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地處南中國海,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自2010年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海南一躍成為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加之經濟特區、海口綜合保稅區、洋浦保稅港區等特殊優惠政策的疊加,海南的政策優勢日益凸顯,海南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最重要的就是建立21世紀海上旅游聯盟。建議海南省挖掘生態立省、經濟特區、國際旅游島等三大優勢,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現代服務業等硬件和軟件建設,推動國際旅游島建設邁向更高水平,建設世界級的旅游目的地。
海南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需要完善的城市群經濟圈作為支撐。目前,海南已經明確了構建“一環、兩極、多點”旅游發展空間布局,即依托環島高速鐵路、環島高速公路、環島濱海旅游公路形成的“一環”,集中打造海口、澄邁、文昌一體化的瓊北綜合經濟圈和三亞、陵水、樂東、保亭一體化的瓊南旅游經濟圈“兩極”,指依托田字型高速公路和國道、省道,加快特色產業小鎮和其他縣城鎮、建制鎮及美麗鄉村建設原生態旅游的“多點”,形成“日月同輝滿天星”的旅游開發格局,特別是重點發展海洋旅游、醫療旅游、購物旅游、會展旅游、文體賽事旅游、鄉村旅游、森林旅游、房車露營旅游和特色城鎮旅游。總體來說,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但核心還是要重點打造三亞成為“大三亞”旅游經濟圈。建議海南省將主要精力轉移到旅游社會化服務體系上來,通過建設一套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一套完善的地方性法規和配套制度、一套健全的旅游綜合管理的制度體系、一套完善的旅游價格監管機制、一套完善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制度,加快推進“大三亞”旅游經濟圈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旅游品質,強化豪華郵輪游艇、帆船、帆板、低空飛行等高端旅游、精品度假、環南海郵輪的海洋旅游,全方位對旅游要素和旅游設施進行國際化改造,促進先行達到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目標。
此外,要推動旅游與度假、休閑、養生、娛樂和異地辦公業態相結合,不斷豐富國際旅游島的內涵。建議海南在現有基礎上,在海南省組建國際旅游島品牌戰略委員會,推動旅游上下游行業之間的協同發展,真正將海南建設成為世人青睞的休閑天堂、人居天堂、購物天堂、美食天堂、醫療天堂、養生天堂、娛樂天堂、特色文化天堂,享受人與自然高度融合的生態福地、享受溫馨周到人性化服務的人間天堂。
海南是海洋大省,有著廣闊的海域面積和漫長的海疆。海南建設旅游強省不僅僅意味著建設國際旅游島,還要培育壯大海洋旅游、海洋漁業、海洋油氣等海洋產業,加快海洋經濟示范區、海洋科技合作區、海洋服務保障基地、海洋生態示范區建設,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推動海南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
除了大力發展海洋產業外,海南省還承擔著更多國家使命。尤其是在南中國海爭端不斷升溫的時代背景下,建設海南海洋強省還承擔著更多國家外交和總體安全戰略使命。建議海南省以海南島及三沙市主要島礁為依托,加強海上基地、機場航空、港口碼頭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海口、三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推進海口港、洋浦港等面向東南亞的航運樞紐和物流中心建設,完善南海氣象觀測、海洋環境監測和保護、海嘯預警等科研服務保障設施,建設強有力的南中國海資源開發服務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
作為連接中國內地和周邊海洋鄰國的重要樞紐,海南省在推進國際旅游島和實施海洋強省戰略的同時,還要做好對接內地和溝通海外的工作,推動建立環南中國還經濟合作區。一方面,海南要用好用足用活國家賦予的海關特殊監管區、離島免稅、郵輪游艇、離岸金融、落地免簽等各項開放政策,以海口、三亞、洋浦為平臺整合全省港口港航港務資源,積極參與泛北部灣經濟圈、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深化瓊港澳臺交流,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空港、海港貿易物流樞紐,實現優進優出。另一方面,海南也要積極推動構建“環南海經濟合作圈”,大力發展國際中轉物流和海南企業“走出去”,重點加強與東盟國家等環南海區域國家和地區合作,全面融入中國—東盟自貿區,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為深化環南中國海經濟合作提供重要的戰略支點。建議海南省以三亞門戶機場建設為龍頭,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三亞臨空經濟區建設為抓手,推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推動海口綜合保稅區大宗商品交易、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和高端進口商品展示交易等外向型平臺建設的提速;以三沙建設為契機推進南海資源綜合開發,不斷增強海南的戰略支撐能力。
作為中國與東盟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溝通的一個重要樞紐,海南在推動中國與世界相互了解方面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只要世界各地的人來到海南旅游、創業,就會有機會向他們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目前,博鰲亞洲論壇已經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平臺,不僅對于提升海南的國際知名度產生重大推動作用,對中國的發展也有積極影響。建議海南省充分利用現有的博鰲公共外交示范基地、三亞國家首腦外交和休閑外交基地、萬寧中非交流合作促進基地和海口僑務工作交流示范區基礎上,建設21世紀絲綢之路人文交流平臺和國家外事活動基地,借助國家外事資源為海南品牌推廣服務,為溝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服務。
除了官方搭建的重要外交和外事平臺之外,海南省還應該借助在東盟地區的友好省州(城市)渠道,搭建中國-東盟地方政府的對話橋梁,開展友城主題活動尤其是旅游合作與推介活動等,唱響合作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旋律。建議海南搭建更多半官方和非官方的民間交流平臺,充分發揮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中國—東盟農業培訓中心、中非合作圓桌會議、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世界華文傳媒經濟論壇等平臺和中國南海研究院、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海南文化傳媒機構等民間機構的積極性,利用海南國際旅游度假的便利,推動密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東盟國家的人文往來、智庫交流,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助力。
總之,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海洋大省,獨特的地理區位、龐大的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使海南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上擁有得天獨厚的有力條件。盡管目前南中國海樹欲靜而風不止,面臨著來自域外大國和周邊鄰國的壓力,但只要海南堅持打造國際旅游島的方向,實施海洋強省戰略,大力開展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就一定能夠穩定局勢,以實實在在的發展成績贏得國際社會的信賴和支持,推動南中國海成為和平之海和發展之海,也推動海南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
(此研究成果將以連載形式發布,敬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