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關稅“圍剿”,中國品牌開始轉戰線下商超,玩起“風險分攤”新套路。
- 抱緊商超“大腿”:與Costco等巨頭簽訂“關稅分攤協議”,約定若稅率上漲超5%,采購價同步上浮3%,巧妙化解成本壓力。
- 本地化服務“破冰”:北美商超買手日均收上百封合作郵件,中國品牌靠本地代理公司(Rep)打通人脈,避免“郵件石沉大海”。
四、未來之戰:供應鏈韌性VS貿易博弈
中國商品的逆襲,本質是供應鏈韌性的一場勝利。
- 疫情大考下的“中國答卷”:當東南亞工廠因疫情停工,中國供應鏈“不斷檔”,成了全球貿易的“定海神針”。
- 長期挑戰仍存:特朗普若再推高關稅,中國品牌需加速轉型——從“拼價格”到“拼技術”,從“代工貼牌”到“自建渠道”,才能扛住下一輪沖擊。
結語:美國超市的“中國貨掃空潮”,既是全球貿易變局的縮影,也是中國制造升級的里程碑。當老美邊囤泡面邊感慨“真香”時,中國品牌早已在科技與渠道的賽道上加速狂奔。這場逆襲,或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