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推動社會進步,可某些國家為何要屏蔽它?60國達成一致,這又是什么情況?
最近,法國和印度舉辦了人工智能行動峰會,會后發布了一份聯合聲明。該聲明旨在規范人工智能的全球化進程。這是一個好事,于是有60國在這份聲明上簽字拍板,表示贊成。但美國和英國卻拒絕在這份聲明上簽字。
為什么?英國不簽字好理解,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英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并不是世界一流水平,那么體量小的同時,還不是很先進,這就意味著英國在AI領域的話語權也很小。所以不排除英國并不是那么重視自己的這一票。其次,英國是美國小弟,在國際投票中,大多情況下都是跟美國“穿一條褲子”的。
那么美國為什么不簽字?按照美國參會代表,副總統萬斯的意思是,美國反對一切監管手段,鼓勵讓人工智能技術繼續快速發展。而歐洲國家對人工智能惶恐不安,其“過度監管”可能導致這個變革性領域,在剛起飛時就被扼殺。所以美方才不簽字。
對此,該怎么看呢?兩點,第一,美方對AI的放任態度,明顯是不負責任的。人們合理運用AI,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但從負面意義上看,這可能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因為在AI發展的下一個階段,即階段,AI將不再需要通過與人類對話,就能自主進行信息處理和判斷。換句話說,AI有可能產生自己的思想,成為一個無法被人類完全控制的“不穩定因素”。如果真的按照美方的想法,不對AI加以監管的話,那未來不排除會出現,機器人將全面戰勝人類的情況。
放到社會層面上講,如果不對AI加以監管,讓AI迅速發展到頂峰的話,那AI就可能會“搶”走一大批人的“飯碗”,屆時這些人該何去何從?所以說,現在適當放緩AI發展速度,給全球留足準備時間,爭取將這場“劇痛”轉型變為“無痛”,這或許是個更好地選擇。
第二,萬斯只是想反對“妨礙”到美國AI快速發展的監管手段。事實上,他并不反對,甚至是鼓勵中國AI遭到不公正待遇。最近,韓國首爾大學就屏蔽了中國AIDeepSeek,給出的理由是,DeepSeek存在所謂的“安全隱患”。除此之外,不只是韓國,丹麥的多個大區也禁止政治家使用DeepSeek,給出的理由依舊和所謂的“安全”有關,簡直毫無新意。丹麥和韓國,都是美國的盟友,并且動輒搬出所謂的“安全”為由,對中國企業發起制裁,這簡直就是美方的老套路。我們有理由懷疑,這些國家如此針對DeepSeek,就算不是美國在幕后動的手、操的盤,它們也一定得到了美國的許可。
對此,中方早已有言在先,強烈抗議這些國家的行為。我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就表示,中方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的做法,將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中方發言相當直白,直接點出了這些國家就是在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同時還運用政治手段干涉科技問題。中方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將為中企的合法權益討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