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點專欄 萬方)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2024年中國酒店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出海機遇。在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和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酒店集團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外,尋求新的增長點和市場空間。本文將探討中國酒店業出海的背景、策略、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
一、出海背景
近年來,隨著供給的增加,酒店高端化進程受阻,提價帶動業績增長的方式逐漸失效。國內市場存量競爭加劇,根據中國飯店協會數據,2024年全國酒店數量及客房總數分別同比增長10%和6%,市場總供給已恢復至2019年之前的水平。酒店的平均房價和平均REVPAR(每間可供出租客房收入)均有所下降。
根據信達證券于2024年6月12日發布的《社零行業專題系列之五:宏觀經濟環境助推、行業成長需求驅動,酒店開啟第二輪出海》的研報:
“本土酒店投資海外市場的機遇。宏觀環境有利:全球化浪潮及國家發展戰略需求為本土酒店出海提供了機遇,政府也出臺了簡化出口手續、減稅退稅等優惠政策助力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國內競爭激烈:亞洲旅宿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至2022年新增酒店物業占比為10%,而存量酒店市場改造占比將達到58%,一、二線城市優質酒店物業難尋,國內酒店市場競爭激烈,投資海外市場成為本土酒店尋求新增長的途徑。
跨境旅游復蘇:2023年以來,多國簽證利好政策出臺,國際航班恢復,跨境旅游市場穩定復蘇向好。2023 年出境旅游人數超 8700 萬人次,預測 2024 年出境旅游人數為 1.30 億人次,為本土酒店品牌布局海外熱門旅游市場提供了土壤。”
信達證券研報認為,在國內酒店競爭紅海背景下,投資海外市場有望為本土酒店創造更大的增量空間。國際市場上,尤其是在東南亞、中東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于高品質酒店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這為中國酒店集團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增長機遇。
二、出海策略
1、中國酒店集團在第二次出海過程中,越來越多地采用品牌和管理輸出的輕資產模式,合作、加盟等輕資產模式成為首選,避免因大手筆投并購造成現金壓力而出售資產。這種模式不僅能夠降低資本投入,還能快速擴大品牌影響力。
2、通過與當地企業合作,中國酒店集團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地市場,提供符合當地消費者需求的服務。構建本地朋友圈,與產業鏈合作伙伴、產業協會等關鍵利益相關方共同構建產業生態,是企業在海外進一步生長、壯大的基石。
3、注重核心競爭力,新時期酒店的產品力和品牌力仍是核心。海外布局對酒店的要求已逐漸滲透到經營層面,包括數字化體系、會員系統、團隊打造等方方面面。此外,隨著數字化、智能化作為新質生產力逐漸成為中國酒店企業正在進行的大變革,在賦能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新質生產力對出海的助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效率的提升,通過數字化技術、跨境電商等實現出海效率的極大提升;二是質量的提升,如機器人、AI等創新產品構建的品牌力,也正在增強中國酒店企業出海的硬實力。
4、優選出海目的地,綜合市場競爭和發展潛力,出海目的地優選東南亞國家和“一帶一路”地區。
東南亞總共有11個國家,包括文萊、緬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東帝汶和越南。東南亞的總人口數約為6.78億。其中35歲以下的總人口數約為3.6億人,Z時代的人總數,約1.5674億人。具有旺盛的消費潛力。
