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焊接工程教育家和焊接工程專家、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潘際鑾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4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潘際鑾院士,1927年12月24日出生于江西瑞昌,1944年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并留校任教。1950年被派往哈爾濱工業大學跟隨蘇聯專家進行研究生學習,后擔任哈爾濱工業大學焊接教研組首任主任,1953年回清華大學創建焊接教研組,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潘際鑾院士曾擔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機械工程系主任,還曾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材料科學與工程評審組長、國際焊接學會副主席、中國焊接學會理事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1992年至2002年受聘擔任南昌大學校長,2011年起擔任西南聯大北京校友會會長。
潘際鑾院士1985年被北京市政府授予“北京市特等勞動模范”稱號并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5年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稱號,1996年再獲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77年、1997年分別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潘際鑾院士是我國焊接學科的創始人之一。上世紀50年代末與60年代初,率領團隊成功完成了清華大學第一座實驗核反應堆鋁池殼的焊接,與企業合作研制出我國第一臺真空電子束焊機,與企業合作成功地制造出我國第一根6兆瓦移動電站的燃氣輪機壓氣機焊接轉子。完成的電弧控制技術于1984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987年受聘擔任我國自行建設的第一座核電站焊接顧問,2008年又率領團隊完成了我國第一條高鐵“鋼軌焊接質量控制”項目。他所指導的團隊迄今仍在進行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汽輪機焊接轉子、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火電站汽輪機焊接轉子的研究。
潘際鑾院士創立了我國高校第一批焊接專業,為我國培養出了大批焊接專業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在教學和科研中,他一貫強調愛國奉獻:“只要國家發展有需要,再難的課題也要承擔和完成”。他多年來教育師生要:“團結合作,勇于攀登,只求貢獻,淡泊名利”,指導學生和青年教師要敢于創新,更要重視實際工程應用,鼓勵學生和青年教師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潘際鑾院士曾受聘擔任南昌大學校長,對學校的學科布局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使南昌大學進入了國家211工程大學行列。
潘際鑾院士為我國焊接科技和教育事業奮斗一生。潘際鑾院士的逝世是清華大學的重大損失,也是我國機械工程領域的重大損失!沉痛悼念并深切緬懷潘際鑾院士!
悼念網站:http://panjiluan.me.tsinghua.edu.cn
掃描下面二維碼可進入悼念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