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北京市文化執法總隊表示,當日上午通過網絡巡查已獲知此事,并已對相關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5月15日晚,涉事演員個人微博被封。在笑果文化官方微信小程序的演員名單中,已搜索不到House的個人主頁。此外,其原定于5月19日至27日在蘇州的演出也已取消。
調查結果公布,輿情逐漸平息
5月17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通報對笑果的調查結果,無限期暫停涉事公司在京所有演出活動,罰款1335萬。隨后笑果文化發布聲明稱接受處罰,即刻解除演員House合同。
同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通報,暫停笑果文化在滬全部演出,責令其深刻反省整改。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要求會員單位對脫口秀演員李昊石進行從業抵制。
5月17日晚間,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官方微博:對脫口秀演員李昊石立案調查。
截至目前,事件整體聲量達42.2萬篇/條。
事件自5月13日曝光后并未立即引發輿論關注,5月15日涉事演員道歉、笑果文化回應、官方介入及官媒發聲推動輿情聲量快速走高,5月17日處理結果公布后輿情聲量達到峰值22.5萬篇/條,隨后事件關注度逐漸降低,輿情聲量也隨之出現顯著下降。
從平臺熱度來看,網友發言活躍的社交平臺聲量最高,微博平臺相關信息占比超八成。新聞網站次之,占比為5.19%。其他平臺聲量占比較低,均不足5%。
相關事件多個話題登上熱搜榜,其中,#笑果無限期停止house演藝工作#、#笑果被罰#沖上微博熱搜榜第一,閱讀量均超9億次。輿論高度關注事件進展,涉事各方回應、事件處理結果及后續影響等相關詞條熱度均處于高位。
媒體輿論場同樣高度關注事件進展,多為對事件最新發展情況的客觀報道,北京日報在事件發生地因此參與度較高。
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負面情緒主要表現為對涉事演員和公司的譴責,正面情緒是對雙方道歉的速度和態度表示認可,中性討論則主要集中在對藝術創作的尺度和脫口秀行業規范發展的討論。
/輿論聚焦一:玩梗需有度/
涉事演員的言論在網上引起了不少的譴責和批判。輿論認為這是對人民子弟兵的不尊重,調侃也要有底線。媒體也紛紛發表評論表示脫口秀創作應有底線。
微博網友@晨熹flying :最起碼的尊重和敬畏必須要有,底線不能碰就是不能碰!
鈞正平:低格調的搞笑,無底線的放縱,博眼球的娛樂,不知止的欲望,對文藝有百害而無一利!
人民日報:脫口莫脫軌,玩梗須有度。片面追求笑果而不惜踩線,就陷入了誤區。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這應是職業底線,更該成為行業共識。價值觀立得端,言行才不會跑偏。
中新網評:脫口秀不是脫軌秀,玩笑梗不可失了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詆毀、貶損軍人的榮譽,侮辱、誹謗軍人的名譽,不得故意毀損、玷污軍人的榮譽標識。”法律是道德的底線,觸犯了底線,又怎能怪大眾“上綱上線”?底線之上,嬉笑怒罵皆為文章,但如果丟掉對底線的敬畏,把低俗當有趣,一味片面追求低俗“笑果”,打著“開玩笑”的名義侮辱令人尊敬的群體,終將行業帶向歪路。
/輿論聚焦二:脫口秀是冒犯的藝術?/
事件也引起了一些文化自由和藝術創作的討論。有部分網友指出,脫口秀本來就只是博人一笑,太過于上綱上線可能會傷害創作自由。部分網民認為脫口秀不應該只是低俗,不能用“創作自由”當做一切無底線行徑的擋箭牌。
微博網友@太陽出來了:現在輿論太嚴格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這就是脫口秀在中國發展不起來的原因。
微博網友@浮生一日看盡長安花:沒有相關的部門或者崗位專門對稿子進行嚴格審核,在國內一些脫口秀演員眼里,尺度越大,越敢講,就越像脫口秀,真的是這樣的嗎?