“一帶一路”國家已成為中國企業海外建廠、投資的重要目的地。這其中,有一些國家正扮演著“連接器”的作用。比如越南連接中國與東南亞、中國與美國的市場貿易;墨西哥連接中國與北美、中國與拉美市場的貿易;而匈牙利則是中國企業出海歐洲的橋頭堡。麥肯錫的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企業已將從中國進口的比例削減了30%,轉而加大對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采購力度。
伴隨著制造型企業出海,將會誕生越來越多跨國性工廠。由此,也給中國酒店出海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匯總國內頭部酒店集團、旅游集團、餐飲品牌出海情況如下:
1、錦江國際集團
東南亞市場:2024年12月12日,錦江酒店(中國區)宣布與馬來西亞酒管集團RIYAZ合作,計劃未來5年內,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老撾、柬埔寨、菲律賓6個國家拓展超百個酒店項目,將錦江都城、暻閣、非繁云居、麗楓、錦江之星五大品牌落地東南亞市場。
錦江麗笙重點布局東南亞地區,已在越南及柬埔寨與5個項目達成了意向合作,其中包括芽莊錦江國際酒店、會安錦江國際酒店、白馬紅樹林海灘錦江國際度假酒店、吳哥高爾夫錦江國際度假酒店以及暹粒錦江國際酒店。
其他亞洲地區:錦江酒店集團旗下部分品牌此前已在亞洲其他地區有所布局。如早在2011年,錦江酒店集團與菲律賓上好佳國際正式簽約,通過授權特許經營的方式,代理錦江之星獨立發展直營店或加盟店。2018 年,錦江全資子公司鉑濤香港與韓國本地合作伙伴“Plateno Korea”簽署了區域特許經營協議,布局韓國市場。
歐洲:錦江酒店集團于2014年通過品牌收購的方式,豪擲88.50億元拿下歐洲第二大酒店集團盧浮宮酒店集團。但近年來,盧浮集團業績不佳,2023 年錄得凈虧損3468萬歐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凈虧損仍達到 949 萬歐元,且資產負債率高企,錦江酒店頻繁為其借款提供擔保。
美洲:2009年,錦江聯合美國德爾集團收購美國州際酒店集團,當時州際集團管理著232家酒店物業,客房總數超過46000 間。
2、華住集團
2019年開啟海外布局:10月1日,旗下第一家海外酒店全季新加坡烏節路酒店正式開業,這是華住首家“出海”的直營酒店。11月,其在新加坡的全資子公司完成了對德意志酒店集團100%股權收購協議的簽署,德意志酒店旗下五大品牌同步上線華住官方中文預訂網站。
2020年架構調整:華住設立了華住集團和華住中國兩個管理架構,任命金輝為集團總裁兼華住中國CEO,被業內視為加碼國際化步伐的前兆。
2024年2月,德意志酒店集團正式更名為華住國際,業務遍布歐洲、中東、印非以及亞太地區,以此推動華住集團在中國以外市場的增長。
拓展中東市場:計劃在中東地區拓展業務,首站選址于沙特和阿聯酋,旗下中端品牌全季酒店將作為先鋒,在沙特開設酒店,并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達成至少10 家的目標,同時在阿聯酋積極尋求合作伙伴,共同開發多家酒店項目。
其他項目合作:與泰國Tanyakitt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將在曼谷開設首家施柏閣酒店;與埃及合作伙伴簽署了卡倫湖畔新建巴楊姆湖濱施柏閣度假酒店的協議。
業績情況:2023年財報顯示,華住集團的國際業務Legacy-DH分部凈虧損約為3億元,尚未完全走上正軌,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業績,但華住集團對其仍寄予厚望,將其視為新增長引擎,2024年繼續推進海外的輕資產轉型,探索亞太及中東地區的增量機會。
面臨挑戰:與萬豪、希爾頓、洲際等國際酒店集團旗下品牌相比,華住收購的品牌在國際影響力和品牌國際知名度方面仍有差距,在國際市場推廣自有品牌仍道阻且長。同時,還面臨文化差異、市場競爭、人力成本等問題,需要尋找海外當地的合作伙伴共同協作進入海外市場。
3、亞朵集團
拓展新興市場:未來將重點拓展東亞、東南亞、中東非等“一帶一路” 國家新興市場,發揮自身優勢,尋求更多發展機會。亞朵酒店在非洲西南部國家安哥拉的首家亞朵S酒店即將開業,標志著其正式進入非洲市場。
4、德朧集團
