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和駕馭風險本領?!鞍舜髨陶绢I”全面詮釋了新時代領導干部應當具備的各方面素質與能力?!叭藷o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敝袊伯a黨和各級領導干部執政本領的練就,都需要以政德修養為基礎,即所謂“厚德載物”。失去了政德,執政本領就失去了依托和基礎。從組織領導力建設而言,中國共產黨一直致力于德治與法治相統一的執政基礎建設,強調德治對于鞏固執政基礎的重要性。從對領導干部個體的要求上來講,中國共產黨歷來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用人標準,強調領導干部既要政治過硬,又要本領高強。
二
道德是人類對人與人之間應然關系的自覺認知。政德是從政者基于對治國理政規律的深刻認識基礎上所確立的人生追求、價值取向和道德準則,是黨員領導干部的從政之本。從其構成要素來講,政德包括從政者的政治道德、公共道德和思想品德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是有機的整體,缺一不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領導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論述,深刻闡釋了加強領導干部政德建設的核心要義,對領導干部立政德提出了明確要求,為領導干部加強自身政德修為指明了方向。
明大德。具體地說,大德就是政治品質,指黨員干部的政治信仰與政治忠誠。政治品質在政德規范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并起主導作用。領導干部“明大德”,就是要嚴把理想信念這個“總開關”,堅持修養黨性,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強化對黨組織的政治忠誠。中國共產黨正是靠著堅定的立場和信念取得了勝利,領導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今天,在領導中國人民由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路上,依然需要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專一專心。在革命時期,很容易辨別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知道要堅持什么。在和平時期,由于敵我界限并不分明,雙方之間是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因此,要分清是非,辨明方向,堅定立場,就變得更為艱難,也因此顯得更為重要。面對新時代、新征程,領導干部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必須立場堅定,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含糊和動搖,必須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黨員干部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自覺堅定地維護黨中央的權威與核心。
守公德。公德是指存在于社會群體中間的道德,是生活于社會中的人們為了群體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作為政德的“公德”是指領導干部在公共生活中的德行,更具體地說,是管理公共事務中應當遵守的道德準則。在公共事務活動中,領導干部的政德要求就是服務人民、恪盡職守,公正廉潔。道德與法律發揮作用的機制不同,其最大的特點不是通過強制的手段來約束,而是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和內心信念來實現約束。這種約束機制雖然不是強制的,卻是根本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為政者要懂得理解民眾的需求,獲得民眾情感的認同,而不是靠權力和武力強行讓人們服從。要得到民眾的支持,關鍵是要得到人民內心的認同,而要得到人們內心的認同,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服務人民。新時代的領導應當是以守公德而確立自己威望的權威型領導,而不應是以強大的國家機器為后盾的權力型領導。在人們的自主性和個性不斷增強的時代,建立在公信力基礎上的領導力才是真正持久、有力量的領導力。對于執政黨和領導干部而言,在公共生活中堅守道德,做道德的表率既是社會道德的風向標,也是新時代增強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的必然要求。
嚴私德。“私德”是指個人品德、作風、習慣以及個人私生活中的道德。作為政德的“私德”是相對于公共生活中的公德而言的,是指領導干部個人的操守和行為。如果說社會對普通人私德的約束越來越寬松,更多地依靠個人的內在信念和良知來維系的話,那么,對于黨員干部來講,互聯網時代對于個人私德的要求和約束卻是越來越嚴格,越來越具有強制性了。中國古代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邏輯,堅信一切皆以修身為本,只有內圣才可能外王。古希臘柏拉圖的理想國也認為治理國家的哲學王應當具備高尚的德行。在道德價值多元化的今天,西方國家在領導人競選時,個人的道德言行也是黨派之間互相攻擊的重要方面。從事公共事務管理的領導者個人的價值追求、品德情趣必然會對公共事務產生影響,因而也很難說是私人之事。互聯網時代,私德的范圍越來越縮小,個人言行的公開性越來越強,透明度越來越高,這就要求領導干部戒貪止欲,克己奉公,廉潔修身,重視個人私德修養,慎獨、慎私、慎微、慎初。
三
領導干部講政德,要有明確的目標,正確的方法和途徑。對此,習近平總書記也給出了具體而明確的答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要“自覺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老老實實向人民群眾學習,時時處處見賢思齊,以嚴格標準加強自律、接受他律”。新時代領導干部加強政德修養,需要從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中汲取養分,需要從典型人物那里吸取經驗與教訓,需要加強制度建設,實現自律與他律的結合。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道德營養和道德力量,學習和掌握其中的思想道德精華,對于領導干部加強政德修養很有益處。首先,可以從中國傳統文化學習淡泊明志、崇尚氣節的精神。中國傳統道德中有很多涉及如何對待富貴貧窮、生死福禍、榮辱功名、權位爵祿以及待人待己等方面的內容,包括“立志”“弘毅”“德操”“大節”等內容,其基本精神在于強調處世必以仁德,守身必從大義,為人重在大節。這些都對領導干部認識修身與治國的關系、培養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其次,可以從傳統文化中學習修身先修心、修身先修志的政治抱負?!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歷代政治家的理想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表達的是困境中堅守定力和信仰的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表達的是不論身處何種地位,都要擔當起為國盡責的使命。歷朝歷代志士仁人留下了許多千古名篇章句,也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品格,為領導干部修養政德提供了深厚豐富的養分。第三,可以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以民為本、造福于民的政治情懷。“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眰鹘y文化中有著豐富的以民為本的思想,對今天領導干部認識黨群、干群關系,樹立心向民眾、以民為本的價值觀,修養政德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加強領導干部的政德修養,要注意從正、反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領導干部要善于從正反典型中吸取經驗與教訓。一方面,領導干部要見賢思齊,向道德榜樣學習。道德榜樣身上體現出來的理想信念、公仆情懷、求實作風和道德情操,能夠對領導干部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無數堅守道德氣節的榜樣。中國共產黨一向重視道德榜樣的塑造與學習,在這方面積累了很多有價值的經驗。在革命和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塑造的張思德、邱少云、劉胡蘭等英雄榜樣,對于領導干部的政德建設發揮了重要的導向作用。進入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等政德榜樣為今天的領導干部判斷是非、善惡和榮辱提供了標桿。另一方面,領導干部還要見不賢而內自省,要從政德敗壞的官員身上吸取教訓。作為反面典型,中國歷史上的貪官污吏以及當代反腐敗大潮中落馬的官員都為領導干部修養政德提供了深刻的教訓。反面典型的作用就是要讓領導干部知敬畏、明底線、受警醒,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領導干部講政德,除了要強化自身的修養外,還需要從加強政治生態建設和制度建設入手,建立起自律和他律相結合的機制。首先,要優化政治生態,建立起風清氣正、求真務實的組織文化。道德的一個重要的約束機制是社會風俗,政德的重要約束機制就是政治生態。風清氣正、求真務實的組織文化必然對于個體的政德修養發揮重要的塑造作用,相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潛規則盛行的組織文化必然會敗壞政德。其次,要建立起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長期性和穩定性的制度做支撐。具體地說,切實把“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用人標準落在實處,科學制定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標準和流程,既要看顯績,又要看潛績。明確領導干部大德、公德和私德各個領域的具體要求,將其細化為可操作性的標準,與領導干部的選拔、培養與晉升相聯系。不斷完善對領導干部的道德教育、監督與制約機制,建立起公正公平的政德激勵和懲治機制,從制度和機制上保證“老實人不吃虧”“投機者占不到便宜”。
(作者:北京市委黨校教授,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編輯部編審)
責任編輯:狄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