北京日報:脫口秀被稱作“冒犯的藝術”,追求的就是一種針砭時弊、刺中痛點,讓觀眾亦笑亦思的感覺。但創造不是亂造,自由也有邊界。
/輿論聚焦三:支持法律嚴懲和行業抵制/
目前針對此事件,公安機關已依法立案調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聲:經評議,本會決定對李昊石的違規行為進行嚴厲申斥,并根據《演出行業演藝人員從業自律管理辦法》的規定,要求會員單位對其進行從業抵制。
對此,大多數網民表示“咎由自取”“嚴懲不貸”。另有網友質疑境外勢力參與煽動,呼吁調查。但也有少數網民認為“懲罰不宜過重”,代表性觀點為知名大V@胡錫進的言論。
微博網友@齊仙紳啊:因為口無遮攔引起大眾憤怒和觸犯法律的脫口秀演員已經出現不少了,這背后究竟是有某些勢力故意向我們輸出什么還是這些人的出事都是偶然,這需要有關部門的詳細調查。
微博大V@胡錫進:老胡希望House做出深刻反省,笑果文化同樣要反省。我也希望,公眾給涉事演員和笑果公司一個反省并且真正做出改進的機會,不至于現在就下一個永久封殺涉事演員的結論。
對此,人民日報主管的《環球人物》評論到:對癥下藥才能治病救人,一般性過失的藥是批評教育,違法違規的藥必然是法律懲處。
/輿論聚焦四:笑果文化屢屢“翻車”/
近年來,脫口秀行業演出事故頻出。笑果文化以往的翻車事件也被扒出,#笑果文化三年內已有6人被罰#閱讀量達2.2億次。李誕黑歷史被扒,如家中掛“東亞病夫”牌匾、因發布涉嫌歧視女性廣告文案被罰等。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翻車”,大眾要求嚴查笑果文化的呼聲不斷高漲,還引發了輿論對整個行業規范的質疑,#脫口秀應該不該設立統一標準#等話題引發討論。
微博網友@君君懶喵喵:這是必須封殺的,我們沒有資格去討論。沒有資格替那些犧牲性命保護我們的人去討論!而且是該整個公司封殺,他們踩底線不是一兩次。
微博網友@東那個那個天:說到底還是脫口秀這個行業門檻太低,什么人都可以進,魚龍混雜。敢玩梗子弟兵,無底線挑戰人民軍隊,這脫口秀行業不要了更干凈。
微信網友@沐陽雜談:無底線的娛樂至死一定要嚴肅處理。公開演出,一般都有事先的內部審稿,排練過無數遍,還出現如此重大錯誤,實在不應該,希望查他的同時,也查一查背后的人。
澎湃新聞:HOUSE出事,也給很多脫口秀演員敲響了警鐘,脫口而出的“秀”,不能過了頭。
隨著《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節目的熱播,脫口秀從小眾角落走到了聚光燈前,成長為國內演出市場重要的新生力量。但在高速發展之下,人才供給斷層、新人良莠不齊,再加上本身混亂的行業標準,國內脫口秀問題頻發。脫口秀內容的邊界日漸成為關注的重點,如何做好行業規范成了當下脫口秀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玩梗要把握尺度,防止過度娛樂化。雖然脫口秀一直以來都被稱之為“冒犯的藝術”,但調侃的內容卻不能沒有限制,應該遵守基本的法律和道德規范,不能將嚴肅的政治、歷史、文化等題材隨意娛樂化。演員也不能因追求效果和搞笑而忽略了言語規范和道德約束,要把握尺度豐富內涵,讓行業步入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軌道。
切實加強內容審核以及行業規范。2020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就曾發布《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促進演出市場繁榮發展的通知》,特別指出要重點加強脫口秀等語言類節目的內容審核和現場監管。目前,脫口秀行業雖然會對演員的表演文本進行事前審核,但也存在審核標準不一、審核環節前置等問題。因此,制定規范化、可視化的行業審核標準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文本內容的準入性界限、尺度大小、演繹風格等。
謹防境外勢力利用脫口秀進行輿論攻擊。脫口秀中性別問題等敏感話題已屢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一旦選題尺度把握不當,極易被反華勢力借機炒作,進行文化輸出。事實上,自脫口秀在國內發展以來,就有不少境外媒體抨擊國內脫口秀是“戴著鐐銬跳舞”,此次事件中也有借“創作自由”惡意詆毀我國審查制度的聲音。因此,在對行業及從業者進行規范的同時需警惕境外勢力利用相關事件挑起對立、強行引戰,進行輿論攻擊,損害國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