投資印尼市場:合作與投資:2023年7月,德朧集團與印尼酒店管理投資控股平臺 Indies Hospitality Investments(IHI)達成戰略合作,注資成為其最大合伙人之一,并組建雅加達團隊,籌建自主酒店品牌 Model J ,定位中高端商務酒店。
A、本地化運營:德朧集團采用“規模化+本土化”的布局策略,已全面跑通了印尼酒店從租賃、籌建到運營的各個環節,積累了豐富的本土化運營能力,降低了未來加盟合作伙伴的投資風險。
B、市場拓展活動:2024年11月3日,德朧集團在杭州主辦了全國首個印尼酒店投資者峰會,以“出海印尼,攜手揚帆”為主題,解讀印尼市場投資潛力和機遇,并發布“2024印尼考察之旅”活動,邀請酒店投資人實地考察印尼酒店投資環境。
C、投資日本市場:2024年4月1日,德朧集團與鷗翎Ocean Link共同宣布完成對日本精品連鎖酒店品牌hotel MONday的投資,hotel MONday旗下24家中端酒店和公寓式酒店分布于東京、大阪和京都三地。德朧集團此次投資能夠提前卡位日本旅游市場,為其在亞太地區的業務布局提供新的增長點,并保證亞太區域的持續增長。
5、尚美數智酒店集團
2024年11月26日成立尚美國際(SGI)事業部,正式推出海外尚客優SHANKEE、海外品睿PENRO及海外蘭歐LANOU三大核心品牌。
A、重點區域:重點在東南亞、中東、中亞等核心區域開展業務,已在印尼、日本和香港設立專屬辦公室和開發團隊,并進駐非洲、中東、中亞、東南亞以及日韓五大地區。
B、項目簽約:尚客優 SHANKEE、蘭歐 LANOU 和假日美地等品牌在日本、阿聯酋、印尼、泰國、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菲律賓、哈薩克斯坦等八個國家簽約及落地超二十個項目
6、萬達酒店及度假村
A、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萬達文華酒店:2022年10月,萬達酒店及度假村旗下首個海外輕資產輸出管理項目——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新國際機場附近的萬達文華酒店開門迎客,標志著其布局海外戰略正式拉開序幕。2024年五一期間,該酒店入住率和去年同期相比超過80%增長率超60%。
B、老撾萬象拉薩翁萬達文華酒店:2024年6月 19日,萬達文華在老撾萬象榮耀啟幕。該酒店是萬象市內迄今為止最高的單體建筑,位于政務中心圈內的拉薩翁廣場,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擁有 272 間客房及套房,五間餐廳及酒廊,還坐擁總面積達 2800 平方米的靈活會議與宴會空間。
C、泰國曼谷萬達錦華公寓:預計2025年初開業,這是萬達錦華品牌在公寓領域的首次亮相,也是萬達酒店及度假村在泰國的首個項目。該公寓位于曼谷拉茶達核心區域,擁有163間公寓式客房,并配備1個全日餐廳、屋頂花園、健身房以及一個屋頂室外泳池.
7、浙旅投集團
積極推進出海戰略,旗下“雷迪森”品牌已率先進入日本、帕勞等海外地區
帕勞悅舍海景雷迪森莊園:2016年,雷迪森酒店集團通過“帕勞悅舍海景雷迪森莊園”項目,首次走出國門。
日本穗高城雷迪森莊園:2023年12月,與日本森源株式會社合作的穗高城雷迪森莊園正式舉行授牌儀式,這是雷迪森酒店集團首家已開業的海外店,也是其品牌首次進入日本。
2024年雷迪森酒店集團計劃推進在塞爾維亞、泰國、柬埔寨等國的項目落地。出海模式,雷迪森酒店集團目前著手布局的海外酒店項目,多為浙江的僑胞先期投資后,交由雷迪森酒店代為管理。
8、開元旅業集團
2013年,開元旅業集團成功收購德國法蘭克福市的原金郁金香飯店,而后酒店更名為法蘭克福開元大酒店,這是開元酒店品牌走出國門、走向國際的第一家酒店。
2016年7月,開元產業信托宣布以總價 2.15 億元的價格收購位于荷蘭埃因霍溫市的假日酒店。此次收購與收購原金郁金香飯店相比,更側重于財務投資,通過租賃經營獲取租金回報,并與承租方進行收益分成,關注現金流和投資回報率。
9、攜程集團
通過海外收購與投資拓展業務,如收購英國航空整合平臺Travelfusion、印度 OTA公司MakeMyTrip等。2024年,其出境游的機酒預訂量已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120%,純海外業務的預訂量也保持著60%的高速增長。還與沙特旅游局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共同開展沙特旅游資源宣傳,并通過定制化全球營銷方案,為中國游客提供高品質旅行服務。
10、海昌海洋公園集團
沙特阿拉伯項目:2023年4月,海昌海洋公園與沙特阿拉伯王國投資部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開發沙特首個大型海洋公園。2023 年 6 月,擬在沙特設立的全資附屬公司取得了沙特投資部頒發的投資許可證。2023年12月,又與沙特阿拉伯旅游發展基金簽署合作備忘錄,進一步推動項目進展。該項目預計2030年面世,將選址利雅得,為2030年沙特世博會錦上添花。
印度尼西亞項目:2024年5月22日,海昌海洋公園宣布將與PT MULTI ARTHA PRATAMA簽署無法律約束力的合作備忘錄,加快業務全球化擴張。雙方將共同開發及營運位于雅加達 PIK2 地區的主題娛樂產品,包括水族館、酒店、商業及零售等》。
11、華強方特集團
伊朗伊斯法罕方特歡樂世界:2014年8月,伊朗伊斯法罕方特歡樂世界開業,這被業內專家譽為“拉開了中國大型文化產業項目走出國門的序幕”。華強方特采用輕資產模式,如伊朗項目由當地公司自行投資,華強方特負責運營指導、技術支持服務以及游樂設備的銷售,并獲得一定比例的門票收入和經營收益。
動漫作品出海:華強方特原創的30多部動畫作品已發行覆蓋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迪士尼、探索兒童頻道、奈飛、Sky 等國際主流媒體頻道。多語言譯制:其作品 “熊出沒” 系列動漫已被譯制成100多種語言,在70多個國家的院線持續上映,如在德國、英國等,打破了中國電影最大的發行記錄。成功的海外IP打造:“熊出沒” 品牌在印度、土耳其等國成為現象級IP。
12、宋城演藝集團
海外拓展項目“澳洲傳奇世界”是其“出海”的關鍵布局。投資規模:一期總投資 20 億元,投資費用中占比最高的是工程規劃、設計及建設等費用,占比超過 70%;土地成本3.35億元,占比約為16%;編創費用為6000萬元,占3% 。項目內容:主要包括入口廣場、演藝劇場、澳洲傳奇大型演出、澳洲土著文化村主題公園、狂野澳洲、神秘東方景區等板塊。
13、復星旅游文化集團
早在2010年首次出海,其旗下度假村已遍布全球六大洲 26 個國家,海外運營收入占比已近八成。Club Med多點開花:在南美,Club Med成功把握巴西國內市場強勁復蘇及當地人前往阿爾卑斯山滑雪度假的增長機遇,2023年巴西市場營業額較 2022年及2019年分別增長39.1%、106.8%,并成為 Club Med 全球按營業額劃分的第二大市場。在北美,新開業的魁北克夏洛瓦度假村帶動整個北美地區營業額較2022年增長15.6%。在亞太,Club Med 于北海道布局的雪村已達到四座,每年雪季吸引大量東南亞與中國游客。
14、祥源控股集團
祥源控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俞發祥在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上表示,集團未來將圍繞國際化戰略愿景,計劃到2030年實現 “國內50 + 國際50”的布局,即在國內50個目的地基礎上,再投資拓展 50 個國際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1億人以上,成為領先的文旅資產運營商。
15、蜜雪冰城:迅速擴張的“奶茶帝國”。蜜雪冰城作為中國知名的飲品品牌,其出海步伐尤為迅速。截至2024年,蜜雪冰城已在海外開設5000千家門店,覆蓋新加坡、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多個東南亞國家。蜜雪冰城之所以能夠在海外市場取得成功,首先得益于其高度標準化的產品生產流程,使得其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都能保證一致的口感和品質。此外,蜜雪冰城的產品價格親民,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其快速占領市場。
16、喜茶:高端茶飲的國際化之路。喜茶作為中國新茶飲的代表品牌之一,自2018年在新加坡開設首家海外門店以來,目前已在海外擁有多家門店。喜茶的出海策略主要體現在其高端定位和品牌形象的塑造上。通過精心設計的門店和優質的產品,喜茶成功吸引了大量追求生活品質的年輕消費者。此外,喜茶還注重與當地文化的融合,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限定產品,進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
17、霸王茶姬:作為新中式茶飲品牌,成立不到1年就沖向了海外市場,目前海外門店已超過70家。此外,CoCo、書亦燒仙草、茶百道、甜啦啦等茶飲品牌也已在國外開出門店。
18、瑞幸咖啡:快速布局新加坡市場。瑞幸咖啡作為中國本土咖啡品牌的佼佼者,在2024年3月正式進入新加坡市場,并計劃在短時間內開設多家門店。瑞幸咖啡的成功出海得益于其高效的市場拓展策略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在國內市場取得顯著成績后,瑞幸咖啡將目光投向海外,通過精準的市場調研和定位,迅速在新加坡市場站穩腳跟。此外,瑞幸咖啡還注重利用數字化手段提升運營效率和消費者體驗,這也是其在海外市場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9、太二酸菜魚:特色中餐的國際化探索。太二酸菜魚作為中國特色中餐品牌,自2021年在新加坡開設首家海外門店以來,目前已在海外擁有多家門店。太二酸菜魚之所以能夠在海外市場取得成功,首先得益于其獨特的產品和鮮明的品牌形象。酸菜魚作為一道具有中國特色的菜品,深受海外華人和當地消費者的喜愛。此外,太二酸菜魚還注重提升產品的標準化程度,通過現代化的廚房設備和標準化的操作流程,確保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都能提供一致的產品品質。
20、張亮麻辣燙:全球布局的“快餐先鋒”。張亮麻辣燙作為中國知名的快餐品牌,自2017年進入海外市場以來,已在加拿大、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開設多家門店。張亮麻辣燙的成功出海得益于其親民的價格和多樣化的產品選擇,滿足了不同國家和地區消費者的需求。此外,張亮麻辣燙還注重提升品牌的國際形象,通過現代化的門店設計和優質的服務,吸引了大量海外消費者。
21、火鍋品牌:火鍋是中國餐飲中較為成功的出海品類之一。海底撈作為中國知名的火鍋品牌,已經在海外13個國家開設了110余家門店。小龍坎海外門店也接近50家。此外,大龍燚、朱光玉、蜀九香、蜀大俠、朝天門、譚鴨血等火鍋品牌也在布局海外市場。
22、地方菜系:例如,臺州菜品牌“新榮記”于2024年2月走向海外,首店開在東京赤坂;湖南菜品牌“農耕記”在新加坡開出兩家門店;東北菜館已經出現在新加坡的各個角落。北京“大鴨梨”2012年在加拿大多倫多開設了首家海外分店。北京“眉州東坡”2013年在美國加州比佛利開設了第一家分店。
三、挑戰與機遇并存
盡管出海為中國酒店集團帶來了新的增長機會,但同時也面臨著文化差異、市場適應性、品牌認知度等挑戰。如何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同時,融入當地文化,提供差異化服務,成為中國酒店集團出海成功的關鍵。
(一)、挑戰
1、國際品牌競爭:中國酒店品牌在海外市場需要與國際知名酒店集團競爭,爭奪市場份額。
2、文化差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差異給中國酒店品牌的本土化運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例如,巴黎迪士尼樂園因對文化差異、法國人消費習慣及運營管理的重視不夠或判斷失誤,導致連續虧損,累計虧損高達22億美元。
3、政策法規變化:不同地區和國家的政策法規變化,如稅收、土地、金融、勞動法規等,給中國酒店集團的海外運營帶來不確定性。
4、市場準入壁壘:某些國家和地區存在“地方保護主義”現象,限制外國品牌或企業的進入。
5、供應鏈管理:酒店采購的復雜性,包括物流、關稅等,供應鏈是否穩定,是否實現本土化等,都是中國酒店集團需要面對的挑戰。
6、技術適應性:海外市場可能對技術應用有不同的要求和標準,中國酒店企業需要適應這些技術環境。
7、經濟波動:全球經濟的波動可能影響中國酒店集團的海外投資和運營。
8、國際關系:國際政治關系的變化可能對中國酒店集團的海外業務產生影響。
9、用工制度差異:海外市場的用工制度與中國存在差異,這給中國酒店集團的人力資源管理帶來挑戰。
(二)、機遇
1、全球旅游業復蘇:隨著全球旅游業的復蘇和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中國酒店業正迎來出海的熱潮。據聯合國旅游組織數據,2024年前7個月約有7.9億旅行者出國旅行,比2023年增加約11%,比2019年僅減少4%,這意味著2024年國際出入境旅游開始全面復蘇。
一帶一路”沿線的中東、東南亞等市場的酒店市場正快速擴容。比如東南亞的印尼旅游業發展迅猛。據Mordor Intelligence預測,印尼酒店房地產市場規模將在2024年達到18.4億美元,2024年至2029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高達12.07%。
2、中國出境游市場迎來爆發:中國酒店品牌影響力也在隨之增強。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出境旅游發展報告(2023-2024)》,2023年出境旅游人數超過8700萬人次,2024年出境旅游人數達到1.3億人次。
3、行業和企業實力提升:以錦江、華住等為代表的本土酒店集團在全球的品牌影響力擴大,躋身全球前列。2023年度“全球酒店集團221強”Top50,中國本土酒店集團占據19個席位。
4、政策支持:中國政府鼓勵旅游企業“走出去”,推動旅游產業國際化布局,為企業提供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5、投資環境改善:美聯儲降息、稅收優惠、市場準入便利化等提振企業出海信心。
四、未來展望
1、全球競爭力的提升
中國酒店業正通過國際化布局,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中國酒店品牌有機會成為全球行業領導者。這不僅能夠增強品牌認知度,還能提高投資回報率,并分散風險。
2、品牌故事與文化傳播
中國酒店品牌在出海過程中,需要講述自己的品牌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和價值觀。通過品牌故事的講述,可以增強品牌的吸引力和認同感,這對于品牌在全球市場的成功至關重要。
3、技術創新與智能化
技術驅動的創新與升級是中國酒店業未來發展的關鍵。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的廣泛應用,酒店行業將更加依賴技術來提供更優質、更個性化的服務,這有助于提升全球競爭力。
4、綠色與可持續發展
環保和可持續性已成為全球共識。中國酒店業在國際化過程中,需要注重綠色建筑、節能減排、廢物回收和可持續供應鏈管理,這不僅是對環境負責,也是滿足現代消費者需求的重要方面。
5、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現代消費者追求全方位、多層次的體驗,這要求中國酒店業在國際化過程中提供健康、休閑、娛樂、文化等多種元素融合的服務,以滿足全球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6、全球品牌塑造戰略
全球品牌塑造是在不同國家和文化中建立和維護一致品牌形象的戰略方法。有效的全球品牌設計需要保持品牌形象、價值觀和信息的一致性,同時適應當地的細微差別。
7、國際化與本土化的平衡
中國酒店業在國際化擴張中,需要找到與本土化之間的平衡點。通過在海外設立分公司、招聘當地員工,利用本土優勢進行市場拓展,可以更好地適應當地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
8、品牌保護與知識產權
在品牌國際化過程中,中國酒店業需要重視商標注冊和知識產權保護,確保品牌在全球范圍內的獨家使用權,防止他人侵權或仿冒。
9、全球市場的影響力
中國酒店品牌通過國際化,可以在全球市場持續創新,提升品牌影響力。未來,世界將看到更多的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的身影,創造屬于中國的世界一流品牌。
綜上所述,中國酒店業在全球品牌布局與品牌提升方面,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機遇與挑戰。通過有效的國際化戰略和品牌管理,中國酒店業有望在全球市場上贏得更多的認可和成功。
總之,中國酒店業的出海,不僅是對國內市場飽和的應對,更是對全球市場機遇的把握。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國酒店集團正以更加開放和積極的姿態,迎接挑戰,擁抱未來。隨著中國酒店集團在全球市場的不斷擴張,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酒店業的全球擴張新紀元已經到來。